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具有很强遗传异质性的疾病。交感神经反应性增强与高血压的形成密切相关。交感神经系统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交感神经系统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交感神经系统 基因 高血压
  • 简介:顽固性高血压定义为在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经使用包括利尿剂在内的、足量且合理的3种或以上降压药物治疗,血压仍未达标或者需至少4种降压药物方可控制血压。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约有1.6亿,

  • 标签: 顽固性高血压 肾交感神经 射频消融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有效护理方法与措施方法针对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在笔者所在科室的7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经皮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的方法,积极制定对应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经过一系列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患者均取得明显的降压效果,伤口愈合良好,无1例并发症出现,均好转出院。结论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经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给予细致的心理干预,实施科学的观察与护理,可控制血压,促进康复。

  • 标签: 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 顽固性高血压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科2016年9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2例手汗症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42例手汗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围术期给予有效的护理,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双手转暖,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均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加强对行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的手汗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手汗症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病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抽取60例,抽取年限在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而观察组采用针刺颈椎病穴治疗。结果观察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明显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虽均得到了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颈椎病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及采纳。

  • 标签: 颈椎病穴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37例患者采取单腔气管插管,5例采用喉罩麻醉。39例应用乳晕下切口,3例应用腋中线第4肋间切口,半坐位于胸腔镜行T3-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结果42例患者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20.93±3.59)min,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手汗症状消失,发生气胸1例,代偿性多汗5例,均可耐受,无须进一步治疗,无出血、霍纳综合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镜单孔T3-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且费用低廉的可行方法,较两孔或三孔法有明显优势,可广泛推行。

  • 标签: 胸腔镜手术 手汗症 乳晕下 单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星状神经阻滞(SGB)与口服药在原发性痛经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时间区间2021年1月份至2021年10月份,我院诊治原发性痛经患者70例进行研究,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35例和参照组35例,治疗组患者实施星状神经阻滞(SGB)治疗,参照组口服布洛芬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结果:治疗组和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77.1%,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疼痛程度得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疼痛程度得分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星状神经阻滞(SGB)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临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 原发性痛经 疼痛程度 布洛芬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星状神经阻滞联合阿普唑仑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PSSD)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PSSD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单一组,每组38例。单一组采用阿普唑仑治疗,联合组采用星状神经阻滞联合阿普唑仑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睡眠多导图参数(睡眠潜伏期、睡眠总时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水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因子水平[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4.74%,36/38)高于对照组(76.32%,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RSS、AI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潜伏期、睡眠总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联合组睡眠潜伏期较单一组短,睡眠总时间较单一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CTH、Co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5-HT、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联合组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阻滞联合阿普唑仑治疗PSSD效果显著,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水平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因子水平,改善睡眠多导图参数,提高睡眠质量,减轻睡眠障碍。

  • 标签: 脑卒中 睡眠障碍 星状神经节阻滞 阿普唑仑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 单胺类神经递质因子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小鼠星状神经阻滞(SGB)模型,并探讨SGB对脑皮质血流量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30只,8~9周龄,体重23~27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6):对照组(C组)、左侧SGB组(L组)、左侧生理盐水组(SL组)、右侧SGB组(R组)及右侧生理盐水组(SR组)。C组不予任何处理;L组和R组采用0.25%罗哌卡因0.08 ml行经皮后入路SGB;SL组和SR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SGB前(T0)及SGB后10、30、60、90、120 min(T1~5)时,采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检测脑皮质血流量。结果L组和R组小鼠均出现阻滞侧上睑下垂,提示小鼠SGB模型制备成功。C组、SL组和SR组各时点脑皮质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和R组阻滞侧脑皮质血流量T1时降低,T2时开始升高,T3时达峰值,T5时降低,但仍高于T0时(P<0.01);与C组和SL组比较,L组左侧脑皮质血流量T1时降低,T2~5时升高(P<0.01);与C组和SR组比较,R组右侧脑皮质血流量T1时降低,T2~5时升高(P<0.01);C组与SL组间、C组与RL组间各时点脑皮质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小鼠经皮后入路SGB模型。单侧SGB可对阻滞侧脑皮质血流量产生影响,表现为短暂降低之后持续性升高。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神经传导阻滞 模型,动物 脑血管循环 大脑皮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介入溶栓对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口服加巴喷丁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星状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乙哌立松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程度、焦虑与抑郁及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健康状况主观感觉和生存质量主观感觉两方面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加巴喷丁 星状神经节阻滞 慢性紧张性头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星状神经阻滞对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 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 44例和对照组 44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口服加巴喷丁治疗,起始剂量 100~ 200mg·d- 1,根据疗效逐渐调整。试验组患者联合星状神经阻滞,每周二、五各 1次;对照组患者加服乙哌立松 50mg,每天 3次。治疗前及每周五用视觉模糊评分评价疼痛强度,治疗前及治疗第 2, 4周的周五评价抑郁焦虑情况,治疗前及治疗 4周后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治疗后, 2组患者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试验组患者加巴喷丁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 2组患者抑郁和焦虑均有明显减轻;治疗 14d,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 28d,试验组患者抑郁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巴喷丁联合星状神经阻滞对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疗效较好,患者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加巴喷丁 星状神经节阻滞 慢性紧张性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进行失眠患者治疗时,将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阻滞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中收治的30名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样本量设置为1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选择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阻滞,开展护理工作,在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同时记录所有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组间差异。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优,两组数据经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失眠患者的治疗时,将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阻滞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产生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失眠状况 超声引导 星状神经节阻滞 睡眠质量 焦虑症状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基底神经钙化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多数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头颅X线平片或头颅CT扫描可见基底神经的广泛钙化。

  • 标签: 基底神经节钙化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