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音乐历来被公认为最不可言说的一种艺术。人们普遍认为,语言和音乐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甚至“言说音乐”看起来就是一个生造的词组,一个把互不相干的东西强行捆绑在一起的“狮头羊妖”。因此,“如何言说音乐”似乎可以看作是一个关于音乐美学和音乐理论的“伪问题”。然而另一方面,人们却几乎从未放弃言说音乐的需求和努力。音乐史和音乐批评就是这种需求和努力的现实印证。如果我们还承认,那些音乐史和音乐批评毕竟不是毫无意义的,那么它们就足以说明,音乐不但具有言说的必要性,而且具有某种言说的可能性。只是这种“言说音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尚未引起以往音乐理论应有的关注罢了。但是假如我们以现象学和美学的观点审视音乐艺术,则“如何言说音乐”的问题自然便会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试图以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为例,初步探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为何说?说什么?如何说?

  • 标签: 罗曼·罗兰 音乐理论 现象学还原 语言 音乐家 海德格尔
  • 简介:20世纪后半叶,“伤痕文学…‘八五新潮”与“新潮音乐”曾掀动起中国第二次启蒙的忧患意识,文学、美术与音乐共谋担当起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以一种深度的国族焦虑参与了在那个时代崛起的诸种文化思潮。新时期共和国文学艺术发展史的振兴与悲怆就是在那个时段铸就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往往正是民俗谚语在坊间的口传,恰如其分地隐喻着历史盛衰兴替的转型规律。

  • 标签: 当代音乐 文化思潮 新音乐 上海 伤痕文学 历史使命感
  • 简介:身体是人类的自然构造,符号是人类的人工制造,而宗教经验中的超验对象可以通过物质或符号来表达。文章以藏传佛教中的传统器物八吉祥为例,通过八吉祥与身体隐喻、身体符号化和身体唯物主义的书写,探讨宗教艺术的最初通感来源即宗教艺术本体论,最后通过器物艺术落脚宗教的达成。

  • 标签: 符号 身体 藏传佛教 艺术本体论
  • 简介:陈远林为女高音、单簧管、小提琴及电子数字处理系统而作的《飞鹄行》是根据汉代同名相和大曲所作。全曲没有任何声音的预置,从头至尾由效果器实时与真实乐器演奏的声音互动,让“音乐缩混”这个步骤直接搬到现场舞台上用,使声音的产生、处理和传递在现场表演中一次性完成。

  • 标签: 实时互动 相和大曲 线形结构 创制新音色
  • 简介:按《辞源》的解释,"契合"意为"融合、相符",指事物间的结合达到一定的有机程度,所产生的一种理想关系。而不同事物之间能否达到契合状态,归根结底是取决于事物是否满足彼此间特殊的(而不是普遍的)选择标准。

  • 标签: 《红楼梦》 契合 电视剧 音乐 文学 《辞源》
  • 简介:"回族音乐汇宁夏"是由国家文化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导的民族艺术建设项目,旨在从宁夏民间歌曲中挖掘回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概念,进而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具有民族地域特色、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回族音乐。2014年4月,"回族音乐汇宁夏"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文从回族音乐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回族音乐的调式、当代回族音乐的发展等三个方面对研讨会内容进行综述。

  • 标签: 回族音乐 研讨会 会议综述
  • 简介:我的学术道路说来简单,头二十几年边成长求学,边选道铺路。毕业分配后,三十年广西,三十年广东。在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史论教学条道路上一路走来,从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一直到广东省文艺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岗位上离休。曾任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中国音乐史学会的首届理事,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人类学学会会员。写过不少论文,出版过三本(四册)专著。

  • 标签: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 古苍梧 百越文化 多声音乐 音乐文化学 音乐学专业
  • 简介:马肖是法国新艺术音乐最重要的作曲家,作为中世纪晚期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作曲家,其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新旧交替阶段的音乐变化,无论是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的相互融合,还是半音和声的初步发展、对位技法的初步形成,特别是等节奏形态带来的新音响等方面,都使我们看到这位中世纪法国音乐集大成者所具有的承前启后的独特历史价值。

  • 标签: 马肖 新艺术 音乐 传承
  • 简介:“巴郎赛”(Balance)是芭蕾舞中的一个舞步,与这一舞步相关的背后音乐源头蕴含着巴洛克时期的艺术风格及深远的音乐文化历史背景。巴郎赛舞步与其音乐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共性关系。它们配合完美,交相辉映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研究巴郎赛芭蕾舞蹈教学以及音乐伴奏之间的相互激发与强化的积极效果,是启引研与教、教与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 标签: 巴郎赛舞步 巴洛克艺术风格 舞蹈音乐的共性 文化内涵
  • 简介:许多作曲家喜欢用音乐来表达自己游览某处景点后的感受.我们也曾为大家介绍过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的《罗马三部曲》.这一次.我们将随着音乐.来到著名的美国大峡谷。

  • 标签: 大峡谷 音乐 《罗马三部曲》 作曲家 意大利
  • 简介:一般人所指的广东音乐无非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曲目,例如《步步高》《彩云追月》等传统的广东音乐小调,其实现在全国九大音乐学院里,学习广东音乐的学生早已突破了这些传统的曲目,并非说这些传统曲目过于简单或陈旧,相反,这些传统曲目经久不衰,其味道很难

  • 标签: 广东音乐 曲目 传统音乐 音乐学院 音乐文化 高胡
  • 简介:音乐作品千姿百态、类型各异,有的欢快,有的浪漫,有的感伤,据说这与创作它们的作曲家的性格有关。又据说人的性格与他所属星座有一些关连。小豆子姐姐知道平时大家都喜欢看各种星座的书,这次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密音乐家的星座吧!

  • 标签: 十二星座 音乐家 音乐作品 作曲家 性格
  • 简介:潮州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遗产中的珍宝,其曲调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保留着我国古典音乐的特点与风格。潮州音乐的曲调可分为轻六、重六、活五、反线、轻三重六等五种。潮剧是宋元南戏流传到粤东潮汕地区之后,融化吸收了潮州音乐以及潮汕其它民间艺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潮剧最显著的特色在于它的音

  • 标签: 潮州音乐 潮剧 潮汕地区 民间艺术 宋元南戏 地方色彩
  • 简介:"练耳"是音乐专业教学或训练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和内容。其教学目的在于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音乐各要素的听觉敏感性。因为,优良的音乐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必备条件和基本素质,所以,无论在中小学的音乐课程中,还是大学音乐专业的基础教学里,对"练耳"训练都十分重视。但如何训练才能较快地提升学生的听觉水平,尤其是在"音准"这一练耳的核心问题上应该采取怎样的训练方法,才能让学生迅速建立起敏锐的音高辨别能力?这已经成为了"视唱练耳"教师们许多年来一直热衷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与研究兴趣,就此问题也谈谈个人的观点。本人认为: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准训练水平,最佳方法是从培养学生对音准的辨别能力、幻想能力和复述能力三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反复练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标签: 音乐教学 复述能力 训练水平 反复练习 辨别能力 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