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艺术基础(3)[英]奥克维克、斯丁森、威格、坡恩、卡伊顿合著芷子译材料与技法结构的原则如前所述,结构的原则只是作为指南。它们不是唯一一种解释和运用的法规。这些原则有助于把各种因素组织到某种活动中去。结构的原则可以帮助寻找某种解决整体性的方法,但它们本...

  • 标签: 艺术家 辐射型 艺术作品 中轴线 视觉元素 图案
  • 简介:在南方,明华属高大个头。他性格粗犷,连汗毛都显出豪爽,海风大浪似乎把他当成岸边的岩石雕凿。因此,他的画透出他的性情,纤细柔弱和小家子气决不与他沾边。早些年,从他的作品里,我就读懂了他。那时,他主要画水粉画,也画油画。现在,他主要画油画,也画水粉。明华生长在海边,他的画题来自他不可离弃的生活环境,海岸岩礁便是其一。一年四时、晨

  • 标签: 当代艺术 性情 艺术家 生活环境 油画语言 海岸
  • 简介:美国《美国艺术》《来自巴黎的报导——卢浮宫重换生机》1993年11月18日卢浮宫二百周年纪念日时,新里舍利厄侧厅的开放,标志着扩建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的完成。十年扩建,耗资近1.1亿美元,卢浮宫从一个庞大的19世纪的建筑结构迅速迈进到21世纪,预计199...

  • 标签: 艺术家 卢浮宫 克莱因 现代艺术博物馆 艺术作品 双年展
  • 简介:传统和当代并不是一对相抵触的概念。传统是经典和积累部分,需要吸收和传承。现实社会则需要艺术家去体验、思考、介入和提问,以整和、重构的“当代现实主义”作品去引导人们对社会的关注。近年,学院教育中弱化了对于传统艺术的关注。就我的教学体验:从“现实主义”转向“当代现实主义”,从苏联式教学体系转向对造型艺术基础的观察方法和规律性的研究,

  • 标签: 教学体验 “现实主义” 本体语言 学院教育 李象 具象
  • 简介:学科的交汇让当代艺术与公共艺术的边界更模糊,思想则更开阔。“公共性”“在地性”“介入性”显示出二者的不同亦是相互交汇的可能。西方当代艺术家在建构自我体系中,借用公共艺术形式、向公共领域延伸在思想维度上为公共艺术带来了新的文化承载与信息。在中国,当代艺术也不断与公共艺术融合。无论是公共艺术实践中面对新语境的“随缘式延续”,还是公共经验搬入艺术系统的“顿悟式阻断”,或是寻常物的异常化,抑或是行动、科技、公共事件的巧妙结合,这些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公共艺术实践,让两者都迸发出更大的能量,不断向前延伸。

  • 标签: 公共艺术 在地性 介入性
  • 简介:阿瑟·丹多曾被美国《艺术新闻》杂志描述为“我们当代最具思想深度和挑战性的艺术史论家之一。”在1984年,阿瑟·丹多写了两篇极具煽动性的论文。一篇是《艺术哲学的终结》,这篇论述了哲学历来对艺术的侵占和控制,呼唤重新还给艺术自身的权力。第二篇为《艺术的终结》,该篇借用黑格尔哲学的模式,认为艺术在获得了自我意识后必然走向终结。《艺术的终结》在发表后的15年期间在各种会议上,刊物和书籍中受到艺术史论界权威们一致的批评,而《艺术哲学的终结》一文却几乎未受到置疑。

  • 标签: 艺术哲学 哲学的终结 艺术史 艺术的终结 黑格尔哲学 艺术理论
  • 简介:在中国当代油画家行列中,李白健是出类拔萃的一位。他的油画艺术,还有他的艺术行为,令人瞩目,让人共鸣,产生了国际性影响。敢为人先的湘人血性,坎坷艰辛的人生历练,造就了李白健坚韧果敢、热诚和善的人格品性。他以“天行健,君子自强而不息”自勉自励,在艰辛的人生旅程中不断发见和感受人性与爱的温存,并将这一切人性之善的感悟,融为追求和创造艺术的意志。在四十余年的艺术道路上,向善为善的情怀激励他一路披荆斩棘、奋斗进取,并于不断的追求中不断赢得心之所向的人生和美学目标。李白健的艺术状态,表现出一种特别而可贵的执着。

  • 标签: 油画艺术 解读 李自 良知 中国当代 艺术行为
  • 简介:2008年9月27日,由中华慈善总会主办的“艺术慈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曾成钢、何多苓、尚扬、谷文达、徐冰、吕品昌、徐晓燕、隋建国、姜杰、孙晓枫等87名艺术家的87件作品与观众见面,作品种类包括雕塑、绘画、装置等。

  • 标签: 中华慈善总会 艺术作品 中国 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馆 艺术家
  • 简介:文柳川,男,1954年生于洛阳偃师,自幼习画,后深造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刘文西,陈光健,陈忠志,张之光等,曾与著名画家杜滋龄、马国强、张江舟、王颢生等赴南斯拉夫、俄罗斯、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联展和个展。

  • 标签: 文柳川 绘画艺术 个人简历 绘画风格 绘画评论
  • 简介:杜尚晚年名作《已给出:1、瀑布;2、照明的燃气》体现出"水中生火(光)"的创世神话要素,表达了"死而复生"的主题。个体生命总是由生而死,而生命本身却是由死而生:"死而复生"的观念自古就有。在现代西方.鉴于一神论权威的下降,基督教的核心内容"死而复生"以其原始形态表现出来。非基督教的性崇拜和地母崇拜要素,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舍己精神.成为了西方现代艺术的重要主题。

  • 标签: 杜尚 《已给出:1、瀑布 2、照明的燃气》 新解 西方现代艺术 “死而复生”
  • 简介:几年前,我们曾经试问一位当红的批评家: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他无比坚定地说,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的基本特征是"颠覆传统"。好一个"颠覆传统"!它道出了中国社会近百年来以民俗艺术为基础、为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缺失的事实。

  • 标签: 当代中国 民俗艺术 艺术教育 传统文化传承 社会文化艺术 内需
  • 简介:过去的十年,波兰的艺术生活被这里正在进行的政治改革所影响。这场政治改革开始于1989年,其时,波兰政府官方正式承认了它在1981年镇压下去的、独立的劳动者联盟——团结工会。自1940年以来,在这样一个苏维埃阵营的国家内进行的第一次自由选举中,作为反对派参加选举的团结工会取得了成功,组成了东欧巨变后的第一届波兰政府。新政府在波兰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寻求用民主政权和市场经济。这一过渡时期带来了新的自由和新的责任,也引起了巨大的震荡。

  • 标签: 波兰 当代艺术 艺术生活 美学模式 艺术形式
  • 简介:一仲济昆油画在当代艺术纷繁的景象中能够吸引人,并且进而给人对熟知事物的一种真切而深度的感觉以提示,以我的观察,主要在于他对艺术母题热烈的态度和艺术表现有力量感的风格。他的画册有一个主题词,日"黄土山水",在这里"黄土"是画家的艺术母题,这是画家灵感的源泉,而"山水",系指艺术样式,画家为什么不以油画概念所对应的"风景"为所指,这是一个文化问题,反映了画家精神上的某种价值观倾向。在这里,画家的"黄土"和"山水"是有内在联系的,它们互为补充。

  • 标签: 母题 表现主义 艺术表现 油画 当代艺术 黄土
  • 简介:艺术学,顾名思义就是艺术科学。从“艺术学”这个独立的学科概念提出来,到1998年我国学科目录正式列入二级学科,几乎经历了一个半世纪时间,真可谓“好事多磨”。其实,即使今天这一学科在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上有了“户口”,也并不意味着这个学科已经确立了它的体系和内容,更多的具体的学科建设还有待于努力,还要“磨”去多少时间,谁也难以预定。有鉴于此,本文试将这一学科的由来及其面临的问题作一论述,供同道参考。

  • 标签: 艺术学 艺术心理学 艺术社会学 艺术哲学 一般艺术 艺术种类
  • 简介:砖雕是我国古建筑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装饰手法,研究它的艺术价值对保护和传承这种古老的艺术门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砖雕 脊兽 艺术价值 传承
  • 简介:据纽约《美术报》1989年1月第1卷第2期报道:1989年12月1日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出现了前所末有的争购中国古代艺术品的现象,其售价远远超出原来的估价。比如,一尊唐三彩的骑马像——可能是1943年在河南洛阳附近出土的16件著名塑像之一,头部还基本完好地保留着原来的釉色——估价为70,000至90,000美元,后被一日本收藏家以300,000美元捧走,另一尊与传统样式不同的骑马像是一个鼓手,在头部和双手也有釉彩,正抬手敲击一个无形的鼓,造型上有一种运动感,原来估价为70,000至90,000美元,最

  • 标签: 釉彩 《美术报》 中国古代艺术 运动感 克里斯蒂 卷第
  • 简介:云霄县星遥画室创办于1998年,它既有枝繁叶茂的坚实根基,又有厚积薄发的艺术底蕴。画室本着“关怀到每一个人,滋润到每一颗心”的艺术教育宗旨,不懈地努力,用自己独特的“尊重、赏识、激励、培育”艺术教育理念,提出“少儿美术并不是画得像”、“每个孩子都是大师”等创新观点,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

  • 标签: 少儿艺术 工作室 智慧 美术教育 艺术底蕴 厚积薄发
  • 简介:作为美术转型新象态、艺术与科学的新结点,“信息设计”已通过现代显示技术及国际“注意力经济”对其作为社会资源资本化开掘与表述者身份的历史性认证,从理论到实践第一次广泛实现了艺术与社会剩余价值创造间的跨越式联系与统一;凸现出在语言生存关系中,以视觉语言为主的“美的艺术”在新的历史遇合中本原的现实力量。本文以合目的优先为原则,对这一广及生活、尚无统一定义的国际新兴学科在我国的建设提出系统性构想与策应。

  • 标签: 美术转型 信息设计学科 学科建设 现代显示技术 “注意力经济” 社会资源
  • 简介:女性主义艺术在20世纪后半期以来,在艺术史中逐渐被凸显出来。对于什么是“女性主义艺术”的问题,一直没有一确切的概念。女性主义艺术与女性艺术到底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关切对女性主义艺术的定性问题,但是由于“女性主义”术语的滥用,造成对女性艺术的认识偏差——即一种有可能地将女性主义定性为女性主义艺术。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即“女性主义艺术”是凸显于现当代艺术史中的特殊群体,笔者强烈认为其并非是一种艺术风格,亦非一种艺术流派,其是一种被社会“流行话语”被滥用的结果,具有概念的模糊性特点,其是被当前历史背景下被借用和突出出来的术语。笔者试将被认为女性主义艺术家领袖人物的墨西哥女艺术家弗里达为个案来分析,通过分析其绘画中的女性意象来阐述其并非是女性主义艺术家,其艺术不过是描绘其自身女性生存经验的艺术,进而浅探女性主义艺术与女性艺术的区别。

  • 标签: 弗里达 女性艺术 女性主义艺术 女性意象 女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