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5 个结果
  • 简介:<正>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延座讲话》发表五十周年的热潮中,来纪念刘天华先生六十周年忌辰,这对我们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对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音乐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刘天华 民族音乐 民间音乐 有中国特色 贯彻执行 关键时期
  • 简介:刘蓝先生辑著的《二十五史音乐志》(四卷)在历经十余年的沉淀中先后出版,这是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古代音乐理论和音乐美学思想的专题性音乐史学著作。作者通过对古籍文献的研究,将留存下来的中国古代历朝的"音乐志"汇集整理,并加以适当的注释、译文、补遗、解读、评说,做出了重要贡献,可谓"功在当代、历在千秋"!

  • 标签: 刘蓝 《二十五史音乐志》 框架结构 补遗 解读 评说
  • 简介:近日,柏斯音乐集团总裁、中国民族品牌长江钢琴创始人吴天延先生应邀登上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的讲台,以“中国钢琴在世界钢琴制造业的地位”为主题,为广大师生上了一堂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的钢琴专业课。

  • 标签: 中国音乐学院 钢琴制造业 产业发展 吴天 集团 柏斯
  • 简介:我以极不平静的心情参加今天“庆贺李纯一先生九五华诞学术研讨会”。我和纯一先生共事、交往数十年,从形式上看,我们是同事、同志,但在我的心目中,他首先是我的老师,这是第一位的。光阴荏苒,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以及我们与周边的人和事曾经发生过不少故事,更有很多美好的回忆。遥想当年那些值得珍惜和回味的日子,感慨颇多。我在这里回忆一些往事,也抒发一点感想,以表达我对先生的敬意。就从身边的若干琐事说起,有时小也能见大,细节也说明大问题。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学者 回忆
  • 简介:周小燕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她的录音活动始于20世纪40年代,在百代、大中华等公司都曾录制唱片,出国学习后,根据文献记载,也曾在欧洲录音并出版唱片。新中国成立后,周小燕积极投入高等音乐教育事业,在繁忙的社会活动、行政工作与教学演出之外,还录制了一批唱片。这批珍贵的历史音频资料为我们较为全面地了解并研究作为表演艺术家的周小燕,提供了重要的原始文本。文章通过对周小燕历史音频文献(1948~1959)的搜集、梳理与考据,从历史音频文献本体特征出发,对周小燕的表演艺术发展与成就做出分析,同时也分享在音乐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史、风格史、技术史研究方面的一些思考,并由此探索适合音乐表演艺术规律的研究方法的新视野。

  • 标签: 历史音频 表演史 周小燕
  • 简介:三月的北京春光明媚,杨柳依依,我以愉悦的心情观赏了西城第一文化馆精心举办的北京民俗曲艺专场暨纪念曲艺家赵俊良先生逝世一周年。整场皆是京腔京韵,如联珠快书、北京时调小曲、京韵大鼓、拆唱八角鼓、北京曲剧选段、牌子曲、拉大片、群唱莲花落、叫卖大改行等,自始至终洋溢着京味的民俗特色,是谓新版"全堂八角鼓"。京城资深的曲艺家赵玉明、马增慧、李金斗、许娣、张绍荣等也前来助兴、助演。一些形式已多年不见,几乎成为尘封的档案,然今日观之,仍然充满着生命活力,

  • 标签: 曲艺理论 李金斗 北京曲剧 联珠快书 专场演出 赵玉明
  • 简介: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同时新中国又刚刚度过五十年大庆,所以关于总结、回顾一百年、五十年的文章特别多,而且各有不同的观点。在戏剧方面也是如此。笔者曾在《戏曲理论在近现代的曲折进程》、《五十年来戏曲理论与实践》和关于戏曲与话剧的比较等文章中,谈过自己的看

  • 标签: 中国戏剧 傅谨先生 先生商榷
  • 简介:2016年7月13日-14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张家口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张家口市文联承办的“前海学派与中国戏曲——郭汉城先生对中国戏曲的贡献学术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五会议室隆重举行。

  • 标签: 中国戏曲 学术研讨会 郭汉城 学派 中国艺术研究院 纪要
  • 简介:中国音乐考古学>是王子初先生一部力作.该著作填补了音乐考古领域中系统理论的不足.它对音乐考古内容分期、分类进行论述,论证采取了宏观与微观并存的手法,既跳出音乐本体,将其融入到社会历史背景中,不仅是对中国音乐考古现状的归纳与分析,更是对整个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总结与概括.

  • 标签: 《中国音乐考古学》 王子初 音乐考古
  • 简介:惊悉缪老驾鹤西去,顿感中国音乐学界痛失巨擘;无情的时光老人让一代学人永远失去了一处虔诚膜拜的精神家园。缪老淡泊处世的态度早已是学界尽知的;缪老潜心学术的执着也早已成为学界难有超越的楷模。我因编辑学报,编辑出版《缪天瑞音乐文存》,在缪老百岁之年的前前后后,与他有了一些工作上的往来。其间所窥见的这位先哲的精神世界,着实令人动容。

  • 标签: 学术研究 回忆 精神家园 编辑学报 编辑出版 精神世界
  • 简介:《吕氏春秋》的生律问题,成为近年古代乐律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也是与中国乐律学核心知识建构直接相关的重要问题。近期,陈克秀先生发表的题为《(吕氏春秋)的“十二律”与“十二纪”》一文依据四个方面的论证。得出《吕氏春秋》生律为“黄钟上生林钟,所生十二律以林钟为首”的结论。陈先生对上生、下生、“上”、“下”的解读虽然较为深刻,但他花了大量篇幅去解读高诱注,却没有直接解读《吕氏春秋·音律》篇的原文,对上生、下生的具体使用也没有严格区分古今语境,还疏忽了《管子》与《吕氏春秋》“宇宙图式”中音乐信息差异的重要性。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除了关系到生律次序,还关系到先秦乐律术语、乐律系统甚至乐律文化的理解,因此,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 标签: 《吕氏春秋》 高诱注 《管子》 生律次序 宇宙图式
  • 简介:“把自己当做一粒种子播开去”──谈王连三先生的大提琴音乐创作黄振宇王连三先生(1926—1986)是我国50年代至80年代初的最著名大提琴艺术家,也是中国大提琴教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于40年代开始从事音乐演奏和教学工作,曾先后任国立福建音专助教、台...

  • 标签: 大提琴教学 大提琴音乐创作 民族化风格 钢琴伴奏 练习曲 民族风格
  • 简介:周贻白(1900—1977),中国著名的戏剧史家、戏剧理论家、戏剧电影作家。一作夷自,原名炳垣(一作炳然),曾名一介、慕颐,笔名六郎、剑庐、云谷,一度化名杨其敏。湖南长沙人。1900年12月出生于长沙坡子街。

  • 标签: 诞辰110周年 周贻白 戏剧理论家 教授 纪念 案头
  • 简介:近读《今晚报》副刊载姜德明先生所写《〈子弟书总目〉小记》一文,对傅惜华先生所编《子弟书总目》的情况有所介绍,对曲艺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但其中说这批俗文学资料:"抗日战争期间为避战火,从南京运往西南大后方保管途中,不幸船沉大江,这批珍贵的资料,全部毁灭了……"这是当时流行很广的一种误传,被傅惜华先生所接受,

  • 标签: 子弟书 姜德明 抗日战争期间 《今晚报》 文学资料 大后方
  • 简介:廖辅叔先生的百年诞辰,适逢上海音乐学院的80周年校庆,使我不由得要将这两个日子联系起来思索。我想说,我们上海音乐学院的后来小子们不要忘了:廖辅叔先生是我们这所中国最早独立建制的高等音乐学府,在起步时期是怎样艰难创业的一位历史见证人。

  • 标签: 上海音乐学院 历史见证人 百年诞辰 创业 纪念 独立建制
  • 简介:丝弦五重奏是一种有着中国传统音乐组合血统,兼具西方音乐文化特点的新型中国乐器组合形式,其在中国民族音乐创作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丝弦五重奏的创始人,胡登跳先生秉持着民族性、创新性的原则,为民族音乐的创作,尤其是民族室内乐创作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标签: 胡登跳 丝弦五重奏
  • 简介:一首民族管弦乐曲《喜洋洋》成为了中国人过年团聚,欢度春节,装点喜庆气氛不可或缺的乐声。它不仅为中国人所熟知,外国人也从《喜洋洋》中知道了中国文化,知道了中国的"春节"。有《喜洋洋》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自然也就有了《喜洋洋》。他的"喜洋洋"给人民带来了无限快乐,他把民族音乐的精品留给了他热爱的华夏大地,自己却在天国默默远去。他的成就与才华,在中国民族音乐之林中占有无人可以替代的重要位置……您知道这首闻名四海的《喜洋洋》的曲作者和首演者是谁吗?他就是享有中国弓弦乐大师之称的刘明源先生。他是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本文将带您一道走近这位逝去的"胡琴圣手"尘封的往事,追溯他非凡的音乐之路。——编者

  • 标签: 《喜洋洋》 中国人 弓弦乐 刘明 大师 中国民族音乐
  • 简介:廖尚果,艺术青主,是上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的音乐美学家、作曲家,是在自身选择的哲学体系基础上建立创作园地的为数不多的作曲家之一,在尚果先生看来,音乐是上界的语言,是灵魂的语言、精神的语言,它们具有很强的情感并能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

  • 标签: 歌曲 演绎 心灵 原创 精神生活 30年代
  • 简介: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院长、教授、老师、同学、校友们:今天是天津音乐学院50周年的校庆,在这个值得庆祝和纪念的日子里,我能够在各位敬爱的同事同学面前说几句话我感觉十分的高兴和荣幸。

  • 标签: 天津音乐学院 庆祝大会 院长 致辞 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