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阳信县3-5岁学龄前儿童龋发病情况,为阳信县学龄前儿童龋齿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对1860名3~5岁学龄前儿童分别从影响龋发生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本县区3~5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66.8%,治疗率仅为6.1%,患龋率随儿童年龄增大而增高。结论本地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高,治疗率低,口腔保健意识差,不刷牙儿童呈普遍现象,主要是大部分家长普遍对乳牙龋的危害缺乏认识,医疗保健机构对口腔保健重视程度和管理力度不够。要控制学龄前儿童龋齿,首先要增强家长们的保健意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才是从根本上改善本地区学龄前儿童龋病状况的关键。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龋病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县水痘的流行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县各医疗单位确诊的水痘患者资料,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2009年至2013年共确诊水痘患者2412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11岁,成年人发病有所增加;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但春末夏初有一个小高峰。结论我县近年出现了水痘发病增多的现象,患者仍以3-11岁儿童居多,但成年人发病人数增加;应积极做好各类人群的水痘防控工作,尤其是在冬春季节。

  • 标签: 水痘 流行病学 资料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学特征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文献资料和疫情形势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甲型流感并非新发传染病,历史上曾有多次暴发或流行;此次A/H1N1流感为一种变异的“杂交”病毒引起,疫情来势凶猛,传播速度快,病毒攻击性强,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和免疫疫苗,但综合防控措施对预防控制疫情十分有效。结论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

  • 标签: 甲型流行性感冒 A/H1N1流感 流行病学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无锡市滨湖区2007-2011年度乙型肝炎流行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1年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乙肝病例资料进行流行学分析。结果2007-2011年报告的乙肝病例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以15~44岁年龄组居多,15岁以下人群乙肝报告发病率较低;职业以工人、民工、农民发病率高。结论对未免疫乙肝疫苗儿童进行查漏补种,在初中、大学入学前进行自愿强化免疫,对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控制乙肝的发病率。

  • 标签: 乙型肝炎 流行病学分析 监测 接种
  • 简介:摘要鲍曼不动杆菌(Ab)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强大的耐药性和克隆传播的能力,目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我国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已成为临床治疗难点。本文综述了其分子流行学及研究进展。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分子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惠山区2009-2013年手足口流行学特征,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描述性流行学方法对手足口病例进行流行学特征分析。结果无锡市惠山区2009-2013年报告儿童手足口7614例,发病主要集中在4~6月,病例数占42.43%。发病年龄以3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72.23%。且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χ2=35.03,P<0.01),惠山新城地区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χ2=16.76,P<0.01)。病原学以EV71感染为主,占病原检测病例的53.83%。结论无锡市惠山区手足口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年龄和季节差异,应在流行时间针对高危人群开展重点防控。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艾滋流行状况,为阿拉善左旗遏制与防治艾滋“十三五”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5年五年期间按现住址管理治疗、随访到位的艾滋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资料信息进行流行学分析。结果发现艾滋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按现住址浏览累计报告艾滋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病例数共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1.751。时间分布2011年报告1例,占9.09%;2012年报告2例,占18.18%;2013年报告3例,占27.27%;2014年报告3例,占27.27%;2015年2例,占18.18%。年龄分布最大年龄37岁,最小年龄19岁;19岁1例,占9.09%;20岁~29岁6例,占54.55%;30~39岁4例,占36.36%。地区分布巴彦浩特镇7例,乌斯太镇3例,巴彦诺尔公苏木1例。传播途径分析以性传播为主,占100%,其中男男同性恋性行为传播6例,占54.55%;异性性行为传播5例,占45.45%,异性传播以非婚3例,占27.2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掌握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特征,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继续保持我县无脊灰状态。方法对光山县2010-2014年报告的AFP病例的流行学特征及监测系统进行描述性流行学分析。结果光山县最近五年共报告AFP病例16例,根据病毒学分类标准,报告的AFP病例均为脊灰排除病例。结论光山县AFP病例监测工作的各项监测指标完成情况较好,但存在外报病例比例较高现象。建议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AFP病例的识别能力和报告意识,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继续做好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确保高质量脊灰疫苗接种率,是保持无脊灰状态的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急性迟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的流行学与临床特点,并探究其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经检查确诊的63例非结核分支杆菌的肺病患者展开分析。结果63例患者中,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与两肺叶患者最多,占总病例的58%,双侧同时患者的患者占总病例的51%,空洞占25%,涂阴培阳患者占44%,涂阳培阳患者占56%。菌型经鉴定龟分支杆菌最多,占了总量的44%。耐药中,耐多药所占的比重最大为77%,只存在3例患者对一二线抗结核药敏感,占13%,耐单药占5%,排名是单药<耐二药<耐多药。47例患者是初治病例,占总病例的75%,16例患者是复治病例,占总病例的25%。结论环境的改变可能使非结核分支杆菌的活动产生变化,导致到目前为止,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也有了不一样的改变。

  • 标签: 非结核分支杆菌 肺病 流行病学 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岛市2015年麻疹流行学特征,探讨有效预防措施。方法统计青岛市2015年1月-2015年12月麻疹发生情况,总结流行学特点。结果2015年本地区麻疹发病数为641例,年发病率为20.61/万;男患病率为54.91%,女患病率为45.09%;发病年龄平均(32.4±5.8)岁,其中16~35岁年龄段发病率为46.65%;3~5月份发病率为69.11%;流动人口占34.48%,常驻人口占65.52%;农村人口占46.33%,城市人口占24.49%,郊区人口占29.17%。结论16~35岁范围内的常驻人口是麻疹的高发群体,发有季节性,根据麻疹流行学应该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监测,做好高发季节的防控,控制疫情。

  • 标签: 麻疹 流行病学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西武宣县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疫情及其变化趋势,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该人群的艾滋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学方法对该县1998~2012年50岁及以上所有HIV/AIDS病例的流行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县2004年出现首例50岁及以上病例,截止2012年共报告133例,占总病例数的36.74%;2004年开始,病例数及所占比例呈逐年增加,年平均增长率为59.28%;病人平均年龄(63.35±9.42)岁,最大94岁;男性占74.44%;职业以农民、离退休人员所占比例较高;文化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91.59%;所有病例均为异性性传播感染,传播途径以非婚异性性接触为主,占87.22%;55.64%的病例在报告时的疾病状态为AIDS病人。结论艾滋对该县50岁及以上人群的影响日益严重,急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艾滋对农村老年人群的危害。

  • 标签: HIV/AIDS 老年人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临汾市人民医院和临钢医院近三年来门诊治疗的婴幼儿烧伤的流行学资料。方法对2009年1月到2012年1月三年间医院门诊治疗婴幼儿烧伤资料如性别、年龄、烧伤原因、部位、面积、就诊前处理及烧伤后就诊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婴幼儿烧伤以热液烫伤为主,并且集中于四肢部位。(2)部分患儿在就诊前创面处理不当,加重了创面处理难度,甚至影响其愈后[1]。结论(1)针对婴幼儿好奇心强、好动、自主能力差等特点应该加强监护。(2)加强烧伤预防与急救知识的宣传,增加家长对烧伤的防范意识以及烧伤后的正确急救知识的了解。

  • 标签: 婴幼儿烧伤 门诊治疗 流行病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查询剖析不一样年纪段妇人阴道炎盛行情况,讨论导致阴道炎感染的各种因子。方法对妇科门诊386例病人按年纪分成9个组段,分别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惯例剖析、查找霉菌孢子和滴虫,一起用细菌性阴道疾速查看卡和查找头绪细胞,两者均阳性,即以为细菌性阴道炎(BV)阳性。结果386例病人中103例BV阳性和找到头绪细胞(26.7%),检出霉菌孢子和滴虫者分别为45例(11.7%)和12例(3.1%),其间混合性感染12例(3.1%),各年纪组段间霉菌和滴虫性感染率区别无显著性(P>0.05),而BV感染率区别有显著性(P<0.05),尤以50岁以上和20岁以下年纪段BV感染率较高。结论多见的病原菌感染率显着低于时机病原菌,可能与年纪有关的生理要素以及个人行为要素有关。

  • 标签: 同年纪段 城乡女人 阴道炎 盛行病学查询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福州市健康体检人群的胆囊结石流行学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为防治胆囊结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2011年本体检中心133829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胆囊结石筛查和相关资料问卷调查,随机抽取胆囊结石病例组505例和非结石对照组350例进行对照分析研究,对初步确定的胆囊结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胆囊结石总发病率2.92%(3905/133829),发病率最高均为男女中年组,分别为4.11%,3.73%,显著高于男女青年组0.53%、0.4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高胆固醇血症(TC)、家族胆石症史、BMI(超重肥胖)、脂肪肝、年龄、高空腹血糖(FBG)。结论两组在家族胆石症史、胆囊炎病史、高脂血症病史、肝硬化病史、胃切除术后、进食早餐、糖尿病史、BMI、脂肪肝、ALT、TC、LDL-C、FBG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这些因素与胆囊结石存在相关性;胆囊结石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TC)、家族胆石症史、BMI(超重肥胖)、脂肪肝、年龄、高空腹血糖(FBG)。

  • 标签: 胆囊结石 流行病学调查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涟水县近年来病毒性肝炎发病特点及流行趋势,为更好地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办公软件Excel2000对涟水县2004~2012年肝炎疫情资料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2年涟水县肝炎年平均发病率为31.53/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男女性别比为3.251,以青壮年为主,职业发病以农民、学生、工人为主。分型监测显示甲型肝炎所占比重下降,乙型肝炎所占比重上升,戊肝比重接近甲肝。结论近年来,涟水县病毒性肝炎发病呈稳中有降趋势,乙肝所占比重上升。肝炎防制工作在继续巩固甲肝低发病率的同时,重点应加强乙肝防制工作。此外应加强对未定型肝炎的分型诊断,提高分型报告率。

  • 标签: 肝炎 流行状况 分型 病毒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涟水县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涟水县2004-2013年疟疾血检年报、网络直报、个案调查及“三热”病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涟水县2004-2013共发生23例疟疾病例,其中间日疟14例,恶性疟9例,疟疾(未分型)0例,年均发病率为0.22/10万。结论开展对“三热”病人的监测是控制疟疾传播与流行的主要措施。

  • 标签: 疟疾 流行病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学特征及预防控制。方法选取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我市发生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学特征,找出预防控制的方法。结果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学特征是突然出现,发病率高,迅速蔓延,并且大多在冬秋季发生。30岁以下的患者发病率最高,6~11月发率最高。结论甲型H1N1流感在30岁以下的患者中发病最大,大多在冬秋季流行,主要以预防为主。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本地区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学及流行学特征,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015年间182例HAP患者病历资料,了解HAP常见病原学及流行学特征。结果HAP的发病率与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与年龄、住院时间、季节有显著差异(P<0.05)。HAP主要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56株,23.14%)、铜绿假单胞菌(38株,15.70%)、大肠埃希菌(42株,17.36%)、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6.61%)、白色念珠菌(31株,12.81%)。结论HAP患者病原菌种类较多且易产生耐药性,应当针对合并高危因素患者加强病房管理及防范措施,并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

  • 标签: 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原学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