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麦默通乳腺肿块切除病人的围期护理效果。方法: 对从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所收治的80名接受了麦默通乳腺肿块切除的病人进行研究。按照随机的方式将病人分到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40)和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组(n=40)。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出现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麦默通微创乳腺微肿块切除术 围术期护理 并发症出现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传说五台山上有一种鸟,长着四只脚和一对翅膀,它就是火名鼎鼎的“寒号乌”。寒号乌最大的特点就是得过且过。当冬天就快要到了的时候.它还是优哉游哉,直到冻死在寒风里,还在喊着:“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 标签: 脑血管 五台山 冻死
  • 简介:摘要 :脑血管疾病是常见多发病 ,是目前危及人类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民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疾病的增多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并有继续增高的趋势。不断总结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对于本病的防治仍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脑血管 治疗方案 脑梗死 药物治疗。
  • 作者: 慎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西城院区),重庆401329
  • 简介: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引发的脑功能障碍。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了人类的三大死因。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及再发率均高,在我国,脑血管疾病在人口死因顺序中位居第1位。其发病率、死亡率明显高于心血管病。了解其致病因素,并实施科学的预防,才能尽量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标签: 脑血管疾病;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脑血管造影检查。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对异常的血管造影征象要全面观察,对照分析双侧脑血管造影的动脉期、毛细血管期和静脉期表现。

  • 标签: 脑血管造影 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脑血管造影(DSA)诊断及介入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3年6月接诊的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DSA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50例患者中,出血性和出血前脑血管疾病27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19例,其他脑血管疾病4例。实施介入治疗的11例患者中,实施动脉瘤介入栓堵治疗5例,实施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3例,实施骨下动脉支架置入2例,实施海绵窦动静脉瘘介入栓堵1例。结论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使用脑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造影术 神经介入
  • 简介:摘要:脑血管造影(DSA)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诊断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脑血管事件的诊断与评估。本研究旨在探讨DSA在该领域的应用和价值。研究发现,DSA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脑血管图像,用于明确血管病变、阻塞或狭窄的位置和程度。此外,DSA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血管重建手术的可行性,以及预测患者的恢复情况。

  • 标签: 脑血管造影 急性脑血管事件 诊断 评估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美容缝合在面部急诊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7年11月之间接受治疗的164例的面部创伤急诊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平均每组为82例。对照组的面部创伤急诊患者采用常规的面部急诊清的治疗方法(即,止血,清,缝合等)进行治疗,观察组的面部创伤急诊患者在面部急诊清的过程中,采用美容缝合的治疗方法进行面部急诊清的治疗。最后,分别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和总满意度,将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相互比较,并且评价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优劣。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3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41%。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81.70%,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52.4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总满意度明显的都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容缝合在面部急诊清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和非常高的满意度。美容缝合这一治疗方法,有助于面部创伤急诊患者的早日痊愈,它能够在面部急诊清的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美容缝合术 面部急诊清创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T引导下经皮穿刺球囊压迫(PBC)与微血管减压(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接受CT引导下PBC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纳为PBC组;另收集同期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MVD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纳为MVD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手术资料、术后评估及随访资料等均完整。统计并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围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整体疗效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BC组手术用时、总住院时间均短于MVD组(P均<0.05)。MVD组咬肌无力、面部麻木发生率(3.00%,3/100;11.00%,11/100)低于PBC组(14.00%,14/100;23.00%,23/100),P<0.05;两组口唇疱疹、听力减退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内,PBC组复发率为8.00%(8/100),MVD组复发率为6.00%(6/10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PBC与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相当,但二者各具优势,CT引导下PBC治疗手术用时短、患者术后恢复快,MVD治疗并发症发生少,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合理选择、应用手术方案。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CT引导 微血管减压术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