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目的  本文通过分析2012一2021年綦江区肺结核流行学特征,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结核管理信息系统,导出并统计2012-2021年綦江区肺结核报告信息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一2021年綦江区登记的肺结核病患者资料,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綦江区肺结核流行特征。结果 2012一2021年期间,綦江区登记的肺结核病患者共计5583例,其中涂阳患者2242例;肺结核登记例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肺结核登记数以3~5月份最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93:1;肺结核发病以中老年55~64岁、45~54岁、65~74岁年龄组为主;职业分布中农民病例数最高,占70.14%;地区街镇分布以农村街镇发病报告最高,煤矿地区街镇次之,城区街镇最低。结论  綦江区肺结核的防控应以抓住农村地区、矿区和老年人群为主,特别是男性作为肺结核病防治工作重点,15-24岁的学生群体也值得关注,应推动开展主动筛查。

  • 标签: 肺结核病 流行病学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通过分析2012一2021年綦江区肺结核流行学特征,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结核管理信息系统,导出并统计2012-2021年綦江区肺结核报告信息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一2021年綦江区登记的肺结核病患者资料,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綦江区肺结核流行特征。结果 2012一2021年期间,綦江区登记的肺结核病患者共计5583例,其中涂阳患者2242例;肺结核登记例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肺结核登记数以3~5月份最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93:1;肺结核发病以中老年55~64岁、45~54岁、65~74岁年龄组为主;职业分布中农民病例数最高,占70.14%;地区街镇分布以农村街镇发病报告最高,煤矿地区街镇次之,城区街镇最低。结论  綦江区肺结核的防控应以抓住农村地区、矿区和老年人群为主,特别是男性作为肺结核病防治工作重点,15-24岁的学生群体也值得关注,应推动开展主动筛查。

  • 标签: 肺结核病 流行病学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紫癜化瘀方对单纯性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60 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紫癜消失时间、血小板计数变化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3% ,对照组总有效率 80.0% ,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 0. 05) ,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紫癜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紫癜化瘀方对单纯性敏性紫癜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化瘀止血法 中医治疗 过敏性紫癜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本文将研究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中性粒细胞抗体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我们对血栓闭塞性脉管进行了实验分组。一是TAO组:25例,二是ASO组:25例。三是健康组:25例健康志愿者,均选自2017年12月到2019年10月。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TAO组,ASO组和健康组中ANCA。结果:经研究,25例TAO组中有13例ANCA阳性,检测率为52%(13/25)。结论:ANCA的检测可以作为两者鉴别诊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性粒细胞抗体;临床运用;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慢阻肺患者采用支气管舒张剂加胆碱药治疗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我科治疗的慢阻肺72例,起止时间为2020年8月--2022年1月,分组方法为根据患者入院号随机分成新方案组与传统方案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特布他林加溴化异丙托品治疗和单独采用特布他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新方案组和传统方案组满意率、有效率比较,新方案组是94.73%、97.36%,传统方案组是78.94%、81.57%,(x2=13.511,p=0.012),结果有差异。结论:慢阻肺患者采用特布他林加溴化异丙托品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慢阻肺 支气管扩张剂 抗胆碱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与非抗凝血标本对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的影响。方法:共纳入500名首次献血浆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液样本,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参照组(250名,非抗凝血液标本)和研究组(250名,枸橼酸钠抗凝剂的抗凝血液样本),均进行ELISA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液样本的HBV A值更高(P<0.05)。两组血液样本中有5例检测结果不一致,均为抗凝血样本,初检时出现灰区值或者反应性,说明枸橼酸钠抗凝剂会影响ELISA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果。二次复检5例标本的结果基本一致,假阳性反应消除。结论:ELISA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时对血液样本进行抗凝血处理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干扰,需经过复检才能定论最终结果,避免漏查情况发生,从而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抗凝 血标本 酶联免疫法 血清乙肝表面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泡沫敷料联合鹏软膏外涂治疗ACS伴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82例经外周静脉导管给予胺碘酮治疗的ACS伴心律失常的静脉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干治疗,试验组则采用泡沫敷料联合鹏软膏外涂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VAS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泡沫敷料联合鹏软膏外涂治疗ACS伴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泡沫敷料 青鹏软膏 ACS伴心律失常 胺碘酮所致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 开展2型糖尿合并心脑血管的临床内科观察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50例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2型糖尿合并心脑血管住院患者,依据随机分组方法,将该15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75例。其中观察患者实施临床内科观察与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所测数值(P

  • 标签: 2型糖尿病 心脑血管病 临床内科观察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经糖尿护理小组护理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2例,采取随机1:1比例法分为对照组46例与研究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糖尿护理小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血糖变化及依从性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餐后2h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效果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依从性为93.48%,对照组为73.91%,研究组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经糖尿护理小组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糖 糖尿病护理小组 依从性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护理人员糖尿知识掌握程度对糖尿骨折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90位骨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病人进行优质护理,探究糖尿骨折病人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72.22%的护理人员关于糖尿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基本掌握,27.78%的护理人员为未掌握;掌握组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干预后患者创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掌握组病人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知识的掌握程度越好,糖尿骨折病人在手术之后的创口愈合情况以及满意度就会越好。

  • 标签: 骨科护理人员 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 糖尿病骨折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护理措施对老年糖尿合并皮肤溃疡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7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糖尿合并皮肤溃疡患者61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n=35例)和实验组(n=36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强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强化护理措施应用于老年糖尿合并皮肤溃疡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皮肤溃疡愈合速度,减少患者疾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助力护理工作顺利高效进行,值得推广。

  • 标签: 强化护理 老年 糖尿病 皮肤病 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介入治疗、凝治疗对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凝治疗,研究组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65%;其PTS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上介入治疗比凝治疗疗效更加显著。

  • 标签: 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 介入治疗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合并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合并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肌酐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组,Scr≤450μmol/L组,Scr>450μmol/L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结果Scr≤450μmol/L组患者在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消化道病变和胸水方面的发生率与Scr>450μmol/L组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表现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V经常发病于中老年人当中,而且还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尤为复杂,医生很容易误诊为其他,从而忽视该病。合并肾损害者逐渐会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脏,时间越长预防效果越差。因此对于此类的患者一定要考虑到该病日后出现的问题,提前作出正确诊断,并及时治疗,以此改变患者日后的预防情况。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血管炎 肾脏损害 血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联合常规心衰药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心衰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β-受体阻滞剂联合常规心衰药物治疗。分析LVEF、LAD、LVESD、LVEDD以及6min行走距离。结果观察组LVEF以及6min行走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LAD、LVESD、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联合常规心衰药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增加6min行走距离。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beta -受体阻滞剂 抗心衰药物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加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的效果。方式: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共收治60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48人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按照病人的收治顺序随机进行数字编号,编号个位数为单数的为常规组,编号个位数为复数的为观察组,常规组进行抗结核治疗和保肝治疗,观察组进行抗结核治疗和保肝治疗结合抗病毒治疗。每组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治疗预防老年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2月到2022年1月期间在院老年骨折患者,共计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分析凝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应用价值。结果: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PLT、APTT、PT等指标较之对照组数据分析无意义(P>0.05);DD指标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干预中,凝治疗及相关护理措施的开展能够有效地促进骨折患者生理状态改善,优化机体凝血状态指标,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抗凝治疗 老年骨折患者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核抗体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视为A组,选取同期合并自身免疫疾病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视为B组,均行核抗体检测,分析诊断结果。结果:B组患者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抗体阳性率是32.00%,主要滴速1:100,部分患者存在中高滴度,是合并合并自身免疫疾病的表现。临床应当重视监测核抗体检测,予以长期医学观察,及时警惕自身免疫疾病。

  • 标签: 抗核抗体检测 强直性脊柱炎 自身免疫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β-受体阻滞剂联合常规心衰药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抽取的80例虚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设置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增加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面对临床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采取β-受体阻滞剂联合常规心衰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采纳。

  • 标签: β-受体阻滞剂 抗心衰药物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