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评价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集疾控中心480例均为疫苗接种儿童其中流动儿童240例,当地儿童240例,并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的人口数据资料和疫苗接种资料。结果:480例儿童卡介苗接种为96.0%、脊灰接种为97.9%、百白破接种为96.9%、麻疹接种为96.9%、乙肝疫苗接种为95.8%、甲肝接种为98.3%、流脑疫苗接接种为98.3%、乙脑疫苗接种为98.5%。且当地儿童与流动儿童相比较卡介苗和百白破的接种较高(P0.05)。结论: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的现状,找出影响因素,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提高疫苗接种

  • 标签: 疫苗接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骨折患者系统骨质疏松治疗后的二次骨折与死亡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予以常规治疗(内固定手术)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系统骨质疏松治疗(抗骨质吸收及补充钙剂),比较A、B组患者的二次骨折发生与死亡。结果A、B组治疗前BMD-T值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BMD-T值及再次骨折时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二次骨折发生和死亡的22.5%、20.0%高于B组的5.0%、2.5%,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折患者系统骨质疏松治疗对二次骨折发生与死亡的降低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系统治疗 老年骨质疏松 二次骨折 死亡率
  • 简介:为了正确比较食品卫生合格,本文对3年的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用构成比直接标化后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的食品卫生抽检合格因其食品种类的构成不同在进行工作总结比较时要先进行标准化。

  • 标签: 食品卫生 合格率 构成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达标及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使用的医疗器械300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件。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器械清洗程序,观察组采用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达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93.33%(P<0.05);观察组感染总发生为1.33%,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观察组器械清洗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能够提高器械清洗质量,降低医源性感染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医疗器械 清洗质量 工作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及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36例,按照1:1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68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68例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导管感染、血栓形成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导管感染及血栓形成进行对比,试验组发生均低于参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试验组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59%和83.82%,试验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防止血栓形成,提高患者满意度,对加快患者恢复进程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下肢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优化式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降低致残及再住院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我院急诊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2月,分组依据为计算机随机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急诊优化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致残、再住院及生活质量。结果:对比致残及再住院后,分析得出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生活质量评分后,分析得出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优化式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残和再住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优化式护理干预 缺血性脑卒中 致残率 再住院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中心予以质量敏感指标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院300件消毒供应中心器械开展研究,将2022年11月前实施常规护理的150件器械纳入对照组,将之后采取质量敏感指标护理的150件器械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器械损坏/丢失、未按清洗流程操作、手工刷洗不到位、器械清洗不到位RPN值、器械合格和院内感染发生均有差异(P<0.05)。 结论 在消毒供应中心中应用质量敏感指标护理,能显著提升器械管理效果,防范感染,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敏感指标护理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阳性发生,并探讨健康体检模式的应用对疾病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就诊本院的健康体检人群500例,分析其Hp感染。选取体检人群Hp感染患者按照组间特征基本匹配的方式,均分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n=107),研究组(强化健康教育模式,n=107),比较两组疾病治愈及复发。结果:体检人群Hp阳性为42.56%,研究组治愈高于对照组,复发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健康体检人群采用健康教育模式,可提升Hp治愈,降低复发

  • 标签: 健康体检 Hp 阳性 健康教育 疾病 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中心予以质量敏感指标护理的器械合格及对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 于2021年5月-2022年4月从消毒供应中心中抽取50件消毒器械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器械护理方案;于2022年5月-2023年5月从消毒供应中心中抽取50件消毒器械作为研究组,实施质量敏感指标护理方案。比较消毒效果。结果 研究组器械处理合格高于对照,院内感染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中应用质量敏感指标护理,可显著提升器械消毒合格,有效预防院内感染。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合格率 院内感染 质量敏感指标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讨论和研究如何控制剖宫产手术母婴并发症上升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近几年来由于剖宫产的上升,也造成了母婴并发症的直线上升,母婴术前、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案例不断报道,而且给家庭的稳定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因素,也增加了社会的负担。所以如何控制剖宫产术母婴并发症的上升,已成为了社会问题及民生民济问题,已到了非研究不可的地步。剖宫产上升母婴术前、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增多已成为了社会关注,政府重视医学界讨论的重点问题。

  • 标签: 母婴并发症上升 剖宫产 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逐步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如何保证数字档案信息的正确,成为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者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我院从档案的收集、数字转化等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数字档案的信息的正确,使数字档案管理规范、服务快捷、工作高效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 标签: 数字档案信息正确率做法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内容具体以住院患儿雾化吸入期间实施PDCA的规范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方法:根据调研要求进行了病例的筛选,都为住院患儿,因为病情需要给予雾化吸入治疗操作,各项指标符合要求有90例, 电脑软件随机分组,45例患儿为对照组,主要为常规临床管理,还有剩余一样病例患儿是观察组,具体开展 PDCA 管理,在管理期间对治疗操作规范及不良反应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调查显示观察组治疗操作规范明显更为突出;此次每个小组都有部分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相比而言观察组例数较少(P<0.05),结论:对于住院患儿雾化吸入治疗期间,PDCA 管理不仅能够提升操作规范,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PDCA 住院患儿 雾化吸入 规范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娩是生殖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娩作为妊娠过程的继续与发展,不仅是依靠孕产妇自身的身体条件,还要以心理疗法结合妇产科和相关学科医护人员的技术与帮助,以及家庭、社会的支持,才能顺利完成分娩。及时的护理干预和陪伴分娩是产时服务的新模式,产妇临产后由一名有经验的护士(或助产士)和一位家属陪伴整个产程到产后2小时,给产妇持续的产前、产时、产后身心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使产妇顺利完成分娩过程。

  • 标签: 护理干预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脊柱血管瘤(VH)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5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脊柱MRI检查的全部2424例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常规进行标准冠状面、矢状面T1WI和T2WI序列扫描,统计分析脊柱血管瘤的发生。结果2400例(24例因运动伪影排除)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032(43%)名,女性患者1368(57%)名,年龄15~76(中位年龄43)岁。有624例(26%)患者发现有VH,其中女性患者为443例(18.45%),男性患者为(7.55%)。VH的发生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VH患者中70岁以上者占46.95%(293例);单发病例中,腰椎为最常见的脊柱节段(193例,30.93%),胸椎为149例(23.88%),颈椎为31例(4.97%),其余251例为多发病例(40.22%);多发病例中,累及椎体数为2~8个。结论脊柱血管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脊柱病变,VH的发生在女性群体中较高,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好发部位顺序依次为腰椎、胸椎、颈椎。

  • 标签: 脊柱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