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代谢性疾病患者血清铁蛋白进行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为A组,另选同期收治代谢性疾病患者50例为B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50例为C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A组与B组血清铁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与代谢性疾病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均高于健康人群,可以此作为临床筛查依据,以便于及时治疗。

  • 标签: 血清铁蛋白 心脑血管疾病 代谢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小儿川崎病者,均采用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儿中,发热消退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颈淋巴结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分别为(7.21±1.32)d、(5.51±0.20)d、(4.62±0.21)d、(3.52±1.63)d;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上述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迅速改善小儿川崎病者临床症状,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阿司匹林 小儿川崎病 免疫球蛋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达克罗宁联合链酶蛋白酶在胃镜检查中的作用。方法:在我院2018年2月-2020年5月前来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选取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链酶蛋白酶,研究组30例在其基础上加用达克罗宁,对比两组胃镜视野清晰度、检查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胃镜下非常清晰者多于对照组,模糊者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的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镜检查中采用达克罗宁+链霉蛋白酶可以提高视野清晰度。

  • 标签: 达克罗宁 链酶蛋白酶 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PR和HbA1c联合检验在诊断糖尿病中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2月我院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疾病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100名作为正常组。两组均给予血清C-PR和HbA1c联合检验,比较两组血清C-PR和HbA1c水平、FBG水平。结果:疾病组血清C-PR显著低于正常组,HbA1c水平、FB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血清C-PR和HbA1c联合检验在诊断糖尿病中的效果确切,可准确有效鉴别糖尿病,对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疾病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血清C-PR HbA1c 联合检验 诊断 糖尿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输注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的价值和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110例,用抽签方法分为A组和B组,所有患儿均静脉输注免疫丙种球蛋白,但分别以高剂量和低剂量应用,观察两组患儿病情改善情况、不同阶段胆红素水平以及贫血、换血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儿和B组患儿相比有更短的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患儿在治疗1d、2d、3d时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B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患儿和B组患儿相比有更低的换血和贫血发生率,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静脉输注免疫丙种球蛋白可帮助患儿有效控制病情,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而选择大剂量用药的方案能保障患儿获得最为满意的作用效果。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免疫丙种球蛋白 静脉输注 高剂量 胆红素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选择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诊治的10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患者入院时接受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指标的检验。肾功能检查视为最终诊断标准。将单独尿糖检验、单独尿微量白蛋白检验、尿糖与尿微量蛋白联合检验三者进行比较。结果  106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检查诊断结果:阳性45例、阴性61例。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结果:检验敏感性为93.33%、特异度为96.72%、准确度诊断为95.28%,高于单一尿糖检测敏感性、特异度及准确度[71.11%、85.25%、79.25%](P<0.05);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高于单一尿微量白蛋白诊断准确度(P<0.05)。早期肾损伤患者的尿葡萄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未发生早期肾损伤的患者(P<0.05)。结论  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使用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方法,检出疾病的符合率较为理想,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也得以提升,值得使用。

  • 标签: 糖尿病 早期肾损伤 检验方法 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MP-9在病毒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其机制。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35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及30例头痛患者脑脊液中MMP-9的浓度。结果:与病例对照组相比,病毒性脑膜炎组脑脊液MMP-9浓度(ng/ml)显著增高,P<0.001,MMP-9的ROC曲线发现,曲线下面积0.923,95%可信区间(0.867~0.980),灵敏度97.50%,特异度72.50%,P<0.001。结论:脑脊液中MMP-9对病毒性脑膜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病毒性脑膜炎 MMP-9 ROC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中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间接受off-pump CABG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术后并发严重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的患者作为事件组,另外50例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前收集所有患者的静脉血标本,并测定其血清hs-CRP水平。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术后严重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事件组患者的术前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血清hs-CRP水平与术后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可作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结局预测指标,高水平的hs-CRP与术后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通过监测血清hs-CRP水平,可以提前评估患者的术后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改善手术后的预后结果。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血清hs-CRP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清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脑梗死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诊断中患者实施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的实践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5月1日-2022年12月1日我院乙型肝炎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10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所有入检对象均实施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并分析疾病严重程度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IgG、Ig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乙型肝炎IgG、IgA、IgM水平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P<0.05)。结论:乙型肝炎诊断中患者实施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的实践应用价值,能够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检验 疾病严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本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选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患有视网膜病变进行分组,对照组为非视网膜病变患者,观察组为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分析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检验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程长于对照组,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同患者的病程、血糖水平、血压水平以及尿微量白蛋白之间有密切关联。

  • 标签: 2型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2-HPV联合液基细胞筛查预防宫颈癌的效果。方法:2020.8-2021.11,选取79例疑似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患者依次进行2-HPV检查及液基细胞筛查,以阴道镜下活检为金标准,比较最终检查结果。结果:2-HPV检查+液基细胞筛查的四项检查参数大于2-HPV检查、液基细胞筛查(P<0.05)。结论:2-HPV检查+液基细胞筛查可有效检出宫颈癌,在宫颈癌防治中发挥显著作用。

  • 标签: 宫颈癌 2-HPV检查 液基细胞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病人护理途径。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诊治的36例病人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常规组(临床护理)和治疗组(干预护理),比较护理成效。结果:治疗组病人的护理满意率更高,治疗效果更佳,p<0.05。结论:加强干预护理,取得不错效果,可改善病人各项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干预护理 临床护理 2型糖尿病 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肥胖情况和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关联性,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社会群众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导致肥胖人群的数量增多,与此同时2型糖尿病的患者数量也呈现出连年上涨的趋势。在临床的治疗之中发现,中医治疗方法对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具备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 标签: 肥胖型2型糖尿病 中医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清宫术后经宫腔注入透明酸钠联合口服雌孕激素防治宫腔粘连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稽留流产及自愿行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清宫术后未行特殊处理,观察组清宫术后则给予经宫腔注入透明酸钠联合口服雌孕激素,对比两组术后3个月宫腔粘连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血清粘连状态指标及首次复潮时间、术后阴道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腹痛持续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宫腔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血清人纤粘连蛋白(FN)、血清人层粘连蛋白/板层素(LN)、人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血清粘连状态指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血清FN、LN、TGF-β等指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复潮时间、阴道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腹痛持续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宫术后经宫腔注入透明酸钠联合口服雌孕激素,可以降低宫腔粘连发生率,防治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宫腔粘连 透明质酸钠 雌孕激素 清宫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脑器性精神障碍治疗中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脑器性精神障碍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7月-2021年7月;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37例(应用奥氮平治疗)和实验组37例(应用利培酮口服液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嗜睡、体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组低;失眠、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较常规组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脑器性精神障碍治疗中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用药疗效相近,但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用药不良反应存在明显差异,应结合患者实际病况合理选择用药。

  • 标签: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利培酮 奥氮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串联谱检测技术(TMS)在新生儿遗传性代谢性疾病(IMD)中的诊断价值,为新生儿遗传性代谢性疾病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福建省龙岩市2019年1月~2021年12月出生的79687例新生儿为筛查对象,采用串联谱检测法对新生儿血液中的代谢物质进行检测,分析遗传代谢性疾病发病率,探讨TMS在IMD中的诊断价值。结果:79687例新生儿中初筛阳性2303例,初筛阳性率为2.9%,对阳性新生儿实行召回重新采样,结合实验室再次检查结果,阳性者再利用生化检测,酶活性检测,分子检测,影像检查等相关技术,最终确诊瓜氨酸血症Ⅰ型(CTLN1)1例、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4例、2-甲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2例,异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2例,原发性肉碱摄取障碍4例,丙酸血症1例,高精氨酸血症1例,高蛋氨酸血症1例,戊二酸血症1例,神经退行性病伴脑铁沉积症1例。最终18例新生儿确诊为IMD,发病率为1/4427。目前对确诊患儿进行规范化治疗检查,随访,避免或减少严重并发症及神经系统伤残。结论:串联谱检测技术存在快速、准确及高通量等优势,在新生儿遗传性代谢性疾病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高。随着我国二胎三胎政策的开放,新生儿数量在不断增加,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及优生优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串联谱检测技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应用效果显著, 有利于及早筛查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 为临床早期制定干预治疗措施提供有效帮助, 从而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血串联质谱技术 新生儿 遗传性代谢性疾病 早期诊断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