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程思 刁菲 韩孟杰 刘方华 曹宏华 徐慧芳 曹晓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07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2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206,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10440,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 510410,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 51143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20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206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州市外籍人员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交、性行为特征及相关因素,为有效开展外籍人员干预活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对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社会支持、网络社交行为、性行为等信息。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可能影响临时性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434名外籍人员中,线下调查241人,线上调查193人。男性占68.4%(297/434);年龄(31.0±8.8)岁;来源地为非洲地区的占79.0%(343/434);经商占46.5%(202/434),学生占48.2%(209/434);在中国有生意伙伴、家人陪伴的比例分别为59.4%(258/434)和28.1%(122/434);在中国有关系密切的朋友<10人的比例为57.1%(248/434);每日使用社交软件时间为1~3 h的占43.3%(188/434);最近3个月发生临时性行为占15.2%(55/363)。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每日使用社交软件时间<1 h者相比,>6 h者更有可能最近3个月发生临时性行为(OR=3.63,95%CI:1.31~10.08)。结论广州市外籍人员中每日使用社交软件时间较长者更有可能发生临时性行为。合理运用社交软件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可促进外籍人员的健康意识。

  • 标签: 外籍 社会支持 性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海洛因成瘾者左侧执行控制网络(executive control network,ECN)的影响。材料与方法纳入海洛因成瘾者19例(rTMS组)和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HC组) 22名。收集rTMS组治疗前后的影像学与行为学数据及HC组影像学数据。分析rTMS组治疗前后线索诱导渴求及左侧ECN的功能连接差异。结果rTMS组被试治疗后的海洛因线索诱导渴求评分(1.47±2.61)较治疗前(1.82±2.91)显著下降(P<0.05);rTMS组被试治疗后其异常增高的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与右侧DLPFC (坐标:x=27,y=39,z=51;体素:73;GRF校正,P<0.05)的功能连接值明显减少且接近健康人水平。结论rTMS可降低海洛因成瘾者的毒品线索诱导渴求,并利于恢复海洛因成瘾者异常的左侧ECN功能。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海洛因成瘾 左侧执行控制网络 功能连接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不同感受野的鼻咽癌靶区和危及器官自动分割网络。方法收集10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数据,包含患者CT图像和医生勾画的靶区(GTV)和危及器官。随机选取90例数据作为训练集,另10例作为验证集。首先对图像进行中心裁剪、随机垂直翻转和旋转(-30°~30°)数据增强方式,输入至本文提出的MA_net网络进行训练,通过网络参数、浮点运算数、运行内存和Dice系数评估该网络性能;最后将其与当前主流的分割网络DeeplabV3+、PSP_net、UNet++、U_Net比较。结果当输入图像为240×240时,MA_net网络参数分别为4个网络的23.20%、20.10%、25.55%和27.11%;其浮点运算数分别为4个网络的50.02%、19.86%、6.37%和13.44%;其运行内存分别为4个网络的40.63%、23.60%、11.58%和14.99%;GTV的分割结果显示MA_net的Dice系数比4个网络分别高出1.16%、2.28%、1.27%和3.59%;GTV与危及器官的分割结果显示MA_net的平均Dice系数比4个网络分别高出0.16%、1.37%、0.30%和0.97%。结论相比于上述4个网络,MA_net参数少、运算浮点数低、运行内存小且Dice系数有所提升。

  • 标签: 不同感受野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自动分割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网络教学方式在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腰椎穿刺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选取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规范培训的80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2月至2020年8月接受规范培训的40名住院医师设为试验组,采用网络教学方式进行腰椎穿刺术技能培训;将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接受规范培训的40名住院医师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培训。通过技能考核、问卷调查评价两组住院医师的培训效果。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住院医师在技能考核总成绩[(83.9±4.9)分比(83.3±5.2)分]、腰椎穿刺操作完成时间[(11.6±2.3)分钟比(11.8±2.5)分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率[67.5%(27/40)比60.0%(24/40)]等方面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住院医师在提高学习兴趣[92.5%(37/40)比75.0%(30/40)]和强化知识记忆[95.0%(38/40)比77.5%(31/40)]的教学方式认同率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网络教学方式进行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腰椎穿刺术培训,能够实现与传统教学方式相当的技能考核总成绩、操作完成时间和教学满意率等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住院医师的学习兴趣,强化其知识记忆。

  • 标签: 网络教学方式 神经外科 住院医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黄芍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的作用机制 方法 运用TCMSP、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平台构建PPI网络,再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来获得核心靶点与通路。结果 筛选得到黄芍颗粒的90个活性成分与294个靶点,DPN相关靶点1404个,取交集后得到靶点128个。构建PPI网络后利用Cytoscape分析,得到PPI核心靶点17个。富集结果发现,这些靶点涉及多个生物过程以及160条通路。经过Cytoscape分析得到MAPK1、AKT1、RELA、MAPK8、TNF共5个核心靶点,和以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为首的17条核心通路,它们在黄芍颗粒治疗DPN的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结论 黄芍颗粒可通过MAPK1、AKT1 等靶点,调控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等信号通路来治疗DPN。

  • 标签: 黄芍颗粒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网络认知行为在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负面情绪的治疗效果。方法:时间选取在2019年6月到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分组,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每组孕妇28例,共计孕妇56例。对比组孕妇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孕妇进行网络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后的负面情绪和治疗的有效率。结果:经过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后的实验组孕妇的在负面情绪的评分比较中优于对比组孕妇(P<0.05),数据对比存在统计意义;在治疗有效率的比较中,实验组也同样高于对比组(P<0.05),差异对比存在意义。结论:对妊娠期合并糖尿病的孕妇进行网络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改善其负面情绪,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负面情绪 网络认知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网络认知行为在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负面情绪的治疗效果。方法:时间选取在2019年6月到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分组,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每组孕妇28例,共计孕妇56例。对比组孕妇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孕妇进行网络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后的负面情绪和治疗的有效率。结果:经过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后的实验组孕妇的在负面情绪的评分比较中优于对比组孕妇(P<0.05),数据对比存在统计意义;在治疗有效率的比较中,实验组也同样高于对比组(P<0.05),差异对比存在意义。结论:对妊娠期合并糖尿病的孕妇进行网络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改善其负面情绪,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负面情绪 网络认知行为
  • 简介:摘要在心力衰竭多种改善预后药物可供选择的时代,临床决策更具挑战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已经从传统的“金三角”(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发展为“金四角”(“金三角”+脑啡肽酶抑制剂),或有更多的综合治疗。应遵循指南,平衡获益-风险比,做出规范和个体选择,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 标签: 心力衰竭 药物治疗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沙库巴曲缬沙坦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患者基因芯片数据的差异表达基因,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并预测疾病相关的关键基因(Hub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数据集GSE50796,该数据集包括7例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患者的闭合颅缝组织样本(闭合组)以及未闭合颅缝组织样本(未闭合组)各7份。利用GEO数据库在线工具GEO2R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获取和分析,设置筛选条件为P<0.05和差异表达倍数对数的绝对值(|logFC|)> 2;应用R语言中的ggplot2程序包进行基因本体功能(GO)富集分析,并利用在线工具Enrichr完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GSEA 3.0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以研究基因集与表型之间的相关性。其次,应用STRING数据库分析不同组织差异表达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Cytoscape软件以及相关插件完成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并筛选Hub基因,完成核心基因所涉及的关键模块、生物过程的构建及多种共表达关系的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共获得255个基于筛选条件的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得出的神经发育调控、KEGG富集分析得到的PI3K-Akt信号通路、GSEA富集分析得到的重要生物通路(DNA复制、细胞周期、细胞因子及受体相互作用),以及Cytoscape软件的ClueGO分析得出的成骨细胞分化的正向调控等生物过程,均可能与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的发病密切相关;根据蛋白互作网络并结合文献分析,CLEC12A、MS4A3和DNTT基因在颅缝闭合组中显著上调,揭示了其可能在该病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多维度深入的富集分析以及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加深了对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发病机制中所涉及到的差异表达基因、重要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筛选出的Hub基因可能成为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潜在的分子治疗靶点。

  • 标签: 颅缝早闭 基因表达谱 蛋白互作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分子流行病学技术构建嘉兴市经异性商业性行为感染HIV病例的传播网络,并了解其传播特征。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嘉兴市某县新报告的异性商业性行为HIV病例及其阳性配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浆并提取RNA,运用RT-PCR和巢式PCR扩增HIV-1的pol区基因,使用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亚型分析,计算毒株间遗传距离。使用Cytoscape软件绘制分子传播网络。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41例HIV病例,以50岁以上老年男性为主(73.2%)。41例病例的HIV-1亚型包括CRF01_AE(34.1%)、CRF07_BC(46.3%)和CRF08_BC(19.5%),其中33例形成7个分子簇,成簇比例为80.5%。在较大分子簇A和C中各发现1例高传播风险病例。结论异性商业性行为人群HIV-1亚型多样,传播特征复杂,成簇病例可能是导致该县艾滋病疫情上升的重要因素。

  • 标签: HIV 分子流行病学 传播网络 精准干预 遗传 毒株亚型
  • 简介:摘要教学医院作为医学科研领域的实践单位,肩负着对医学生乃至社会大众开展医学相关科普工作的重任。伴随网络媒介的发展,医学科普工作开展模式也随之丰富,为更好地发挥新兴媒介的智能性、便捷性,医学生的科普能力及网络媒介素养急需提高。本文剖析目前医学生科普能力及网络素养的现状并分析其重要性,论述教学医院在教学工作中对医学生科普能力及网络素养的培养形式与途径,从而不断开创教学医院发展的新局面。

  • 标签: 科普能力 网络素养 教学 医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8-2017年广州市注射吸毒人群HIV-1分子网络的分布特征,为该人群艾滋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8-2017年广州市新确证的注射吸毒HIV-1感染者血清样本,进行pol区基因扩增及测序后,利用Cluster Picker 1.2.3软件识别系统进化树中的分子簇,使用HyPhy 2.2.4中TN93模型计算成簇序列间的基因距离,通过可视软件Cytoscape 3.8.2构建分子网络,采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进行成簇分析和中心性分析。结果成功扩增获得pol区基因片段586条(73.9%,586/793),共产生80个分子簇,成簇率为46.6%(273/586)。成簇样本与未成簇样本比较,汉族(48.4%,260/537)、广东籍(52.7%,146/277)和CRF55_01B(93.3%,14/15)的成簇比例更高。分子网络度值范围为1~7,度值≥3的节点占12.8%(24/187),其与网络中另外81个节点相关联(43.3%,81/187)。中心性分析结果显示,HIV-1感染者职业为家务/待业者在高程度中心性(19.0%,19/100)、高中介中心性(22.0%,22/100)和高亲近中心性(32.0%,32/100)的比例更高。结论广州市注射吸毒人群HIV-1分子成簇风险较高,应将具有本地及广西籍、家务/待业特征的注射吸毒人群作为重点干预目标,并实施精准干预,降低该人群HIV-1感染率。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注射吸毒人群 分子网络 成簇分析 中心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中与MYCN(N-myc)基因相关的共表达基因。方法下载TARGET数据库神经母细胞瘤表达数据共179例,WGCNA分析筛选MYCN扩增共表达基因模块;针对目标基因模块个基因行GO、KEGG富集分析筛选MYCN扩增相关基因可能参与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以MYCN扩增状态将神经母细胞瘤表达数据分为扩增组65例、非扩增组114例,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筛选的差异表达基因同MYCN扩增相关基因取交集后运用K-M法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筛选预后相关基因,Logistics回归探究MYCN扩增状态同预后基因的关系。结果WGCNA分析提示MEgreenyellow模块同MYCN基因扩增状态相关性最强(R=0.46,P<0.05),为共表达基因,包含基因1 216个,富集分析提示MYCN扩增共表达基因多参与RNA相关通路(RNA的转运、剪切、修饰,RNA相关酶的活性等过程);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显示,MYCN扩增组相较于非扩增组,基因表达上调47个,表达下调123个;WGCNA分析同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筛选出22个关键基因,行生存分析显示同预后相关的基因(P<0.05)有12个,其中DDX1与其他关键基因相关性相对较弱,或为神经母细胞瘤独立预后因素。结论LINC00839、ATP结合盒亚家族C4(ABCC4)、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NADP+依赖)2(MTHFD2)、磷酸甘油酸脱氢酶(PHGDH)、序列相似性家族13 A(FAM11A)、磷酸丝氨酸转氨酶1 (PSAT1)、假尿苷酸合酶7(PUS7)、DEAD-box解旋酶1(DDX1)、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5A1(SLCO5A1)、Junctophilin 1(JPH1)、溶质载体家族16 1(SLC16A1)、MYCN Opposite Strand(MYCNOS)为神经母细胞瘤中MYCN扩增的共表达基因,与较差的预后相关,是神经母细胞瘤潜在的治疗靶点及预后指标。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MYCN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麻杏二三汤治疗COPD的作用靶点、信号通路,揭示麻杏二三汤治疗COPD多靶点、多通路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TCMSP筛选麻杏二三汤的有效成分及相应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COPD疾病相关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分析。通过Cytoscape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PPI网络,利用Draw Venn Diagram网站绘制韦恩图筛选交集靶点,运用R软件对麻杏二三汤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共得出麻杏二三汤101个活性成分,对应250个靶点,包括与COPD相关靶点214个。通过GO及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与麻杏二三汤主要成分相关的信号通路有48条。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出麻杏二三汤有效化学成分,发现麻杏二三汤可能通过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等多靶点、多途径作用于COPD。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网络药理学 麻杏二三汤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 简介:摘要目前对于全身麻醉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睡眠觉醒环路、丘脑-皮质环路、皮质-皮质网络以及其他环路的探索。文章综述了丘脑和皮质在全身麻醉中的作用,并从神经环路水平阐述丘脑-皮质环路、皮质-皮质网络以及丘脑-皮质-皮质网络在全身麻醉中的关键作用。这些机制将为深入探讨麻醉和意识问题以及治疗意识障碍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标签: 麻醉,全身 丘脑 皮质 神经环路 意识
  • 简介:摘要葡萄膜炎是一类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的致盲率较高的眼病。近年来,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IL)-23/IL-17通路在葡萄膜炎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IL-23/IL-17信号通路以辅助性T细胞17活化为主线,作用于靶细胞,造成炎性因子、趋化因子的大量产生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的破坏,进而引起葡萄膜炎的发生。IL-23/IL-17通路受庞大的网络调节,多个正向及负向调节因子通过调节该通路引起免疫失调,从而参与葡萄膜炎的发生。IL-23/IL-17通路及调节网络中基因的多态性与葡萄膜炎密切相关,为研究葡萄膜炎的遗传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此外,临床试验已证实靶向IL-23/IL-17通路生物制剂的疗效,为葡萄膜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对IL-23/IL-17通路及其生理功能进行概述,对葡萄膜炎中IL-23/IL-17通路及其调节网络正向、负向调节因子和基因多态性进行总结分析,并对葡萄膜炎中IL-23/IL-17通路生物制剂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加深对葡萄膜炎发病机制的认识,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辅助性T细胞17 信号通路 葡萄膜炎 IL-23/IL-17通路 调节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发早发性抑郁症(EOD)患者脑灰质体积(GMV)异常及不同脑区的协同改变。方法对60例首发未用药EOD患者(病例组)与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64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行3.0 T 3D T1WI高分辨结构像扫描,采用基于体素形态学的方法得到全脑GMV,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被试GMV是否存在差异,选取差异脑区作为种子点进行结构协变网络(SCN)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病例组差异脑区GMV与病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右侧眶额叶皮质、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上小叶、双侧楔前叶GMV升高(P<0.05,FDR校正)。以右侧眶额叶皮质、右侧背外侧前额叶作为种子点进行SCN分析发现病例组存在异常的协变脑区,主要位于额、顶、颞、枕叶皮层及边缘系统、小脑(P<0.05,FDR校正)。此外,病例组右侧眶额叶皮质(r=-0.314,P=0.015)、左侧楔前叶(r=-0.283,P=0.029)GMV与病程呈负相关,右侧背外侧前额叶GMV与HAMD17评分中焦虑/躯体因子(r=0.331,P=0.010)、左侧楔前叶GMV与HAMD17评分中体质量因子(r=0.255,P=0.049)呈正相关。结论首发未用药EOD患者前额叶、顶叶部分脑区GMV存在异常改变,并且大脑中存在更广泛的协变脑区和结构连接。另外,部分脑区GMV异常改变与临床特征具有相关性。前额叶及顶叶部分脑区或许可成为客观评价抑郁症患者脑结构受损的生物学标记。

  • 标签: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灰质体积 结构协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为抑制激活系统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考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方法2019年5~6月,采用大学生网络成瘾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行为抑制激活量表,对天津市63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4.0以及PROCESS宏程序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调节效应检验。结果(1)大学生网络成瘾[(2.73±0.63)分]与社会支持各个维度均呈负相关[客观支持:(11.06±4.19)分,r=-0.35,P<0.01;主观支持:(22.14±4.26)分,r=-0.25,P<0.01;支持利用度:(8.22±2.26)分,r=-0.33,P<0.01],与行为抑制[(2.58±0.53)分]和激活系统[(2.55±0.43)分]呈显著正相关(r=0.63,0.53,均P<0.01)。行为抑制激活系统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β=0.48,0.17,P<0.01)。(2)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在行为抑制系统、行为激活系统和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之间起调节作用(β=0.08~0.16,均P<0.05),其中客观支持的调节作用最大,支持利用度次之。结论行为抑制激活系统对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而社会支持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

  • 标签: 行为抑制系统 行为激活系统 网络成瘾 社会支持
  • 作者: 许建秦 刘改霞 张涛 李耀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25
  • 出处:《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科,西安 710000,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系,咸阳 712046,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科,西安 710000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系,咸阳 712046 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肺病科 725000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固肠止泻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子机制。方法检索TCMSP数据库得到固肠止泻丸中各药物的有效成分及靶基因;检索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得溃疡性结肠炎的基因,将药物基因与疾病基因取交集得到核心基因;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基因功能关联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并采用OmicShare平台绘制气泡图,Cytoscape软件绘制"靶点-GO-通路"网络。结果共获得固肠止泻丸有效成分77种,靶点211个;获得溃疡性结肠炎914个基因;将药物基因与疾病基因取交集共得到72个核心基因,拓扑分析显示,核心靶点为IL6、IL1B、MAPK1、VEGFA、MMP9等;共得到12个富集的生物过程聚类,联系靶点较多的生物过程有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以DNA为模板的转录正调节;通路富集分析共获得14个富集的通路聚类,其中与炎症密切相关并且联系靶点较多的通路有TNF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通过数据库分析得到了固肠止泻丸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靶点及作用通路,为明确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 标签: 结肠炎,溃疡性 固肠止泻丸 网络药理学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 简介:摘要针对《2020年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涉及的病理更新内容进行解读,内容包括基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病因学的宫颈腺癌组织学新分类,HPV相关性宫颈腺癌浸润方式分类(Silva分类),对复发、进展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进行NTRK基因融合检测推荐以及对宫颈癌肿瘤分期的病理评估等,旨在帮助国内病理同行加深对该指南病理更新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