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4 个结果
  • 简介:设计了金属线电谐振器和镜像对称缺口环磁谐振器,并组合成1.0THz左手超材料.传播参数模拟表明:电谐振器和磁谐振器都有阻带特性;复合结构具有左手超材料特性频带;基板厚度变化影响左手超材料特性频带位置.后向波法证明复合结构具有左手超材料后向波特性.研究了单元缺失对电磁波在左手超材料中传播稳定性的影响.证实了太赫兹波段电谐振和磁谐振复合左手超材料方法可行.

  • 标签: 太赫兹 左手超材料 后向波 单元缺失
  • 简介:复合土工膜具备土工布的隔离、加筋、防护特性,配合土工膜优异的防渗性能广泛用于大坝或防洪工程中。其蠕变特性是影响工程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简单介绍了复合土工膜及蠕变性能的研究现状。针对复合土工膜的研究现状及其蠕变性能的探索,笔者开展了本文的写作。

  • 标签: 复合土工膜 土工布 蠕变 模型
  • 简介:为了满足空间探测任务的要求,需采用轻质的伸杆机构支撑各类探测载荷远离卫星本体以避免平台剩磁对空间测量信息的干扰,而挠性伸杆的弹性振动会耦合影响到卫星本体,从而降低卫星本体的姿态控制精度.考虑到挠性附件振动的复杂性及其对航天器本体的耦合影响,采用最优指令整形抑制挠性伸杆的低阶模态振动,并在本体控制中设计自适应扰动抑制滤波器进一步抵消挠性伸杆的残余振动对本体的干扰作用.仿真结果表明,此复合振动控制方法可显著的提高此小卫星的姿态控制精度.

  • 标签: 挠性伸杆 最优指令整形 自适应扰动抑制滤波器 复合振动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剖宫产全身麻醉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剖宫产手术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50例。对照组妊娠妇女采用常规麻醉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氯胺酮符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分析和比较两组不同麻醉方法下产妇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T1)、胎儿娩出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和心律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而对照组产妇的气管插管后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变化较大,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氯胺酮和丙泊酚用于剖宫产手术中疗效较好,手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氯胺酮 丙泊酚 全身麻醉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光固化复合树脂应用于前牙美容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对86例患者的312颗前牙做美容修复诊治,并进行临床观察随访,总结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结果取得满意疗效,经3年以上随访,成功率为98.4%。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是一种较理想的前牙充填及修复材料,值得在美容牙科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光固化复合树脂 前牙 美容修复
  • 简介:本文通过试验模态分析和有限元模拟两个方面对发动机复合材料薄可调叶片进行了振动特性研究。试验采用根部随机激励,基于多普勒原理的激光扫描测振仪进行模态响应测试,并应用模态参数识别法获得叶片固有频率、振型及模态阻尼;采用复合材料layup法建立叶片有限元模型并基于试验结果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得到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的误差小于5%。本文采用试验法和有限元相结合,得到了比较准确可靠的发动机叶片振动特性参数和有限元分析模型,为叶片下一步的动响应分析/测试和振动疲劳寿命估计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复合材料叶片 试验模态分析 有限元 振动特性
  • 简介:研究了不同风速下激光辐照C/C复合材料的氧化速率,利用温度场计算结果,结合氧气在空气中的传质速率,计算了激光辐照下C/C复合材料氧化放热.结果表明,在亚音速的风速下,氧化对C/C复合材料烧蚀的贡献很小,因此,作为激光防护材料,可以忽略C/C复合材料在激光辐照期间的氧化烧蚀.

  • 标签: 氧化烧蚀 氧化放热 C/C复合材料 风速 激光辐照
  • 简介:为了研究复合锚杆桩的地面加固措施对暗挖隧道区间下穿对既有结构稳定性的贡献,为以后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在考虑到各桥桩的结构形式相同、洞内措施相同的条件下,本文根据距离隧道结构外轮廓的垂直距离及是否进行地面加固措施,分组对桥桩的沉降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后,得出结论,作为该类工程项目的经验总结,供同行参考。

  • 标签: 暗挖隧道区间 复合锚杆桩加固 最大累计沉降值
  • 简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单个高校现有的资源条件以及人才培养方式与途径难以对复合型人才培养形成有力支撑。通过搭建与完善联合校园跨文化培养平台,以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多文化互动交流、优势学科专业互补等方式有效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

  • 标签: 联合校园 复合型 人才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腹部手术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进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全麻符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单纯麻醉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血压、心率变化、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等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上腹部手术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临床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上腹部手术 全麻 硬膜外阻滞 效果
  • 简介:密度和空隙率是沥青混凝土的重要技术指标。通过室内马歇尔试件击实试验,对沥青混凝土密度和空隙率与马歇尔击实次数的相关关系进行试验研究,得出统计规律。依据统计规律对宝泉上水库防渗面板施工过程中整平层和防渗层沥青混凝土密度和空隙率检测试验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分析总结出宝泉上水库沥青混凝土防渗面板工程现场施工试验结果与室内击实次数的的对应关系,研究得出的沥青混凝土密度和空隙率与马歇尔击实次数统计关系可供未来工程参考。

  • 标签: 沥青混凝土 密度 空隙率 击实 碾压
  • 简介:简述了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形成的原因及其危害。结合抗车辙剂对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抗车辙剂对动稳定的影响及主要效果。抗车辙剂与热集料干拌后,迅速熔化并且大量粘附于矿料表面,从而限制了沥青的自由流动。

  • 标签: 沥青混凝土路面 抗车辙剂 沥青混合料 动稳定度 微观结构
  • 简介:蠕变性能是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重要指标之一。利用三分点小梁弯曲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的蠕变性能进行研究,探讨加载水平对蠕变曲线的影响。通过对试验蠕变曲线的拟合,获取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参数,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沥青混合料小梁的弯曲蠕变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不同温度及不同荷载条件下沥青混合料小梁蠕变规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同一温度下,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大,永久变形会随之增大,且稳定期应变发展速率也会增大;粘弹性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可以反映沥青混合料蠕变前2个阶段的变形特征。

  • 标签: 沥青混合料 蠕变 粘弹性 广义Maxwell模型 数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并青光眼的有效治疗和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2010年10月38例三联手术患者的围手期术护理分析。结论30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1例并发症,复查视力有所提高,31例在术后随访期内均可控制眼压,前房加深的治疗效果。7例因视神经萎缩影响术后视力恢复。总结加强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手术适应能力和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白内障 青光眼 手术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效果.方法抽选107例(107眼)行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12例(112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硬片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1周视力.结果术后1周视力大于0.3者分别为88.78%及66.96%.结论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周视力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硬片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近期(1周)效果与超声乳化近期(1周)效果相近,在缺少设备、缺少投入的基层医院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白内障 微小切口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72例(76眼)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视力明显增高,眼压明显地降低,均有滤过泡形成。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最佳联合术式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静脉全麻在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行择期LC的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单纯使用瑞芬太尼,B组单纯使用芬太尼,C组使用瑞芬太尼+芬太尼;对比三组患者的自主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等,并进行疼痛程度评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C组患者的术后观察指标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但B组时间明显更长,A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高于B、C两组,三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与单纯使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相比,二者联合使用能在保证麻醉效果与苏醒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患者的疼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瑞芬太尼 芬太尼 静脉全麻 腹腔镜胆囊手术
  • 简介:声发射检测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声发射源和有关源的信息,声发射源定位是声发射检测中至关重要的指标,其准确程度反映了声源的检测位置与实际缺陷源位置的符合程度。本研究针对复合材料的特性,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声速和衰减测量实验,并通过断铅实验对复合板进行声发射定位。通过对复合材料板压缩实验的在线监测,基于声发射信号参数的提取及关联图分析,给出了各损伤阶段的参数特征,以及声发射监测区域内的裂纹萌生扩展断裂的时间和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板实际断裂位置与声发射监测得出的位置相吻合。

  • 标签: 复合材料 声发射 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所产生的并发症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09-2011年度在我院妇产科门诊自愿选择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3100例,ASAⅠ~Ⅱ级,年龄18~40岁,体重40kg~60kg,妊娠6~11周,心肺无器质性疾病,肥胖、神经精神病患者排除在外,术前禁饮禁食8h。患者入室后,开通静脉通道,常规监护ECG、BP、HR、SpO2,鼻导管吸氧2L/min,手术开始前先静注芬太尼1ug/kg,过3分钟后静注丙泊酚1~2mg/kg,注药速率为5mg/s,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进入深睡眠状态后开始手术,术中视病人对疼痛的反应情况单次追加丙泊酚0.4~0.6mg/kg。麻醉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生命征、体动、皮肤颜色等情况,密切留意麻醉并发症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且做好相关记录。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中的并发症并不少见,其中,呼吸抑制210例(10%);术中低血压63例(3%);心动过缓147例(7%);注射痛294例(14%);恶心呕吐21例(1%);过敏反应3例(0.17%);喉头水肿1例(0.05%);肌阵挛1例(0.05%),经过及时正确对症处理后都能恢复正常,无麻醉意外发生。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虽存在一些并发症,但对患者影响轻微且通过及时有效的处理与采取预防措施都能保持平稳且避免并发证的恶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可安全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

  • 标签: 丙泊酚 芬太尼 无痛人流 并发症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