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metalloproteinase-1,MMP-1)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TIMP-1)表达在盆腔器官垂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因盆腔器官垂行盆底重建手术的患者60例为垂组,同期因妇科良性肿瘤行子宫全切术且既往无盆腔器官垂或手术史的患者35例为非垂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MP-1mRNA及TIMP-1mRNA在两组阴道前壁中表达。结果垂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的MMP-1mRNA表达量(0.03±0.01)显著高于非垂组(0.0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垂组TIMP-1mRNA表达量(0.54±0.07)高于垂组(0.4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前壁MMP-1mRNA表达增加与MMP-1/TIMP-1比例失调可能是导致盆腔器官垂的原因之一。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基质金属蛋白酶-1 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实时定量PCR
  • 简介: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对129例早产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及分娩方式的选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58.72%早产胎膜早破有易发因素存在。孕28-34周与孕34-37周,早产胎膜早破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28-34周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4-37周,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对于孕28-34周早产胎膜早破,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选择合适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能获得良好妊娠结局。

  • 标签: 胎膜早破 早产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助产方式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于2011年10月至2014年8月经阴道分娩的1857例初产妇,按照不同接生处理方法分为A、B、C、D组,A组398例为单纯无保护会阴接生,B组459例以导乐助娩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C组418例以双侧会阴阻滞麻醉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D组582例同时采用导乐助娩与双侧会阴阻滞麻醉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比较4组接生成功率、会阴完整率、疼痛情况等临床效果。结果D组的无保护会阴接生成功率、会阴完整率、新生儿评分高于其他3组,产后出血、第二产程时间少于其他3组,产妇满意度、产妇情绪状态优于其他3组(均P〈0.05)。结论导乐助娩与双侧会阴阻滞麻醉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提高了产科接生质量,安全有效。

  • 标签: 自然分娩 导乐助娩 双侧会阴阻滞麻醉
  • 简介: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产妇的泌乳状况及对血清泌乳素(PRL)的影响。方法孕足月初产妇120例分为四组;A组剖宫产术后采用硬膜外芬太尼、布比卡因自控镇痛(PCEA);B组为剖宫产术后静脉芬太尼自控镇痛(PCA);C组为剖宫产术后未行镇痛;D组为阴道自然分娩。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PRL浓度,VAS估计镇痛效果。结果24h后,B组疼痛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48h不同时间,C组疼痛评分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前,C组疼痛评分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D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早、母乳量充足时间晚、7d纯母乳喂养率高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h、48hPRL水平均明显高于产前(P〈0.01);C组产后24h、48h,PRL水平均低于A/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芬太尼、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效果优于静脉镇痛,产后镇痛未见对血PRL水平及泌乳等的影响,疼痛是影响产妇泌乳的因素之一。

  • 标签: 剖宫产 镇痛 芬太尼 布比卡因 泌乳素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单胎妊娠孕妇500例,分为再次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母婴妊娠结局情况。结果:500例中208例阴道试产,146例阴道试产成功,成功率为70.2%,剖宫产者354例,剖宫产率70.8%;再次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产后感染率、住院费用均高于阴道分娩组,恶露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阴道分娩组长,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感染、窒息及颅内出血与阴道分娩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史不是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再次行剖宫产的绝对指证,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可在严密监护下予阴道试产。

  • 标签: 再次妊娠 剖宫产术 分娩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为再次妊娠的孕妇提供安全的分娩方法。方法应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剖官产手术后再次妊娠的300侧孕妇的资料。结果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的新生婴儿在肺炎、窒息以及颅内出血等方面的差异都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在产褥感染率、产后大出血等方面,剖宫产组都比阴道分娩组高。结论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是较为合适的,应该推广应用阴道分娩。

  • 标签: 剖宫产手术 再次妊娠 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1999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17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2例中76例进行阴道试产,54例试产成功,成功率71.05%。选择性剖宫产96例,其中有手术指征的仅49例。结论:剖宫产史不是再次剖宫产的指征,应结合前次剖宫产的指征、手术方式、术后情况,本次妊娠情况及B超监测伤口情况综合考虑,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可阴道试产。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再次妊娠 分娩方式
  • 简介: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从“大学生泼熊事件”到“网络游、戏自杀事件”,都反映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亟待提高。有人说,造就一个人,或者毁掉一个人,就看你是如何教育的。教育的现实迫使我们必须反思我们的父母教育。或许你并不认同父母对你的教养方式,但通过反思你会发现,当你面对自己的宝贝时,在不知不觉中你重演着你父母的角色。一些守旧的教育观念,如“棍棒教育”。始终束缚着我们的父母;而新近的教育理念也似是而非,如挫折教育的滥用,对“民主”教育、“忽视”教育的误解。这一系列家庭教育的误区,都会对宝贝个性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 标签: 心理健康问题 教养方式 父母教育 儿童青少年 育儿 自杀事件
  • 简介:20世纪70年代,Fisher等首先提出了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的概念。基于这一理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新辅助治疗(包括术前化疗、术前内分泌治疗等)应运而生。由此,乳腺癌患者要求病理检查不通过手术切除取得标本,但必须得到明确的诊断,包括肿瘤的组织学分型、分级、是否浸润等,甚至要求一些免疫组化指标也一并完成。新辅助治疗给乳腺病理活检带来巨大变化,是病理医师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病理活检
  • 简介: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B,Akt)-叉头框蛋白(forkheadboxO1,FOXO1)信号通路在盆腔脏器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中的表达及其在POP中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因POPⅢ度、Ⅳ度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0例(POP组)和同期因其他良性妇科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0例(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记检测骶韧带组织中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ionproteinkinaseB,p-Akt)、FOXO1、磷酸化(phosphorylation,p-)FOX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1,GPX1)、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superoxidedismutase,Mn-SOD)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OP组较对照组,骶韧带组织中p-Akt/Akt、p-FOXO1/FOXO1表达比例明显上调,抗氧化蛋白GPX1、Mn-SOD表达下调。结论POP组织中PI3K-Akt-FOXO1信号通路被激活,并下调抗氧化蛋白GPX1、Mn-SOD表达,这一分子机制可能参与POP发生发展。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PI3K-Akt-FOXO1 GPX1 MN-SOD
  • 简介:近年来,随着优质服务的深入开展,避孕节育技术的不断提高,产品的不断更新,广大育龄妇女婚育观念的转变及生殖保健意识的提高,有效地减少了意外妊娠的发生,显著提高了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但是由于方法失败、使用失败及个体差异,每一种避孕方法既不是百分之百地有效也不是百分之百地适用于每一位育龄妇女,加之一部分妇女避孕意识淡薄或避孕知识匮乏,

  • 标签: 育龄妇女 流产原因 式选择 避孕节育技术 生殖健康水平 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与双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本院分娩的双胎妊娠593例,根据孕周分为28+1~32周、32+1~36周、36+1~40周3个阶段,再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记录每例产妇的年龄、孕周、分娩方式、胎方位、新生儿体重、新生儿1~5分钟Apgar评分、产后24小时出血量及妊娠合并症,分析比较不同孕周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①孕周≤32周,阴道分娩组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孕周>32周,2组围产儿死亡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不同孕周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率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的妊娠结局与分娩时机、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新生儿体重关系密切;适当控制双胎妊娠剖宫产率,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双胎妊娠 妊娠结局 剖宫产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 简介:乳腺癌目前治疗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随着乳腺癌的诊断以及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已明显延长。因此,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影响乳腺癌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有:手术方式、外表的改变、疲劳、受教育的程度、疼痛、家庭与配偶、年龄、治疗后3~6个月对未来的担忧等[1-2]。本文主要探讨手术方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对如何评价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探讨。

  • 标签: 乳腺肿瘤 生活质量 乳房切除术 区段 乳房成形术
  • 简介:目的应用阴道前庭超声方法评价阴道分娩和选择性剖宫产对女性盆底的近期影响。方法2008年3月~2008年6月在我院产科分娩后6~8周的产妇75例,其中经阴道分娩产妇55例,选择性剖宫产产妇20例,选择非妊娠年轻女性24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阴道前庭超声在安静状态及压力状态下(Valsalva动作时)分别测量各组患者的膀胱尿道后角角度(Ar、As);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Dr、Ds);膀胱颈角度(θr、θs);膀胱颈旋转角度(0);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UVJ—M),并将各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阴道分娩组与对照组比较,Dr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θs、θ及UVJ-M明显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1)。选择性剖宫产组与对照组比较,θs及θ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与选择性剖宫产比较,θs及UVJ—M明显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分娩组中无产后尿失禁症状者与有产后尿失禁症状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近期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大于选择性剖宫产。

  • 标签: 阴道分娩 选择性剖宫产 阴道前庭超声 盆底功能
  • 简介:综述目的与双绒双胎妊娠相比,单绒双胎妊娠有非常高的胎儿丢失率、围产期死亡率和发病率。这是因为双胎间无法预料的血管交通吻合及单个胎盘的不均衡分配。最新发现尽管某些特定的血流动力学因素和激素可能参与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的病理生理过程,但通常认为TTTS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以血管构建为基础的。关于减少羊水、胎儿镜下激光凝固术和造口术的大规模随机试验仍无结果。随着胎儿镜激光治疗所需的硬件和仪器进一步完善,单绒双胎在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生长不协调问题已得到解决。已提出几个TTTS的发病机制,但对于其发生过程仍知之甚少。而且脐动脉多普勒波形对双胎妊娠并无和单胎妊娠同样的预测价值。对双胎间的血管吻合进行预防性激光阻塞可以预防单胎胎死宫内这类不良事件的发生。但这一预防措施至今对改善妊娠结局并无任何益处。最后本文讨论了关于单绒双胎妊娠生长不协调和染色体异常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处理。通过针孔导入的激光和单极凝固术可以用来在妊娠早期进行选择性减胎或改善血流动力学情况。妊娠晚期或血流动力学正常时,双极凝固术似乎更有效。总结近几年来,对单绒双胎妊娠合并症的理解已进一步深入。希望这些进步可以指导这类高危妊娠进行更好的检测,最终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单绒双胎妊娠 妊娠结局 双胎输血综合征 生长受限 不协调 胎儿手术
  • 简介:1997年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hydrogel,PAHG)作为软组织填充物由乌克兰引进中国,由于其操作相对简单,被广泛应用于注射式隆乳。有文献报道,注射式隆乳术后可能出现疼痛、炎性反应、硬结、团块、变形、移位等并发症,并高达18.3%。

  • 标签: 内窥镜 水凝胶类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腹腔镜和腹式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发现盆底肌力减退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术后3个月复诊发现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的患者154例,有116例术后接受生物电刺激治疗为治疗组,其中腹腔镜组61例,腹式组55例。应用PHENIX检测仪量化评估盆底肌力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10次,在术后6个月和10个月再次检测患者盆底肌力情况。38例未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Ⅰ类肌力和Ⅱ类肌力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增高(P〈0.01)。腹腔镜组和腹式组比较,治疗前盆底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Ⅰ、Ⅱ类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个月腹腔镜组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高于腹式子宫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腹式组治疗后术后6个月与10个月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疗效显著。对腹式切除子宫发生重度盆底肌力减退患者需要强化疗程。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 腹腔镜及腹式子宫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自然受孕、辅助生殖技术及服用促排卵药3种方式受孕双胎妊娠的不同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娩孕妇324例,其中辅助生育技术受孕双胎孕妇(辅助生殖组)106例,自然受孕双胎孕妇(自然受孕组)81例,服用促排卵药物受孕(促排卵药组)137例。对3组双胎妊娠孕妇的围生期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辅助生殖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难免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S/D异常、羊水异常、一胎胎死宫内、剖宫产、胎儿畸形、低体重儿出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自然双胎妊娠相比,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孕妇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难免早产等妊娠期并发症明显增多,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结局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自然受孕 辅助生殖技术 促排卵药 双胎妊娠 妊娠结局
  • 简介: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开放以及人口老龄化改变,高龄有生育要求的女性越来越多。高龄患者在借助辅助生育技术实现生育目标时,面临卵巢功能下降导致的周期获卵数少等问题,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受精方式,提高仅有的卵母细胞受精率,成为目前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本文结合高龄女性卵母细胞发育特点、单精子卵母细胞内注射的应用及其影响,对近年来高龄低反应患者受精方式选择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体外受精/单精子卵母细胞内注射 高龄 卵巢低反应 受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