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革结束之后,以寻找“真实”的名义叙述西方,成为新时期作家一种努力的出发点。1980年代初期作家们的西方游记作品正是这种努力的明证,作家们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西方的现代世界。那是一个以交流为尚的时间段,最早获得机会的中国人开始出国考察、讲学、读书、参加各种各样的国际性活动,

  • 标签: 中国人 西方 张承志 风土 重读 游历
  • 简介:中国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世所罕见,亦为世所公认。它不仅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具有伟大的意义,它在世界文化的发展中也具有重大的意义。有趣的是,前些年,在中国学术界,关于传统史学的议论,有种种看法。其中有一种看法,是对传统史学持否定态度的。持这种看法的朋友,至今还是有的。这也不足为奇,研究学问的人,总是会有自己的看法的。但是,我想文化是有传承性的,史学也一样。全盘继承是不可能的,全盘否定恐怕也不行。在文化(包括史学)发展的长河中,人们的“现代”,并不是以不承认“过去”来实现的;人们在学术上的进步,也不是以全盘否定在当时也是进步的历史遗产来实现的。在这里,重要的问题在于,一是历史地看待历史遗产,给其恰如其分的评价;二是创造,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 标签: 中国史学 西方学者 中国传统史学 伏尔泰 李约瑟 黑格尔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10
  • 简介:耿淡如与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  先师在60年代初致力于西方史学史研究,先师为中国的西方史学史所做的工作也具有这样 

  • 标签: 中国西方 史研究 史学史
  • 简介:现代主义文学在台湾文坛发生于五十年代,兴旺于六十年代,继而成为文坛主潮.台湾现代主义文学自产生之日就备受关注,专著散论辈出.代表性的学者,大陆有刘登翰、杨匡汉、王晋民,古远清,裘小龙,古继堂等;台湾本土则有林明德、张汉良、萧萧、孟樊、白荻、洛夫、封德屏等.

  • 标签:
  • 简介:自传依然是处于争议之中的文类,20世纪后期以来,西方文学批评中对自传的质疑乃至解构,涉及“美学的、认知的、伦理的和政治的”等层面,主要表现为:从“诗性”角度对其修辞过度或不足的批判;后现代主义语言批判下“自传之死”的判决。与此相对,本文提出以下观点为自传辩护:自传的真实是“结构性真实”;自传的人本主义本质不容抹杀;“谁在说话”至关重要;自传主体是多面自我。在此前提下探讨自传中的“意图”、“身份”和“叙述”及其复杂关系,有助于理解我们的“自传式生存”状态。

  • 标签: 自传 解构 结构性真实 主体 身份
  • 简介:马礼逊的《西游地球闻见略说》对于中文的现代变革来说,代表了一种划分层次的逐层思维,以及在叙述时逻辑论证上的逐层推进,体现了一种现代理性的思维方式;米怜的《张远两友相论》是中文第一部对话体小说,它改变了中国白话章回小说的结构,开创了一种新型的中文小说文体;郭士立的书信体小说,把西方的书信和中国的尺牍相结合,用西方书信体的内容,加上中国尺牍的包装,在中文小说形式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 标签: 欧化 新小说 改造国民性
  • 简介:一、从"作品"走向"文本"纵观西方两千多年的文论发展史,在形式主义文论之前,大致经历了摹仿论和表现论两大阶段.摹仿论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文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从而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文学;表现论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文学与人的主观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在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寻找文学;形式论则要研究文学的语言形式问题,在文学自身的形式中寻找文学.

  • 标签: 二十世纪 西方形式主义 文艺理论 “作品” “文本”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康德认为人类的理性只能认识和把握存在的现象而不能认识和把握存在的本质,四、批判理性——康德的理性观西方古典理性主义内部经验理性论和天赋理性论的对垒,黑格尔的思辨理性则认为理性在认识世界时陷入矛盾正表明理性把握了世界的本质

  • 标签: 历史流变 理性主义历史 西方哲学理性主义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08
  • 简介:401-405)和艾德斯坦的《美国目录学协会》(theBibliographicalSocietyofAmerica,关于目录学协会的文章,关于美国目录学协会的文章也有三篇比较重要的

  • 标签: 历程基本 发展历程 史发展
  • 简介:<正>历史记下了这样的事实:五四新文学的本体论,特别是那些直接回答文学本质及艺术形态的命题,无一不是缪斯女神的馈赠品。“文学是人生的反映”这一五四时代影响深远的文学本体论命题,就是茅盾直接从西方文论中引进的。茅盾在《文学与人生》中曾说:“西洋研究文学者有一句最普通的标语:是‘文学是人生的反映’”,他还进一步解释这一命题说,这就是告诉人们“人们怎样生活,社会怎样情形,文学就把那种种反映出来”。“文学是心灵的表现”这一五四时代激动人心的文学本体论命题,则是创造社诸君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宝库中移植过来

  • 标签: 文学理论 影响深远 西方浪漫主义 西方文论 五四新文学 文学本体论
  • 简介:摘要绘画的中西结合是一个长期实践探索的过程,如下几位都是结合得有成效的著名画家。他们为东西方绘画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标签: 林风眠 风景画 中西绘画 语言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22
  • 简介:西方目录学研究的文献中,目录学研究主要是指分析目录学、描述目录学和版本目录学这三个领域,18、19世纪的目录学发展研究

  • 标签: 历程基本 发展历程 史发展
  • 简介:英诗对中国形象的塑造由来已久,从伊瑟尔的文学人类学来看,它必然是虚构、想象与事实的对立统一;其中虚构与想象是诗性的必然,而中国事实与西方主体意识却是前两者存在的基础与归宿。假如兼以本土诗论方法对读考察英诗中国形象的本质,尤其从文学虚构与西方意识的角度主客观照,从具体的英诗语言数据进行实证,它虚构、想象、西方意识及中国事实的核心特质则得以越发彰显。

  • 标签: 英诗 中国形象 文学虚构 想象 西方意识 对读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08
  • 简介:而认为艺术符号是一种能将人类情感的本质清晰地呈现出来的形式,这种艺术幻象是关于人类的生命形式的表现,苏珊·朗格在其符号论的美学理论中将直觉理解为艺术知觉

  • 标签: 前西方 思潮述评 美学思潮
  • 简介:西方主义是用中国人的眼光看西方的结果。新中国文学研究中的西方主义主要有四种。第一、视西方为社会主义的对立面:以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研究文学,把当代西方文学看作颓废的艺术,象征着资本主义的末日,对偏离现实的、不采用通俗形式的文学持否定态度。第二、将西方看作理想的乌托邦:认为西方发达国家代表着发展的方向,其制度比较民主,充分肯定他们的个人奋斗,高度赞扬其怀疑和思辨的精神。第三、带有普世性质的西方主义:断定西方文化具有普适性,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模式是一样的,只能按照西方的道路发展。第四、将西方看作文化帝国主义:认为普世主义背后有意识形态的操控,夸大了西方文化的优点和普适性,贬低了本国的文化

  • 标签: 西方主义 文学研究 新中国
  • 简介:19世纪末以来,当人们试图强调纯属形式的主观性以对抗生存的悲剧性处境时,西方社会和文化呈现出一种原始的“喜剧性”特征。传统的、亚里士多德定义的悲剧衰亡,现代悲剧在秉持一贯的目的和立意的同时,其形态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表现为:营造情境;超时空的历史凝缩;思想具象化与场景言说;悲剧喜写;语言的本体化等,这些改变反映了西方人对自我生存本质的理解与表述。

  • 标签: 西方 悲剧 现代 形态 “形而上”
  • 简介:西方现代设计思潮中关于工艺美的再发现有三次,分别为莫里斯的工艺美术运动,倡导手工艺运动,提出设计回到手工艺、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这是第一次工艺再发现;包豪斯利用工业文明,真正实现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这是第二次工艺再发现;后现代对工艺的肯定,则完全是站在艺术哲学

  • 标签: 后现代语境 现代设计思潮 包豪斯 工艺美术运动 再发现 手工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