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今年,是全国苗族文学创立五十周年,使我回忆起已离开人世五个年头、为苗学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并在苗族文化的挖掘、开发、征集、整理、教学、推广、普及诸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苗族文字语言学家——杨通胜老师。

  • 标签: 苗族文化 语言学家 文学 怀念 精力
  • 简介:伏牛山自在禅师系唐代著名禅师马祖道一(709-788)法嗣,也是河南佛教圣地伏牛山的实际开创者,亦是将洪州禅法自南方传入京洛的重要人物,然而传世文献对其记载并不多.最早收录伏牛自在禅师的资料是编于南唐时的《祖堂集》,可惜记载不详;《景德传灯》、《宋高僧传》、《鉴诫》及《云岩寺记》碑文,对伏牛自在禅师也略有提及.通过以上文献大体可勾勒出自在禅师的生平事迹及禅法.

  • 标签: 自在禅师 伏牛山 云岩寺
  • 简介:确定中国文学的外译者时,过度纠结于译者的文化身份和语言身份并不科学,没有顺应译作流行的客观规律。鸠摩罗什翻译佛经给我们的启示是,来自原语文化、母语不是目标语的译者,其译作同样可以取得成功。译作能否被目标语文化接受,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目标语文化中知识分子的态度。是否了解目标语文化中知识分子,特别是文学界知识分子的需求,应该成为选择当前中国文学外译者的首要标准。因此,国外的汉学家、国内的文学翻译家和研究外国文学的学者,都是外译中国文学的合适人选。

  • 标签: 中国文学 翻译 鸠摩罗什
  • 简介:早在1920年,周作人就写了《圣书与中国文学》,以显著的位置刊登在革新后的《小说月报》第一期上。此文从文学与宗教的起源和精神实质上论述两者的"共通"关系;把希伯来的《圣经》与中国的五经作比较研究;最后论到"古代希伯来文学的精神及形式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文章认为,从精神上来

  • 标签: 沈从文 基督教精神 基督教因素 周作人 文学主题 圣经
  • 简介:本文以新发现的史料《宝》为中心,探讨晚清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道教的发展。在晚清的长阳,民间火居道士刘湛然成立了"道德堂"民间道教组织,出版道书、订立规则并建立法脉。这个民间教团以"正一"标榜,是道教在晚清时期民间化和世俗化的典型产物。其教团道士多火居,在世俗生活之外以乡村社会斋醮法事为主要宗教活动。这为了解晚清民间道教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个案。

  • 标签: 晚清 鄂西南 火居道 宝录 道德堂
  • 简介:“本来已向中国表示善意,希望同中国建交的梵蒂冈罗马教皇,突然决定并选择在今年10月1日举行所谓‘封圣’活动,把在一百多年前爆发的义和团运动中被杀的劣迹斑斑传教士和部分中国教民封为‘圣人’,引起了中国基督教(含天主教)界人士和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这是记者日前采访著名的研究基督宗教专家、福建师大历史系副主任、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林金水教授时,他说的一句话。

  • 标签: 梵蒂冈 “封圣”活动 民族感情 林金水 中国 天主教
  • 简介:11月1日,由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主办的第二届马鸣菩萨文学奖举行颁奖典礼。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设立马鸣菩萨文学奖,旨在激发大马佛教青年的写作风气,以求发掘更多的佛教文学人才并强化佛学创作风气。本届马鸣菩萨文学主题为“真理、善法、美文”,共有18名参赛者获奖。

  • 标签: 马来西亚 颁奖典礼 文学奖 菩萨 马鸣 佛教文学
  • 简介:中古是文学自觉的时代,而对文学创作论认识方面的自觉则是这个整体的文学观念自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中古士人融摄道教卫生学知识体系于文学理论之中,对于中古文学创作论的自觉有着建构性的意义。正是文学创作论开掘了这一相对于汉代经学的迥异的知识体系,才使他们拥有了崭新、有效的解剖工具,从而使中古的文学创作论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的基本认识模式。此后,以“神思”为核心范畴的创作论与以“雅正”观为核心范畴的价值论在传统文论中获得了同等理论地位。在融摄道教卫生学剖析文学创作论的实践中,陆机肇其始,刘勰集其大成,同时的预流者还包括王羲之、颜之推等人,说明这两个学科的结合已经成为时代性的共识。

  • 标签: 中古文学创作论 道教卫生学 融摄与自觉 陆机 刘勰
  • 简介:明末清初,基督教天主教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科学技术与翻译文本,伊索寓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传入中国。伊索寓言虽然是古希腊多神信仰时代产生的讽刺寓言故事,但在欧洲,用伊索寓言证道的传统,可上溯至公元前4世纪的异教的雄辩家。在圣经新约中也能够找到耶稣鼓励使用比喻的依据。伊索寓言更是中世纪圣坛上频繁使用之喻道故事,在欧洲中古流传的伊索寓言集子超过两千种。

  • 标签: 伊索寓言 明末清初 中国化 基督教 文学 天主教传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