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比率(fPSA/tPSA)即%fPSA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时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泌尿外科200例住院、门诊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的tPSA、fPSA,并计算%fPSA。将其分为健康组、前列腺良性增生组及前列腺癌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与健康组和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的%fP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良性增生组和健康组%fP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PSA值结合临床情况为前列腺良性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特别是在tPSA处于灰色区域内时。

  • 标签: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率 前列腺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
  • 简介:目的:通过对特异IgE与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的相关性研究,获得具有确诊食物过敏价值的特异IgE界值点,为简化临床诊断程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可疑食物过敏儿童289例,通过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特异IgE的测定及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确诊食物过敏患儿。应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特异IgE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评价特异IgE对食物过敏的诊断价值,并获得特异IgE的100%诊断界值点。结果蛋白、蛋黄、牛奶皮肤点刺试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0.807及0.819。当蛋白、蛋黄、牛奶特异IgE分别≥8.5kU/L、3.5kU/L、5.0kU/L时,特异IgE对食物过敏的诊断准确率可达100%。结论特异IgE对食物过敏的临床诊断准确性较好,通过其100%诊断界值点,可避免部分可疑食物过敏患儿进行食物激发试验。

  • 标签: 皮肤点刺试验 特异性Ig E 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Smad3基因剔除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进行检测;并且应用ELISA方法对IgG抗体的吸光度进行测定.结果纯合型(-/-)小鼠CD8+、CD4+/CD8+、IgG雌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CD4+、CD8+、CD3+、CD19+、IgG的值低于野生型;结论CD4+/CD8+的比值同野生型比较属于异常(与人的范围比较).因此,为在人类免疫疾病研究方面选用该动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Smad3基因剔除小鼠 特异性免疫功能 转基因 免疫细胞 抗体生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肺活检诊断的非特异间质性肺炎(NSIP)病例进行分析。方法呼吸科、放射科和病理科医师对出院诊断和疑诊的9例(NSIP)病例的临床资料、影像特征和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ATS/ERS)的分类标准,重新作出一致的临床和病理诊断。结果出院诊断(NSIP)患者7例,病理标本来自外科肺活检;疑诊NSIP患者2例,病理标本来自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回顾性病理分析发现,外科肺活检诊断的中7例中5例符合ATS/ERS诊断标准,确诊为NSIP;1例主要病理特征为弥漫性支气管扩张,1例为机化性肺炎,不能诊断NSIP。经CT肺活检疑诊的2例因组织标本较小,不能进行全面病理评价,但因缺乏其他特征性病变,结合临床和影像表现,仍拟诊NSIP。全部病例的影像学表现以磨玻璃样阴影为主,均不具备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典型特征。确诊NSIP的5例中1例存在多肌炎/皮肌炎,临床诊断继发性NSIP;其余4例未发现潜在病因,临床诊断特发性NSIP,其中1例在诊断后3年因肺纤维化进行性加重、呼吸衰竭死亡。2例疑诊病例中1例在入院后20d死亡,1例在2年后确诊多肌炎/皮肌炎。结论NSIP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外科肺活检是确立诊断的主要手段。NSIP的临床和病理诊断需要临床、放射和病理科医师的共同参与,而进一步寻找潜在病因是诊断过程中的重要目标。

  • 标签: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诊断
  • 简介:摘要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为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传统药物治疗的疗效并不理想。过敏原特异免疫治疗(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AIT)包括皮下(subcutaneous allergen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sublingual allergen immunotherapy,SLIT)途径,具有影响疾病进程、诱导机体对过敏原的免疫耐受的作用。大量文献显示,AIT治疗过敏性结膜炎不仅可以改善过敏性结膜炎的症状、提高结膜过敏反应阈值,而且具有长期疗效,但SCIT和SLIT都存在引发局部及全身过敏反应的风险。当前AIT的主要缺陷是疗程长、患者的依从性不高,未来可尝试通过缩短疗程、改变给药方式来为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提供更加便捷、全身反应更少的免疫治疗方式。(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22-227)

  • 标签: 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皮下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舌下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慢性非特异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溃疡性结肠炎”“特发性大肠炎”,是种病变主要发生在大肠粘膜和黏膜下层,可形成糜烂溃疡,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非特异炎症,临床上以腹泻、粘液血便、腹痛为特征,且有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的特点。目前现代医学治疗上缺乏特效方法,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成因和症候和治疗方法早有记载。本病属于祖国医学大肠泻、肾泻、直肠泻范畴,在治疗方法上近年来我院通过以中药内服加灌肠相结合,体现了标本兼治对90例临床疗效分析,总有效率为100%。证实了中医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内服 中药灌肠
  • 简介:摘要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特异的存在于神经元及神经内分泌细胞中,是中枢神经特异蛋白质。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神经元烯醇化酶是中枢神经元损伤的敏感和特异标志,而且,血清中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的水平的变化与小儿疾病早期诊断、临床预后等方面密切相关。

  • 标签: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小儿疾病 相关性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考察免疫层析技术(GICA)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TP-ELISA)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采用TP-PA法作为金标准检测1200例住院患者血清标准,评价GICA与TP-ELISA在梅毒检测中敏感性和特异。结果:金标准中1200例血清标本梅毒检出147例检出率为12.3%,GICA阳性检出率为12.7%,TP-IgM为11.5%。GICA法灵敏度为98.6%(145/147),特异为99.3%(1046/1053),阳性预测值为阳性预测值为95.4%(145/152),阴性预测值为99.8%(1046/1048)。TP-ELISA法灵敏度为91.8%(135/147),特异为99.7%(1050/1053),阳性预测值为97.8%(135/138),阴性预测值为98.9%(1050/1062)。两组间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GICA的灵敏性和阴性预测值优于TP-ELISA法,可以替代TP-PA成为梅毒检测的血清学检测首选方法。

  • 标签: 梅毒 血清学检验 GICA TP-ELIS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在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98例的临床资料(研究组),另选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在确诊时、治疗后检测血清NSE水平,对照组在体检时检测NSE,评估NSE水平变化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诊断中的效能。结果研究组确诊时血清NSE水平[(98.61±10.42)μg/L]高于对照组[(15.31±1.16)μg/L](t=50.325,P<0.05);研究组确诊时Ⅱ期、Ⅲ期、Ⅳ期患儿血清NSE水平分别为(31.56±12.82)μg/L、(78.65±20.1)μg/L、(127.45±32.48)μg/L,呈增高趋势(F=111.556,P=0.000)。研究组治疗后血清NSE水平[(62.48±7.46)μg/L]低于治疗前[(98.61±10.42)μg/L](t=27.910,P<0.05),且不同分期患儿血清NS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以血清NSE为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15,约登指数0.534,灵敏度71.43%,特异度90.82%。结论血清NSE检测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诊断中有重要作用,且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诊断性能高。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诊断 敏感性与特异性 ROC曲线 曲线下面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Ferr)与前列腺特异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0月我院收治的27例前列腺癌(PCa)患者作为PCa组,另选取同期34例健康男性体检者纳入对照组、25例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纳入良性组,三组研究对象全部行Ferr、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水平,并计算fPSA / tPSA比值。结果 PCa组的Ferr、tPSA、fPSA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与对照组,fPSA / tPSA明显低于良性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联合检测血清铁蛋白与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检测结果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前列腺癌 血清铁蛋白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株洲市年龄≥50岁男性运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筛查前列腺癌(PC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路社区的1 567例年龄≥50岁男性为研究对象,均采集其空腹静脉血,检查PSA水平,然后对于PSA≥4.0 ng/mL者判断为PCa可疑病例,并且及时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再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35例PCa患者为对照组,对筛查得到的PCa患者与对照组的临床病理分期(TNM)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的1 567例受检者中,109例(6.96%)血清PSA≥4.0 ng/mL,其中7例确诊为PCa,检出率为6.42%;PCa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和PSA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5);通过分析PSA的不同浓度水平,发现PCa的发病率随着PSA水平的上升而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a病理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2期以下的局限癌所占比例较高,而T3期以上的进展期癌所占比例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社区老年男性人群,运用血清PSA对PCa进行筛查可以尽早发现PCa,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有助于尽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株洲 男(雄)性 前列腺特异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对12种常见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对5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12种常见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同时以24例健康体检者的12种肿瘤标志物水平作为对照,对肿瘤标志物在不同组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检测阳性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的阳性率为74.1%(40/54),健康体检者的阳性率为4.17%(1/24),恶性肿瘤的阳性率明显比健康体检者阳性率高(P<0.05)。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可促进恶性肿瘤诊断敏感性与特异的显著提高,有助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诊断 12种血清肿瘤标志物 敏感性
  • 简介:ToexploretheapplicationofNSEintheseruminthediagnosisofthecerebrovasculardisease.MethodsSerumlevelsofNSEfrom195patientswithcerebrovasculardiseaseandnormalcontrolsweredetectedwithELISA.Thebloodsamplesfromthepatientswereacquiredwithin3daysaftertheoutbreakofcerebrovasculardiseaseandtakenagainafter2weeksfrom148ofallcases.TheresultofdetectingofNSEwasanalysedincomparisonwithandthelevelofNSEintheCSF.ResultTherewassignificancedifferencebetweenthelevelofNSEintheserumofpatientwithcerebrovasculardiseasesandthatofnormalcontrolswhentheAnalysisofVariancewasusedtoanalyzethevalueofmeasurement.ThesameoutcomewasalsogotusingANOVAtoanalyzethedifferenttestgroupwiththebloodsampleswereacquiredwithin3days.(F=24.94,P=0.000).Butintheotherhand,therewasnoevidentlydifferentinthedifferentgroupmadeuppatientsifLSDwasputinuseinsteadoftheANOVA.CorelationanalysisofNSEconcentrationwasdonebetweentheinthebloodsamplesin3daysandthose2weekslater(r=0.884,t=37.904,p=0.000),NSEconcentrationinthebloodsamplesandthoseintheCSF(r=0.969,t=8.695,p=0.000),andtheoutcomeshowthattherewasdifferencebetweenthem.ThesamecomparisonbetweenNSEconcentrationwasdonebetweentheinthebloodsamplesin3daysandHeadCT(r=O.857,p=O.000),NerveFunctionDefect(r=0.848,p=0.000).ConcluslonThelevelsofNSEinseraofpatientswitheerebrovasculardiseasewerepositiverelatedwiththedegreeofCerebralinfarctionorvolumeofHematomashownbyHeadCT.Therefore,itwouldcontributetodiagnosisofcerebrovasculardiseaseifthedetectingofNSEwasappliedinclinicallaboratory.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血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建立尘螨过敏原第1、2组分(Der p 1、Der p 2)特异免疫球蛋白E(sIgE)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通过优化试剂组份和反应模式,评估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Der p 1、Der p 2 sIgE的各项性能指标。同时检测50例疑似尘螨过敏患者血清Der p 1、Der p 2 sIgE水平,与Phadia系统测定结果为标准进行比较,其一致性的比较采用Kappa检验。结果最佳实验体系为:磁微粒用量25 μg,反应缓冲液(pH值7.4)含0.1 mol/L Tris-HCl、质量分数0.25%酪蛋白,包被液含20 mmol/L磷酸缓冲液(PB)、质量分数1%牛血清白蛋白(BSA),发光增强液含体积分数0.05% Triton X-100,采用两步法免疫反应,样本量为20 μl,反应温度为37 ℃。检测体系最低检出限小于0.01 kU/L,线性范围0.2~100.0 kU/L,批内、批间精密度分别小于5%、7%,Der p 1和Der p 2交叉污染率分别为0.19%、0.21%。与Phadia系统测定结果比较,Der p 1阳性、阴性符合率分别为78.0%(32/41)、9/9,一致性较好(Kappa=0.65,P=0.008);Der p 2阳性、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3.3%(28/30)、85.0%(17/20),一致性也较好(Kappa=0.79,P=0.003)。结论成功建立了尘螨过敏原Der p 1、Der p 2 sIgE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其各项性能指标良好,与Phadia系统有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免疫球蛋白E 抗原,尘螨属 欧洲屋尘螨 化学发光测定法 纳米粒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针联合悬吊训练治疗非特异腰痛(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门诊的NLBP患者80例,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悬吊组,每组40例。悬吊组在健康宣教的基础上采用悬吊训练的治疗方法,联合组在悬吊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腹针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的疗效与复发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时联合组VAS、ODI评分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的复发率分别为(2.6±0.8)分、(17.2±2.6)分和10.0%(4/40例),悬吊组分别为(3.9±0.9)分、(19.3±3.2)分和27.5%(11/40例)。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的VAS和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联合组VAS、ODI评分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悬吊训练组(P均<0.05)。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VAS 0~3分的例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联合组均明显高于悬吊组(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未见晕针、断针、针孔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悬吊训练及腹针联合悬吊训练均能改善NLBP患者的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但腹针联合悬吊训练疗效更佳,复发率降低,疗效稳定。

  • 标签: 针刺镇痛 后肢悬吊 腰痛
  • 简介:摘要近年来,离子作为生命的重要物质,在体内发挥的作用逐渐被重视。中枢神经特异蛋白β(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ecific protein β,S100β)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钙离子结合蛋白,在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癌症、手术治疗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日渐显露。因S100β的临床采集便捷,检验方法简单,并可随疾病的变化而同步发生改变,故检测S100β水平有助于对疾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等。文章对近年来S100β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 标签: 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 神经系统疾病 应用价值
  • 简介:以杂交水稻威优35、威优49及常规稻湘矮早9号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叶片和根系超物氧岐化酶(SOD)的特性。结果表明:裟叶片和根系都具有三条SOD同工酶谱带,且在580nm处有三个明显的吸收峰;KCN抑制试验表明,三条谱带均为CU、Zn-SOD同工酶。对水稻SOD热稳定性测定表明,叶片和根系SOD对热都较稳定,60℃下恒温5分钟才明显失活;但叶片和根系SOD在最适反应温度、对外界逆境反应及活性分布上存在器官差异性

  • 标签: 水稻 超氧物歧化酶 同工酶 热稳定性 器官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