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辉麟,化名石贤,1897年出生,江苏松江(今属上海)人。1920年在松江景贤女校分校任教。1925年加入国民党,追随侯绍裘等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奉贤县委交通员,中共淞浦特委机关秘书,1932年调中共江苏省委工作。同年冬在镇江被捕,解来南京,翌年初牺牲于南京。辉麟出身于贫苦塾师家庭。9岁丧父,全家生活依赖母亲子、邵力子等著名人士来演讲,传播革命思想。

  • 标签: 革命思想 姜辉 反帝反封建斗争 终身 中国共产党 1927年
  • 简介:<正>父亲四清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本来有五兄妹的,但两个夭折,一个姑姑为情服毒自杀,现在就两兄妹。父亲是村上出了名的会读书的人,他参加了两次高考,一次理科,一次文科。听父亲同辈的人说起,当时的高考,先有预考,再高考,只有通过预考的人才有资格参加高考。每次预考父亲都是第一名,但高考总是被

  • 标签: 会读书 还给我 对我说 问过 文艺青年 一名
  • 简介:食物本身就赋予治愈疾病,增进整体健康的能力。透过对食物种类的辨明,明智的抉择,与适当的食物调配,我们的每一餐都能洋溢慈祥和乐,远离疾病.身心自在。

  • 标签: 食物调配 整体健康 食物种类 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1990年5月4日,杭州大学校园内格外热闹。浙江省党政各界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在此隆重集会,热烈庆祝我国著名楚辞学家、敦煌学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文献学家亮夫教授九十寿辰暨从事学术活动70周年。大家为我国有亮夫先生这样著名的学者与教育家而感到骄傲,衷心祝愿这位先生健康长寿。亮夫先生,名寅清,以字行。1901年5月出生于云南昭通。1914年入昭通高等小学,1916年入省立第二中学。1921年入成都高等师范从经学大师廖季平先生问学。1926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研究科;复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得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诸名师指授,博研群籍。而后又南下复问字于一代大师章太炎先生,学益精进。三十

  • 标签: 姜亮夫 楚辞学 著名学者 敦煌学家 韵书 敦煌卷子
  • 简介:及其炮制品有生姜、皮、姜汁、煨、干姜、炮炭等,本人发现有的中药调剂人员用干姜代替生姜、炮调配使用的现象,因为生姜、干姜、炮三者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有所不同,故三者混用影响了方剂的临床疗效,为了引起大家在调配中药方剂工作中的重视,本文参考有关文献就及其炮制品的临床应用等作一介绍。

  • 标签: 临床应用 炮制品 炮姜 干姜 生姜 中药调剂
  • 简介:夔是南宋词坛上大量咏花的词人,其中咏梅词尤多.梅花在他的词中有着深刻的意蕴,既是他凄楚苦寒身世的真实写照,又是他自身高雅人格情操的象征.他的咏梅词包蕴着词人真挚深切的情感体验,梅花宛然成为他昔日恋人的投影,又寄托着他忠君爱国和讽喻政治的言外之辞.这些咏梅词着意于清虚淡雅、以冷为美,且都是从虚处着笔,侧面渲染,遗貌取神,又做到了死典活用,避实就虚,这正是他咏梅词独特的艺术表现.

  • 标签: 姜夔 咏梅词 意蕴
  • 简介:摘要在我国职业院校教学中,数学课是学生普遍感到头痛的课程,特别是中职学校,教师认为难教,学生认为难学。究其原因,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仍然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即不分培养目标、不分专业、统一讲授同一本教材、采用同一个教学进度。长此以往,学生厌学情况必然更加严重,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 标签: 直角坐标系研究数学教学发展
  • 简介:去年秋播湖北省郧西县安家乡开展评选“黄姜王”的活动,十王寺村二组女青年鄢永连以两年生单株3.4公斤的高产记录,一举夺得本次活动最高奖——黄姜王。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变“金”已过而立之年的鄢永连,全家4口。土地包干时她家承包集体5.9亩坡地,种粮食最好年景小麦单产不过145公斤,遇上天旱或雨涝有时连投入的种子、肥料款都收不回来,全家人艰辛劳作,只能勉强凑合不饿饭,两个孩子上学费用及平时家庭零用开支,只好靠丈夫肩挑背驮卖柴和几只母鸡下蛋换钱来维持。家庭经济的困境并没有使这位女人屈服,她先后种过柴胡、龙须草、二花,养过山羊和耕牛,都因为市场疲软和不懂技术,不是卖不出去,就是收不抵支。她认识到依靠传统农业没有出路,必须走产业调整之路。1995年政府号召大力发展黄姜生产,她认准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没钱购、购肥,这年冬天她组织全家劳力上山采种、集肥,采挖了170多公斤野生黄姜,在0.8亩耕地内,精心施肥、除草,只要有空都在这块地里忙乎着。功夫不负有心人,1996年秋起挖鲜1800多公斤,按当时市场价每公斤2元计算,收入3600多元,是种粮食的10多倍。通过算帐对比,她更进一步坚定了信心,又一次租赁基地18亩,用于发展黄姜。资金不够,她将家里余粮和年猪卖了,还通过乡妇联向农行申请贷了两千元款,经过5年的滚动发展,不仅按时还清了贷款,家里存折上还有8万多元存款。到今年底,地里的17亩两年生黄姜和24亩一年生黄姜,保守估算产值也在12万元左右。现在她自筹资金已将公路修到家门口,买了彩电、家俱,还准备投资10万元建小洋楼,她家成为名符其实靠黄姜起家的小康户。

  • 标签: 长岗岭姜王
  • 简介:颂平的人生历程极其曲折。他早年投身革命参加红十四军,因被捕加入中统;后又参加汪伪特务,成为日伪“清乡”的干将;临解放时他弃暗投明,成为缉拿中统等特务的公安;建国后他因汪伪特务罪,被判刑十五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得以平反,重新穿上公安制服。

  • 标签: 人生历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 特务 建国后 汪伪 公安
  • 简介:摘要核电的建设,离不开管道安装。管道及其附属设备组成一个汽水循环通道,是核电厂重要组成部分。管道安装工作有其模式化的工作流程及施工方案,施工供方必须严格执行方案、遵守作业流程,严格管控每一道工序才能做好核电厂的管道安装工作。

  • 标签: 核电 方案 安装
  • 简介:近代以来,人们常爱借用中草药远志和当归之名,或喻意,或寄怀,颇富情趣。近读史书,发觉这种用法,三国时代蜀之姜维已尝试过了。姜维字伯约,曹魏天水郡冀县人。归蜀后,其母仍在冀县,未能接出。据南朝沈约《宋书》卷引《五行志二》,魏人曾“使其母手书呼维令反,并送当归以譬之。”姜维奉母极孝,但想到在曹魏时所受猜忌和归蜀后诸葛亮的推重信赖,遂“报书曰:良田百顷,不计一亩。但见远志,无有当归。”在这封信里,姜维用“良田百顷”,比喻在蜀的前程广阔;“不计一亩”,比喻为了建功立业,只好告别故园;“但见

  • 标签: 姜伯约 天水郡 冀县 百顷 五行志 三国时代
  • 简介:公元741年,太常卿韦绦奉皇帝之命去祭终南山,恰巧遇上了在山上隐居的术士抚。抚自言"通仙人不死术",极力鼓吹自己手上有长生不老的独家秘籍。韦绦马上将大师带到了洛阳,引见给天下最想长生不老的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问:"有什么长生秘方?"抚随口答来:"服常春藤,使白发还鬓,则长生可致。"唐玄宗又问哪里有常春藤呢,抚指点迷津:"藤生太湖最良,终南往往有之,不及也!”

  • 标签: 长生不老 养生 唐朝 常春藤
  • 简介:<正>马街是河南宝丰县城南7.5公里处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自然村。每年正月十三这一天,成百上千来自全国各地的说书艺人.一二结伴三五成群、背琴负鼓风雨无阻地汇聚马街。他们以天为幕.倚地为台.在空旷的麦田里会书、竞书、亮书、卖书。一时间,琴声、板声、鼓声、

  • 标签: 姜健 这一天 城南 方汉 民间音乐 书会
  • 简介:南宋词人夔的词风往往被概括为巧锤炼见长,而王国维却认为“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等特点,因其高雅的意境和对字句的精夔的词“终隔一层”.指的是夔词有时也难免给人以朦胧、抽象之感。借用20世纪初期英美新批评学派的诗歌研究方法,对夔的几首词进行“细读”(closereading)分析,将新批评“含混”和“反讽”两个概念引入,可为理解夔词之“隔”感提供一个新颖的理解思路。

  • 标签: 姜夔 新批评 含混 反讽 比较文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