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2010—2013年藤县手足口流行特征,为制定手足口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方法对藤县2010—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3年,藤县共报告手足口666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1.31/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149.37/10万、301.86/10万、137.73/10万、182.71/10万;藤县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其中藤州镇发病数最多,占病例总数的35.64%(2376/6666);全年均有病例报告,5—7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50.35%(3356/6666)。5岁以下儿童占88.42%(5894/6666);男性4144例,女性2522例,男女性别比为1.64∶1;职业以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共5694例,占85.42%(5694/6666)。实验室共检测病例咽拭子样本311份,检出阳性216份,阳性率为69.45%。其中EV71阳性103份,占阳性总数的47.69%;CVA16阳性41份,占阳性总数的18.98%;其他肠道病毒阳性72份,占阳性总数的33.33%。结论2010—2013年藤县手足口发病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对散居儿童等重点人群的手足口防控工作。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分析我镇2014年8例恙虫病患者的流行,临床特征。本发病季节6-10月,8例均有均有田间劳作及放羊等草地行走坐卧恙虫易接触史,发病年龄多为中老年,女性好发,临床上发病以多种症状为主诉,病史不典型,易误诊。均有发热症状,皮肤焦痂或溃疡,多位于腋窝、外生殖器、腹股沟等隐蔽部位,多西环素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恙虫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患者在长期多巴胺替代治疗(DRT)基础上,发生的一种强迫性地使用药物称作多巴胺失调综合征(DDS)。然而,若ICDs伴有强迫性的多巴胺类药物使用.则就能诊断为DDS。最常见的与多巴胺失调综合征相关的行为障碍是刻板行为(punding)和冲动控制障碍(impulsecontroldisorders,ICDs)。目前关于多巴胺失调综合征的发病率报道不多,不仅是因为患者及医生对此综合征的认识有限,更在于患者对他们症状的隐瞒。帕金森治疗中心报道的关于多巴胺失调综合征发生率为3-4%。刻板行为为1.4%-14%。而冲动控制障碍介于5.9%—13.7%之间。对于这些数据,目前缺乏大量相关的研究。本文简单阐述目前帕金森多巴胺失调综合征的流行及其临床表现。

  • 标签: 帕金森病 多巴胺失调综合征 刻板行为 冲动控制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藤县人民医院985例住院手足口流行及临床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方法对手足口临床诊断病例的人群、地区、年龄、性别、时间分布等流行与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85例手足口发病年龄最小为2个月,最大为14岁,主要集中在1~3岁(66.50%);性别分布为男性647例(65.69%),女性338例(34.31%);散居儿童居多820例(83.25%),幼托儿童151例(15.33%);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9月份(93.40%);临床上以皮疹、发热为主要特征。结论手足口主要在春末、夏秋季流行,以1~3岁年龄组病例数最高,愈后良好。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临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以及分析300例儿童手足口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的300例儿童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并进行流行研究分析。结果 患儿一般情况统计结果显示,性别上男童占比明显高于女童(59.33% vs 40.67%);年龄段上以学龄前患儿占比达到75.33%,高于1岁以下及6岁以上儿童;区域上以城区患儿比例高于农村,达到67.67%;类型上以幼托患儿比例最高,达到59.00%;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夏季,分别为28.33%和34.00%。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300 例儿童手足口病患儿中以Cox A16阳性占比率最高,达到40.67%,EV71阳性占比率次之(32.33%),其他肠道病毒阳性占比率最低(27.00%)。结论 300例儿童手足口流行特征表明:学龄前、城区、幼托男童在春夏季更易感染手足口,其中Cox A16阳性患儿的占比最高。

  • 标签: [] 儿童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特征分析
  • 简介:摘 要:手足口作为临床儿科常见的病变,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且该病毒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为了尽早解除患儿病症,除对症用药治疗外还应重视起临床护理。此种疾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小儿,若病情加重可能还会引起肺水肿或脑部炎症等,病情发展迅速导致患儿处于危重状态,可能导致死亡。因此,本文将主要针对后足口流行展开分析,并概述相关防治措施。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防治
  • 简介:摘要:新疆地区是肉牛养殖的主要区域,依靠其自身的资源优势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为当地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在肉牛养殖过程中极其容易出现各种疾病问题,其中破伤风是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属于细菌性疾病,主要是因受到破伤风梭菌的影响而引起的疾病类型。细菌进入肉牛体内会分泌较多的神经毒素,会给肉牛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刺激外周神经,导致肉牛出现神经症状,会影响肉牛的正常发育。基于此,本文对肉牛破伤风流行、临床症状和防治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可以为肉牛养殖提供参考。

  • 标签: 肉牛 破伤风病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防治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规模化与集约化发展,各种类型疾病的发生概率也在逐步增长,尤其是猪链球菌,是生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有着传染性强、危害性高等特征,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人畜共患病,不同年龄段和品种的生猪都有感染该病的可能。基于此,为进一步强化对该病的防治水平,本文以牡丹江市猪链球菌的实际发病情况为切入点,重点分析该病的流行、临床症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猪链球菌病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防治措施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手足口(HFMD)的流行特征,并总结预防控制对策。方法:本研究以2020.01~2023.05为期限,受试者为120例HFMD患儿,总结分析患儿流行特征,并总结预防控制对策。结果:本组120例患儿年龄以<3岁居多;性别以男患儿居多;症状表现以手足疹为主;病原学特征以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6型居多;发生季节以春、夏为主;发生地区以农村地区较为集中;传播途径以接触、呼吸道等为主。结论:通过总结分析HFMD的流行特征,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控制,以防大范围传播,从而保障儿童健康和成长。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主要针对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病毒学特点、流行特征以及防控策略展开研究,通过对猪圆环病毒的病毒特征、传播途径和变异性的分析,深入了解了该病毒的基本特点。探讨了猪圆环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生产性能下降等问题以及与其他猪复合效应的影响,针对疫苗接种问题、病毒变异与防控难题、环境因素与疫情暴发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的防控策略,包括疫苗改良与研发、免疫增强剂的应用以及综合防控策略的构建。

  • 标签: 猪圆环病毒 流行病学 免疫策略 疫苗
  • 简介:摘要:牛是牛群健康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对牧民和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牛流行的调查与分析,探讨了牛流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合现有研究,提出了几点预防控制对策,包括加强免疫接种、加强饲养管理、加强引进管理等,旨在有效减少牛的发生,保障牛群健康。

  • 标签: 牛病 流行病学调查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猪弓形体又名猪弓形虫,是由猪体在感染刚地弓形虫所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类寄生虫。弓形虫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侵染猪体,猪感病后会表现出高热、呼吸困难、神经症状等,临床上易出现误诊。为减少猪弓形体对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对该病的流行、诊断方式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养殖户参考。

  • 标签: 猪弓形体病 流行病学 诊断方式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5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流行性乙型脑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对15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籍贯、发病月份、预防接种史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农村病例为主,占总发病数的96%;病例集中分布在7~8月份,占发病总数的72.67%,6岁以上病例较多,占发病人数的69.33%;男性病例多于女性。家庭周围环境较差,绝大多数(98%)无乙型脑炎疫苗接种史。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常见于7、8月份,主要来自农村地区,大多数无疫苗接种史。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调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预防。方法针对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对全国1000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情况,以及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分析调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并提出对流行性腮腺炎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在全国1000例流行性腮腺炎累计报告中,分析得出其流行特征为男性发病率为56.0%,女性发病率为44.0%,春秋季节为流行性腮腺炎疾病的高发季节,流行性腮腺炎疾病多发于小学中,多发年龄为3~14岁儿童,占总病例的81.8%;应该对儿童采取保护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结论为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联合疫苗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提高对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并加强对学校的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工作,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率。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调查分析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流行性腮腺炎进行流行观察,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对79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临床过程进行流行观察。结果流行性腮腺炎每年从第4季度起,感染患者开始上升,至次年第1、2季度达到发病高峰,至第3季度发病最低;本组15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92.66%;本组共发生并发症111例,主要为脑膜炎;本组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春季是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季节,易感人群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预防接种,是控制其流行的有效手段。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预防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坡头地区癫痫的患病率及发病率,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沙坡头地区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生入户调查,样本量32772人,凡初筛调查时未确诊或疑似为癫痫患者,均经神经科医生再次调查确诊。结果调查共确诊102人,患病率3.11‰,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年发病率164.77/10万。结论本次调查发现沙坡头城乡结合区癫痫患病率低于全国水平。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交通伤的流行特点。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8年12月急诊抢救的交通伤患者2079例,按年龄、季节、外伤类型、外伤死亡原因、病死率等分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年龄分布:年龄≤14岁,占1.3%;14~39岁939例,占45.2%;40~59岁865例,占41.6%;60~79岁176例,占8.5%;≥80岁71例,占3.4%。②按季度统计:1季度383例,占18.4%;2季度555例,占26.7%;3季度619例,占29.8%;4季度522例,占25.1%。以3季度交通伤发生病例数最多。③9年来交通伤病例数占各种外伤病例的65.2%,比例有逐年增高的趋势。④交通伤中损害部位最多的为颅脑和各种骨折,分别占总数的56.2%和15.7%;颅脑外伤和多发伤为交通伤常见的死亡原因,分别占总数的56.4%和33.7%。结论:通过对交通伤的流行分析,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改进急救体系和服务模式,加强急诊创伤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交通伤 流行病学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骨盆良性肿瘤的流行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骨盆良性肿瘤的认识及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北京积水潭医院肿瘤科1958年7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201例骨盆良性肿瘤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分析骨盆肿瘤的好发年龄、性别比例;回顾病理资料,确定肿瘤的病理类型;影像资料由两位高年资骨肿瘤专科医生阅片,确定肿瘤的解剖部位、影像学特点;综合上述资料按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发生部位、影像学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各骨盆良性肿瘤的流行特点。结果男114例,女87例,男∶女为1.31∶1;发病年龄5~72岁,中位年龄28.0岁,平均30.1岁。20岁以下病例58例(28.86%),21~30岁52例(25.87%),31~40岁54例(26.87%),41~50岁21例(10.45%),50岁以上16例(7.96%)。较多见的有骨巨细胞瘤59例,骨软骨瘤53例,单纯性骨囊肿17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5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4例,软骨母细胞瘤13例。髋臼周围为肿瘤好发部位,骨巨细胞瘤及动脉瘤样骨囊肿具有较强侵袭性,易累及多个分区。结论骨盆良性肿瘤好发于40岁以下人群,好发于髋臼周围。综合流行情况及影像学研究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骨盆 盆腔肿瘤 流行病学研究 病理状态 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