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性别对成人脊髓囊下端位置的影响,为成人骶管麻醉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腰椎核磁(MRI)检查资料171例,对骶椎每一椎骨平分为四个节段,椎体平分为上中下三个节段,骶椎间隙为一节段,于仰卧位脊髓MRI正中矢状位T2W2上见到脊髓囊最远点做一垂直于骶骨纵轴的垂直线,对应的位置即为脊髓囊位置。观察并记录腰椎MRI检查所示脊髓囊末端位置,分析不同性别成人分布特点。结果:男性脊髓囊末端高于女性(P

  • 标签: 骶管麻醉 脊髓硬膜囊末端 男性 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下血肿患者术后护理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2015年4月期间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下血肿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其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探析下血肿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该组80例患者经过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后,有3例颅内积气,1例肺部感染,4例癫痫发作,1例精神障碍,2例血肿复发,无术后压疮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5%,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后,均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针对下血肿患者,采取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术后护理 护理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分流治疗慢性下积液的研究进展。方法依据影像学CT及病人的临床表现,优先选择积液最厚处行头皮切口2.5cm,然后依次进行颅骨钻孔、切开,并于下积液处放置一条已将远端裂隙部分剪去3cm的腹腔分流管,并在皮下隧道置入腹腔至耳后。结果所有病例于手术后临床症状均减轻明显,一周后复查头颅CT发现积液减少,随访6个月,再一次复查头颅CT,积液消失者20例,积液明显缩小者4例,仅1例二次手术后痊愈。结论腹腔分流术治疗慢性下积液,手术操作方便,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医生借鉴。

  • 标签: 腹腔分流术 慢性硬膜下积液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尿激酶冲洗对慢性下血肿术后复发的防止作用.方法对62例慢性下血肿钻颅术后根据CT复查情况,采用尿激酶冲洗治疗.结果62例无血肿复发,其中51例术后1月血肿完全吸收,另11例2月内吸收.结论尿激酶冲洗能减少血肿腔残留,尽快缩小血肿腔,防止血肿复发.

  • 标签: 尿激酶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颅引流术
  • 简介:摘要总结了32例慢性下血肿患者行钻孔引流术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常规检查和皮肤准备,术后观察患者神志及瞳孔变化,引流液色量的变化,警惕术后急性颅内血肿形成;保持引流管通畅,适当抬高头部以利于头部血液循环,从而有利于受压脑组织充分复张,减少术后复发;注意患者体温变化,警惕术后颅内感染,以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本组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肢体功能恢复较满意。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 护理
  • 作者: 江荣才 王硕 张建宁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 中枢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教育部和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52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070
  • 简介:摘要慢性下血肿的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手术疗效未臻满意,目前尚缺少被公认有效的药物治疗。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指导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组建东方神经外科循证研究协作组,开展了机制研究和小剂量长疗程阿托伐他汀治疗临床研究,证实新疗法有效并获得了循证医学Ⅰ级证据,已在我国广泛应用,正在改变对该病治疗模式。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阿托伐他汀
  • 简介:摘要慢性下血肿(cSDH)多由头部创伤后数周(≥3周)引起或由积液转化而来。其传统治疗方式以保守治疗和钻孔引流治疗为主,但保守治疗的有效率仅为3%~18%,而钻孔引流治疗的复发率也高达33%。最近基于病理学分析研究提出的脑膜中动脉(MMA)栓塞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其术后复发率,且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笔者现对cSDH患者介入栓塞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脑膜中动脉 介入栓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椎管脓肿临床多指外腔的脓肿,外腔内有丰富的血供及脂肪组织,在第二腰椎以下至第1、2骶椎处腔最大,为脓肿好发部位,通常急性起病.发病缓慢者,可持续数天至2~3月不等.下腔脓肿临床极为罕见,慢性下腔脓肿尚未见文献报道,现将我们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脓肿 硬脊膜外腔 慢性 腰骶部 临床 好发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亚急性下出现血肿的患者采用钻孔引流术后,对其进行优质的术后护理方法的研究。方法此次医学研究活动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救治的亚急性下出现血肿的患者,共计14例。经CT扫描和MRI扫描确诊为亚急性下血肿病症。及时对患者采用了钻孔引流术治疗,术后按照患者病症情况随机将其分为两个护理小组,优质组7例,实施了优质性护理方式,对照组7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结果经过阶段性术后护理及治疗,优质组治愈6例,有效1例,有效率100%,患者满意度100%;对照组治愈4例,有效2例,死亡1例,有效率85%,患者满意度71.42%。结论在对亚急性下血肿的术后治疗中,采用优质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同时也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认可。

  • 标签: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术后护理 引流管护理
  • 简介:摘要慢性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的颅内出血性疾病之一,手术复发率及死亡率偏高。传统保守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类、氨甲环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并发症多。笔者复习相关文献,结合慢性下血肿发病机制及辛伐他汀相关药理作用,对近年来辛伐他汀在慢性下血肿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辛伐他汀 慢性硬膜下血肿 发病机制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脑幕下血肿的CT诊断方法与价值。方法从我院选取30例具有完整资料的小脑幕下血肿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首次正确诊断25例,其中22例呈片状,冠状位呈与小脑幕平行长带状或梭形高密度影,3例呈V型高密度影,5例呈Y型高密度影;初诊2例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误诊为小脑幕镰钙化。12h到3个月复查CT小脑幕下少量血肿20例20d左右基本吸收,血肿较大的患者5例5周至3个月密度明显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1周内完全吸收;大脑镰钙化图片无变化。结论小脑幕下血肿的CT表现特征明显,准确诊断不仅有利于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而且能够及时发现颅脑内的其他损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小脑硬膜 血肿 CT 诊断
  • 简介:外伤性慢性下血肿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我院自1990年10月-1993年3月行颅骨钻孔引流治疗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45例,女3例,年龄60-80岁,平均68.5岁;有明确外伤史者39例,其中车祸伤19例,碰伤12例,击伤8例;伤后意识障碍5例,最短10分钟,最长3小时;发病至受伤时间3周-3月。1.2临床表现:头痛、头晕24例,呕吐10例,视物模糊6例,偏瘫5例,单侧下肢瘫26例,GCS计分:13-15分32例,9-12分14例,8分以下2例。

  • 标签: 颅骨钻孔引流 慢性硬膜下血肿 单侧下肢 血肿腔 CSDH 单孔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破硬膜外(dural puncture epidural, DPE)阻滞分娩镇痛在起效速度、阻滞效果和副作用等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要求行分娩镇痛、单胎、头位、足月的初产妇662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在线随机数生成器将产妇分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CSE)组(231例)、穿破硬膜外(dural puncture epidural, DPE)组(225例)和硬膜外(epidural, EP)组(206例)。于给药后前20 min每隔2 min评估并记录1次产妇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 NRS),以3组产妇达到NRS评分≤1分的时间为主要结果。次要结果包括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T10及S2、不对称阻滞、麻醉医师干预、更换导管、剖宫产、器械助产、Bromage评分≥1分、胎儿心动过缓、子宫收缩过频、低血压、恶心、瘙痒、头痛、神经损伤、新生儿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宫口开全时疼痛评分(NRS2),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长。结果与CSE组比较:DPE组达到NRS≤1分的时间延长(P<0.05),麻醉医师干预发生率降低(P<0.05);EP组达到NRS≤1分的时间延长(P<0.05),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不对称阻滞发生率及NRS2评分升高(P<0.05)。与EP组比较:DPE组达到NRS≤1分的时间缩短(P<0.05),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不对称阻滞、麻醉医师干预的发生率及NRS2评分降低(P<0.05)。与CSE组比较:DPE组和EP组Bromage评分≥1分、胎儿心动过缓、子宫收缩过频、低血压、瘙痒的发生率降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E阻滞镇痛起效快、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分娩镇痛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 硬膜外
  • 简介:患行男,55岁,农民,因臀部、左下肢感觉异常2年.大小便功能障碍、双下肢间歇性跛行1.5年,于2009年3月1日入院,患者在2年前无明显诱因感觉肌周“下坠感”,

  • 标签: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 病例讨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急性下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血肿的诊治方法。方法按照文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35例迟发性血肿的患者中二次手术后有22例恢复良好,4例中度伤残,4例重度伤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成功治愈率62.9%。结论临床上急性下血肿术后迟发性血肿的诊治方法最好是二次手术,尽早预防和发现对于治疗很有帮助。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