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失眠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于超声引导下进行星状神经阻滞治疗的效果,并观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62例2020年5月-2021年5月接诊的失眠症患者进行,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2组,各31例。其中,采取常规方案治疗的为参照组,接受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阻滞治疗的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接受研究组方案治疗手术用时及有效性略高,但对比均无差异(P>0.05)。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研究组更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在对失眠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于超声引导下进行星状神经阻滞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且操作的安全性较高,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较少,适合于临床应用。

  • 标签: 失眠症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银质针疗法与2背根神经脉冲射频联合治疗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确诊源性头痛患者67例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4月~2021年4月,选择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分为治疗1组(n=34)、治疗2组(n=33),分别实施2背根神经脉冲射频治疗单一治疗、银质针联合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前后颈源性头痛症状、颈椎功能改善效果及临床有效率。结果:患者治疗前症状指标、颈椎功能指标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组治疗后症状VAS(1.31±0.42)分、发作频次(5.71±0.74)次/周、持续时间(2.89±0.95)h,颈椎曲值(9.05±2.41)mm、ROM(0.61±0.22)分、NDI(19.54±2.98)分,治疗有效率(96.97%),较治疗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质针疗法联合2背根神经脉冲射频治疗源性头痛临床效果显著,可在缓解患者头痛症状不适同时,辅助纠正颈椎功能。

  • 标签: 银质针 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 颈源性头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主要探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星状神经联合枕神经阻滞治疗源性头痛效果。【方法】以某院收取的30位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且两组患者有相同的人数,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前提下引入彩色多普勒引导星状神经阻滞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实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此过程神经阻滞治疗,枕大神经与第三神经性头痛属于单侧真不与枕骨下疼痛,还有常见的挥鞭样损伤后颈痛,假若抗惊厥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常用局部麻药与长效皮质醇激素进行一次或一系列神经阻滞治疗。【结果】相较之对照组患者73.33%的治疗有效率,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35,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比较明显;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不明显;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相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有更高的评分,差异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且两组患者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彩色多普勒引导下星状神经联合枕神经阻滞,搭配药物对源性头痛又很好的治疗效果,可很好地缓解患者头痛症状,而且安全性比较高,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价值比较高。、

  • 标签: 星状神经 枕神经阻滞 颈源性头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案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病理确诊的神经细胞瘤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效果。结果10例是无临床症状的影像学偶然发现病例;1例以阵发性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手术前诊断为嗜铬细胞瘤1例,肾上腺腺瘤或无功能腺瘤10例。术前无1例明确诊断为神经细胞瘤,11例均行手术切除,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及转移。结论综合各项影响学检查对肾上腺神经细胞瘤的诊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病理检查是最终的确诊依据;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糖尿病神经病变(DNP)的作用,为临床提供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形态学依据。方法所有大鼠给予链脲佐菌素(STZ)60mg/kg腹腔注射,72小时后测尾静脉血糖,血糖≥16.7mmol/L且稳定2周以上者纳为糖尿病模型。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状神经超微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bFGF的表达。结果电子显微镜下发现糖尿病神经病变时细胞胞质内线粒体肿胀、溶解、嵴断裂;高尔基体成熟面肿胀;内质网肿胀,明显扩张。细胞核内内质网明显扩张,尼氏体边集。糖尿病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大鼠结状神经细胞胞浆bFGF表达增强。结论糖尿病时大鼠结状神经超微结构发生变化,胞浆bFGF表达增强,可能是机体的一种抗损伤反应,bFGF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时的神经元具有修复作用。

  • 标签: 大鼠 糖尿病神经病变 超微结构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报告3例下腰椎神经根脊神经细胞瘤伴脊柱不稳或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例。第1例患者因腰骶部疼痛不适10余天就诊。术前诊断为L5S1椎间不稳、L5双侧峡部裂、L5S1左侧椎间孔占位性病变待查术中切除肿物并送病理,同时行L5S1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第2例患者因左腰腿部疼痛不适1个月就诊。术前诊断为L4-5椎间不稳、L4-5椎间盘突出症。术探查发现L5左侧神经根肿物,手术切除肿物并送病理,同时行L4,5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第3例患者因右侧腰腿部酸痛不适4 d就诊。术前诊断为L3-4、L4-5、L5S1椎间盘突出。术探查发现S1右侧神经根肿物,呈浸润性生长,且被神经纤维紧密包围,部分切除肿物并送病理,同时行L4-5、L5S1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细胞神经瘤。3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脊神经细胞瘤主要起源于原始神经脊细胞移行分化形成的交感神经细胞,亦可起源于交感神经及外周神经,多见于腹膜后和纵隔内,腰骶神经细胞神经瘤较少见,临床上与椎间盘突出症很相近,鉴别困难,常在术中发现,术前能够明确诊断的较少。手术切除是治疗细胞神经瘤的主要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阻滞(SGB)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介质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确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27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5例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阻滞组(观察组)12例,对照组给予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禁食水等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阻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IL-10的变化及血液细胞分析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的水平,观察两组治疗后胃肠功能指标[ICU住院时间、腹内压(IAH)、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时间]的差异和入室24 h(T0)、4 d(SGB后72 h,T1)、8 d(SGB后7 d,T2)、14 d(SGB后13 d,T3)炎症因子的改变。结果27例SAP患者治疗顺利转出ICU,其中观察组在ICU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时间及IAH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L-6、TNF-α水平在T1、T2、T3时点明显下降,IL-10水平在T1、T2、T3时点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β和CRP水平在T2、T3时点下降,WBC在T3时点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阻滞可能通过改善肠内炎症介质促进急性胰腺炎治疗后的肠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神经传导阻滞 胰腺炎 胃肠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阻滞(SGB)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介质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确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27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5例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阻滞组(观察组)12例,对照组给予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禁食水等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阻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IL-10的变化及血液细胞分析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的水平,观察两组治疗后胃肠功能指标[ICU住院时间、腹内压(IAH)、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时间]的差异和入室24 h(T0)、4 d(SGB后72 h,T1)、8 d(SGB后7 d,T2)、14 d(SGB后13 d,T3)炎症因子的改变。结果27例SAP患者治疗顺利转出ICU,其中观察组在ICU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时间及IAH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L-6、TNF-α水平在T1、T2、T3时点明显下降,IL-10水平在T1、T2、T3时点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β和CRP水平在T2、T3时点下降,WBC在T3时点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阻滞可能通过改善肠内炎症介质促进急性胰腺炎治疗后的肠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神经传导阻滞 胰腺炎 胃肠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星状神经阻滞配合中药熏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同时采用星状神经阻滞配合中药熏洗,治疗4周后对比疗效。治疗前、后采用两组VAS评分对比才用t检验,方差齐性检验,计数采用X2检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VAS评分比较,治疗后VAS评分治疗组减低,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采用星状神经阻滞配合中药熏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中药熏洗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星状神经阻滞对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口服加巴喷丁治疗,起始剂量100~200mg·d-1,根据疗效逐渐调整。试验组患者联合星状神经阻滞,每周二、五各1次;对照组患者加服乙哌立松50mg,每天3次。治疗前及每周五用视觉模糊评分评价疼痛强度,治疗前及治疗第2,4周的周五评价抑郁焦虑情况,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试验组患者加巴喷丁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抑郁和焦虑均有明显减轻;治疗14d,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28d,试验组患者抑郁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巴喷丁联合星状神经阻滞对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疗效较好,患者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加巴喷丁 星状神经节阻滞 慢性紧张性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毕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阻滞在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行开放根治术的8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毕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阻滞40例(观察组),术毕未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阻滞40例(对照组)。记录两组术后6、12和24 h疼痛数字评分(NRS),术后24 h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术后24 h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4+和CD8+,并计算CD4+/CD8+),术前和术后48 h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6、12和24 h NR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6 ± 0.3)分比(4.3 ± 0.4)分、(2.1 ± 0.2)分比(3.5 ± 0.3)分和(2.6 ± 0.2)分比(3.6 ± 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24 h TNF-α、hs-CRP和IL-6明显低于对照组[(85.9 ± 6.8)μg/L比(263.5 ± 13.7)μg/L、(6.1 ± 1.6)mg/L比(12.3 ± 2.5)mg/L和(236.9 ± 8.6)μg/L比(388.9 ± 15.5)μg/L],CD4+、CD8+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0.036 ± 0.013比0.024 ± 0.010、0.034 ± 0.013比0.026 ± 0.009和1.9 ± 0.1比1.4 ±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PT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 h PTH明显高于对照组[(29.8 ± 3.9)μg/L比(18.7 ± 2.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2/40)比25.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804,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癌患者,术毕行超声引导下右侧星状神经阻滞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轻炎性反应,提高免疫能力,促进术后甲状旁腺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神经传导阻滞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星状神经阻滞配合作业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n=40)和观察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