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临床体液检验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至2015年间在我院进行检验的2000份体液检查标本,将其临床体液检验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影响体液检验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并且总结出体液检验标本的规范化采集方法。结果在本次抽检的2000份体液检验标本中,共计113份不合格,导致临床体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送检不及时、容器错误、药物影响、凝固、污染以及量少等。结论临床体液检验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有量少、凝固、污染、药物影响、容器错误以及送检不及时等,在体液检验标本的送检过程中,进行认真的校对,以此来提高临床体液检验标本的质量,间接的提高临床体液检查的准确性,此外,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需要对检验人员加强培训,以此来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更安全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临床检验 体液标本 不合格 原因
  • 简介:目的评价cT导向肺穿刺标本检测的临床应用新价值。方法65例肺占位病例穿刺前未接受任何治疗,影像学诊断均不能排除肺癌。采用单排螺旋CT导向作病灶活检,所有标本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52例病理诊断为肺癌,其中26例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10例突变,其中腺癌8例,鳞癌1例,未分化癌1例。结论肺穿刺标本检测不仅能明确诊断肺癌,结合EGFR基因突变检测也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符合个体化治疗原则。

  • 标签: 肺癌 活检标本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突变 个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临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6月期间血液检验产生误差的标本,共90份,对90份血液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分析相关临床预防对策。结果数据显示,影响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因素主要分布为标本检验因素、标本送检因素、标本采集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分别为18.88%、24.44%、16.66%、40.00%。结论血液临床检验的质量会受到患者自身因素、检验、标本采集等因素的影响,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质量管理与质量监督工作,促进临床检验合理化、规范化得以实现,从根本上提高血液检验的整体质量。

  • 标签: 血液检验 标本误差 影响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探讨溶血血液标本临床多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体检的健康人血液标本50例,测定血液标本溶血前后的14项生化指标。结果溶血前后大多数生化指标均有变化,其中,DBIL、TBIL、TP、LDH、CHO、TG、AST、ALT、ALP、CRE项目溶血前后均有明显差别(P<0.05),而UA、Ca2+、BUN、GLU溶血前后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溶血血液标本可影响多项临床生化指标,进行血液生化时应注意血液标本的筛选和质量,应尽量防止溶血现象发生或对溶血标本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表述。

  • 标签: 溶血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作出具体的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出解决方案。 方法 在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收集 5000 份血液作为样本,对血液样本进行分析,观察它的质量是否达标,如果有不达标的样本,则探究什么因素影响了血液,导致血液不达标。 结果 在

  • 标签: 血液标本,血液凝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并提出应对对策。方法:从我院检验科2020年3月至2020年10月所检验的不合格检验标本中随机抽取245份开展回顾性研究。结果:245份不合格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较多,包括溶血30.61%、乳糜血23.67%、样本污染18.37%、标本量少13.06%、凝血8.16%、其他原因6.12%。结论: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众多,为确保采集标本质量,要进一步规范操作、认真细致,并不断提升采集技术。

  • 标签: 检验科 临床检验 检验标本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医学检验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方法:以本研究所 2017 年 4 月 -2018 年 4 月血液科搜集的 85 例不合格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对血液标本的质量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导致血液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因素。结果:溶血血液标本 19 例,占 22.35% ;凝血血液标本 7 例,占 8.24% ;标本量不足血液标本 4 例,占 4.71% ;抗凝不全血液标本 7 例,占 8.24% ;取血试管不当血液标本 10 例,占 11.76% ;患者准备欠缺血液标本 15 例,占 17.65% ;送检不及时血液标本 11 例,占 12.94% ;输血同侧采血血液标本 4 例,占 4.71% ;其他血液标本 8 例,占 9.41% 。结论:要不断提高血液标本质量,将此看做是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强化的重要方式,以便为血液研究临床方案的生成提供精准可靠的依据,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临床医学检验 血液标本 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创伤骨科研究离不开标本照片,标本照片在创伤骨科临床和实验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的拍摄不同于静 物摄影, 因为它能必须真实地立体地反映组织的病理变化。拍摄者除了应掌握熟练的拍摄技术外,还要熟悉创伤骨科临床和实验 研究标本的特点。本文报道在长期的拍摄实践探索中,积累的对创伤骨科临床和实验研究标本的认识和拍摄技巧。

  • 标签: 创伤 骨科 标本 相机 拍摄 反光 光圈 快门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分析各类标本检出情况,为病例确诊及判断样本带毒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197病例466份临床标本,病毒靶基因为ORF1ab和N,应用卡方检验探讨不同标本在不同临床分型和发病时间核酸阳性率差异。结果COVID-19病例痰液标本在各临床标本中阳性率最高94.67%(160/169),其次为咽拭子88.83%(159/179),血清6.78%(4/59),全血标本阳性率较低,为5.08%(3/59)。发病0~7 d普通型患者咽拭子阳性率和痰液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94,P=0.003)。结论痰液标本核酸阳性检出率高于咽拭子标本,COVID-19病例血液标本存在病毒核酸,存在感染风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实时荧光RT-PCR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200份血液样本为对象,按管理方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不合格血液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报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不合格血液标本 临床检验 临床结果 分析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关对策进展。方法择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血液检验不合格检验标本500份,对影响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对策进展情况。结果在500份不合格检验标本中,溶血标本占比为29.8%、采集不规范标本占比为20.0%、采血量不准标本占比为17.0%、凝固标本占比为15.0、脂浊标本占比为7.0%、送检不及时标本占比为5.2%、标本容器使用错误标本占比为3.2%、标识错误标本占比为2.8%,溶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影响因素(P<0.05)。结论溶血、采集不规范、采血量不准等均会对临床检验标本采集产生影响,其中以溶血最为常见,对于此应对检验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使采集流程更加规范,使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质量得到提升。

  • 标签: 临床检验 标本采集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检验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病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建议对策,从而不断的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方法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不断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能力,正确的指导交代患者如何正确的留取标本。结果提高了患者的标本的质量,能够提高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问题与对策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 阳性率。方法:将我院 2015 年 1 月~ 2016 年 12 月期间接受微生物检验 的 4337 份 临床标本选为观察对象 ,依照时间顺序 分为两组,即对照组( n= 2484 , 2015 年 1 ~ 12 月)、试验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分析与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实验室检查的5469份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的297份标本为研究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检验结果,并对导致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进行探讨。结果临床检验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为5.43%,其中,包括样本量少占26.26%,抗凝不全占20.20%,凝血占11.78%,送检不及时占13.13%,存放不当占4.71%,受检者原因占7.41%,标签错误占6.73%,污染占9.78%。结论导致检验不合格的因素较多,因此,检验科医护人员要建立预防对策,避免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发生率,提高检验科的工作效率。

  • 标签: 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临床检验中引起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检验科于2016—2017年期间收集的临床检验血液标本5070份,统计其中的不合格血液标本,并对其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该组5070份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为2.37%(120/5070)。经研究分析,12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的不合格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采血量不正确,占比33.00%;抗凝血有细小凝块或凝固,占比21.50%;容器选择不当,占比13.33%;标本发生溶血,占比11.60%;检验单与血液检验标本患者不符,占比9.20%;延时送检,占比5.00%;采血部位不当,3.33%;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脂浊,占比1.60%;对患者交代不清楚,占比1.60%。结论导致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采血量不正确、抗凝血有细小凝块或凝固、容器选择不当、标本发生溶血、检验单与血液检验标本患者不符、延时送检、采血部位不当、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脂浊、对患者交代不清楚,只有在明确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控制对策,才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检验血液标本,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液标本 不合格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其影响情况。方法:将我院检验科的血液标本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所有标本进行临床试验研究,主要观察放置时间的影响情况。一组放置时间为2小时以内,根据标本的要求来送检;另一组放置3小时送检,最后观察不同送检时间,血液标本的结果情况。结果: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与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存在直接关系,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越长,结果准确性越低,所以对于血液标本检验来说。血液标本应该按时送检,不可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结论:对于临床生化检验来说,血液标本的送检时间直接影响其检验结果。

  • 标签: 血液标本 生化检验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课题针对微生物临床检验标本采集以及相关的技术进行探讨。方法:课题在研究的过程当中,使用随机筛选的方法,对于我院开展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的医护人员的实际情况作为调查的内容。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这些医护人员,在开展微生物临床检验标本采集以及相关技术操作期间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以及分析。结果: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探讨,可以发现微生物检验的临床标准采集过程存在的问题比较复杂,它直接影响到了采集的质量以及最终的检验结果。结论:要想整体提高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的效果以及技术的优化效果,那么在对医护人员进行管理时,就需要通过加强培训力度,提高监督效果以及加强环境管理的方法,让每一个医护人员都认识到微生物临床标本采集的重要性,并且通过科室交流的方法,不断的完善管理的制度。

  • 标签: 采集 微生物检验 临床标本 技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对应的技术,完善采集策略。方法:以我院涉及微生物检验中标本采集工作的医护人员5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就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其所参与的临床标本采集工作相关状况进行调研,并就采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明确,结合实际状况来对标本采集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策略。结果: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有采集标本数量不对、对标本保存方法掌握不准确、采集血液标本未按照规范进行、其他问题等,根据这些问题来进行技术研究,并提出标准完善、强化培训、加强科室交流、做好管理、提高检验技术等方式途径来加以改善。结论:根据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式,有助于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临床标本采集 问题 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