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运用卡马西平,托酯和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价值。 方法 抽取收治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4月的60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分组,20例为一组,A组采取卡马西平,B组运用托酯,C组运用戊酸钠,比较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 A、B、C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0.00%、65.00%、55.00%,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治疗脑炎继发癫痫时,卡马西平,托酯和戊酸钠具有相近的效果,但是托酯不良反应比较少,值得积极进行推广。

  • 标签: 卡马西平 托吡酯 丙戊酸钠 脑炎继发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泊酚与异氟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的疗效及神经损伤程度。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芬太尼联合异氟进行吸入麻醉,观察组使用芬太尼联合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和对神经损伤程度。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在麻醉过程中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比对照组时间段,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泊酚麻醉能够更好的对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进行稳定,并且麻醉以后恢复快,对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比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丙泊酚 异氟醚 麻醉效果 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七氟复合麻醉与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8例,年龄60~75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9例):七氟复合麻醉组(S组)和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P组)。两组麻醉其他用药相同基础上,S组持续吸入2.0%~3.5%七氟,P组靶控输注泊酚(血浆靶浓度维持在3~6 mg/L)。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情况(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补液量、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恢复情况(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3 d VAS疼痛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T0)、插管后(T1)、手术结束(T2)、入PACU (T3)时的MAP、心率及术后3、5、7、30 d PND的发生率。结果与S组比较,P组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缩短(P<0.05),术后3、5、7 d PND的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失血量、补液量、瑞芬太尼用量、各时点心率、各时点MAP、术后3 d VAS疼痛评分、术后30 d PN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七氟复合麻醉相比,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能够缩短患者拔管时间与PACU停留时间,并降低PND短期发病率,提示泊酚静脉麻醉可能对老年患者更有益。

  • 标签: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七氟醚 丙泊酚 老年人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泊酚和七氟对于鼻内镜手术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泊酚组(s组)和七氟组(p组)(n=20)。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维持输注瑞芬太尼,s组术中输注泊酚维持,p组术中吸入七氟维持,术中通过分别提高吸入或输注浓度加深麻醉,将血压控制在入室MAP的70%1左右。术中通过测量引流瓶中的血量加上纱条内含血量可准确评估术中出血量,并请手术医生使用VAS方法评估术中失血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过程中两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视野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失血量明显少于p组(P<0.05)。结论使用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较七氟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更能减少FESS特别是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七氟醚 丙泊酚 麻醉 内镜鼻窦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下非心脏手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0.02mg/kg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全麻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40例,在手术麻醉诱导前十分钟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0.02mg/kg,麻醉诱导后持续微量泵注射泊酚及瑞芬太尼、间断注射阿曲库铵维持麻醉。分别在麻醉前和术后3天内间断采用简易智力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有35例患者完成全部测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为12.5%。结论术前静脉注射0.02mg/kg盐酸戊乙奎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 标签: 丙盐酸戊乙奎醚 老年人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医学临床诊断结果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异酚复合瑞芬太尼和七氟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共100例,并将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每组患者50例,对第一组患者实施异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效果,另一组患者实施七氟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比较得出实施七氟麻醉的一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较少,但是苏醒的使用时间较长,在拔管后的三十分钟内进行OAA/S评分,有效减少瑞芬太尼的使用量。在此过程中,比较两组患者发现麻醉效果满意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的次数发现并无较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异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要明显优于七氟的麻醉效果,在手术中使用七氟进行麻醉,虽然患者的麻醉诱导速率明显加快,但是无法对其进行抑制,且因刺激神经可能会使患者出现呕吐现象;而异酚复合瑞芬太尼会使患者术后血流更加稳定,但会明显增加患者的疼痛感。

  • 标签: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 七氟醚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麻醉效果 分析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肥胖患者经七氟或七氟联合泊酚诱导BlockBuster喉罩的置入情况、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探索肥胖患者保留自主呼吸下置入BlockBuster喉罩所需合适的麻醉诱导方式。方法60例肥胖患者,按SPSS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七氟组(S组)和七氟联合泊酚组(SP组)。SP组恒速输注泊酚1 mg/kg(按去脂体重计算),S组恒速输注等容积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吸入5%七氟,待患者意识消失调整七氟浓度使SP组和S组呼气末七氟浓度分别达2.7%、3.0%,下颌松弛后尝试置入喉罩。记录两组患者喉罩置入情况、诱导期间呼吸相关参数[呼吸暂停发生率,呼吸暂停时间,麻醉诱导及喉罩置入过程中SpO2情况,诱导前1 min(T0)、诱导后1 min(T1)、置入喉罩前1 min(T2)及置入喉罩后1 min(T3)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喉罩首次置入成功率、喉罩二次置入成功率、首次喉罩置入评分情况、呼吸暂停发生率、呼吸暂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潮气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SP组喉罩置入时间及麻醉诱导时间缩短(P<0.05)、T2时呼吸频率降低(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在T1、T2、T3时潮气量下降(P<0.05),S组呼吸频率在T2、T3时上升(P<0.05),SP组呼吸频率在T1时下降、T2时上升(P<0.05);与T2比较,两组患者T3时潮气量上升(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SpO2>90%及严重的心动过缓(心率<45次/min)和低血压[SBP<90 mmHg(1 mmHg=0.133 kPa)]。结论七氟或七氟联合泊酚诱导可在保留自主呼吸下成功置入BlockBuster喉罩,对肥胖患者是安全舒适的诱导方式;同单独七氟诱导相比,联合小剂量泊酚诱导能缩短喉罩置入及麻醉诱导时间,同时并未明显增加呼吸抑制的风险。

  • 标签: 肥胖 喉罩 丙泊酚 七氟醚 呼吸暂停
  • 简介:目的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施以七氟复合泊酚及七氟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纳入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施以不同麻醉方式干预,观察麻醉结局。结果观察组患儿脉搏及呼吸频率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患儿意识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施以七氟复合泊酚联合表面麻醉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七氟醚 丙泊酚 芬太尼 麻醉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
  • 简介:摘要背景麻醉方式的选择对创伤性脑损伤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靶控输注泊酚(TCI)和七氟吸入麻醉患者的转归。方法对110例18~60岁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急诊颅脑手术,随机分为T组(泊酚组)(n=55)和S组(七氟组)(n=55)。异酚组靶血药浓度为3~6μg/ml,七氟组最小肺泡浓度(MAC)为1.0~1.5。两组均接受TCI瑞芬太尼2~8ng/ml镇痛。术后,患者转ICU进行治疗,并随访至出院,记录结果参数。结果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相似。T组与S组之间最终Glasgow预后评分(GOS)差异均不显著(P=0.25)死亡(GOS1)27.3%和16.4%、营养不良和严重残疾(GOS2~3)29.1%和41.8%、预后良好(GOS4~5)43.6%和41.8%在两组比较相似。其他结果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靶控输注异酚和七氟麻醉对急诊外科患者的预后相近。

  • 标签: 外伤性脑损伤 七氟醚 丙泊酚 Glasgow预后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吸入麻醉及静吸复合麻醉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术中恶心,呕吐,躁动,低血压状况为学龄儿童临床应用全麻作参考。方法各选择10例行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吸入麻醉及静吸复合麻醉的患儿记录其性别,年龄,体重,术中HR,BR,ECG,SpO2,BIS,和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术中恶心,呕吐,躁动例数,低血压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吸入麻醉及静吸复合麻醉的患儿麻醉前后的HR,BR,ECG,SpO2,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前后的HR,BR,ECG,SpO2,BI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明显下降),切皮时,插管后30minHR,BR,ECG,SpO2,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组比2,3组拔管所需时间清醒所需时间更长(P<0.05),而2组长于3组(P,0.05)且恶心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12组(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的诱导平稳性,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所需时间和数后并发症较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吸入麻醉更为优秀,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七氟醚吸入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异氟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90例择期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异氟组和泊酚组,以麻醉诱导、苏醒、拔管时间长短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为麻醉效果的评定指标,评价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异氟吸入麻醉的麻醉效果。结果泊酚组患者的麻醉诱导、苏醒、拔管时间与异氟组相比均较短,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与异氟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进行胆囊切除等普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泊酚的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方式,起效迅速,患者苏醒较快,可在术后短时间内拔管,且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等基本生命功能无明显影响,安全、可靠,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手术中作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异氟醚,吸入麻醉,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七氟和异酚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经验。方法随机选取160例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来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异酚全身麻醉,给予对照组七氟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后苏醒时间和术后认知功能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时间、呼之眨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前,术后2、6、12、24h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手术治疗采用异酚麻醉效能高,用量少,不良反应低,苏醒快,气管插管时间减少,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少,认知功能恢复早,降低了对老年患者的伤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异丙酚 七氟醚 老年患者 麻醉后苏醒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异酚和七氟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挂号末尾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3例,对照组73例,对照组采用异酚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麻醉,对比两组的术后苏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早,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两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七氟的麻醉效果更好,术后患者苏醒时间早,且发生的不良反应少,在临床的实用价值高,值得推荐运用。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异丙酚 七氟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疝气修补术中采用不同方案麻醉的价值。方法:筛选实施疝气修补术患者80例均自2020年3月~2021年6月入本院治疗,按“随机抽样法”分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异酚复合氯胺酮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复合氯胺酮麻醉,对比2组麻醉效果、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气修补术中应用七氟、异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均可获得理想效果,但前者可降低躁动发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七氟醚 异丙酚 氯胺酮 麻醉 疝气修补术 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马西平和托酯与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炎继发癫痫患者42例,分为三组,卡马西平组、托酯组、戊酸钠组,并对三组一般资料、治疗方法及治疗疗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卡马西平组、托酯组、戊酸钠组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57%、85.71%、78.57%,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卡马西平组、托酯组、戊酸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57%、7.14%、14.29%,组间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托酯与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相当,但采用托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更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卡马西平 托吡酯 丙戊酸钠 脑炎继发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治疗脑炎继发癫痫患者时采用卡马西平、托酯和戊酸钠治疗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4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150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三组患者经过治疗后,(1)其临床疗效并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统计学无意义;(2)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由高到低分别是A组(38%)、B组(20%)、C组(8%),三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治疗脑炎继发癫痫患者时,三种药物均有显著的疗效,但采用托酯进行治疗的不良反应较低,更适合治疗脑炎发癫痫患者。

  • 标签: 脑炎继发癫痫 托吡酯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马西平(CBZ)和托酯(TPM)与戊酸钠(VPA—2)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效果。方法:本研究课题主要围绕我院2019—2021年内收治的部分脑炎继发癫痫患者开展临床研究,依照纳排标准筛选其中的63名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将上述患者分为甲、乙、三个小组,分别采用CBZ、TPM和VPA—2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后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适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研究数据对比可以发现三组患者在服用药物后病情均有一定的改善,但是相比之下乙组患者在使用TPM治疗后出现的不适症更少,安全性相对较高(P<0.05)。结论:研究发现在针对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治疗中,无论是采用CBZ、TPM还是VPA—2都能对病情的改善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研究结果显示TPM的安全性较高,能够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

  • 标签: CBZ TMP VPA—2 脑炎继发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