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5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60年代,随着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要员会的南海资源大发现,南海问题日益凸显起来,原本承认南沙群岛为中领土的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开给积极擦掘南海资源,并纠缠起南沙诸岛的主权归属问题来。无论是上述国家的公众压力、经济发展现实需要,还是国际上“中国威胁论”的避免地处于风口浪尖之上。越南是侵占我国南沙群岛岛屿最多的国家。本着开发资源、控制战略要地、拓展国防空间的目标,越南一方面维持着对华关系的总体友好与稳定,另一方面在南沙群岛争端上立场蛮横。近期,越南政府公然违反《南海各方行的宣言》精神,非法划定了南沙部分油气招标区块,并将于2007年5月在南沙举行所谓“国会代表”选举。越南还有英国BP公司合作,在南沙修建天然气输送管道。越方在南沙采取一系列侵犯中国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的新行动,违反了中越双方领导人就海上问题达成的重要共识,不利于南海地区的稳定,无论是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还是发展经济的现实需要,我们都必需对南海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

  • 标签: 南海地区 资源开发 领土争端 南沙群岛 天然气输送管道 领土主权
  • 简介:2014年12月15日,丹麦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CLCS)提交正式文件,主张该国拥有包含北极点在内的89.5万平方公里的北极区域的主权。丹麦不是第一个提出北极领土诉求的国家,但其举动反映出“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问题已成为北冰洋沿岸国家争夺的焦点。本文在梳理相关争端的由来及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北极领土争端发展前景。

  • 标签: 领土争端 北极 丹麦 主张 划界问题 大陆架
  • 简介:领土争端解决中,国际法庭不仅考虑当事国对争端领土提出的主权主张,还会考虑一国对另一国主张的态度。面对他国的竞争主张,拥有或主张主权的一国不抗议或不反应,这种情形将可能构成默认。在判断一国是否默认他国主张时,需要考虑三个条件:第一,该国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国的主张;第二,该国应当并且能够反应以维护其权利;第三,该国保持沉默或者没有及时抗议。默认并不是判断主权归属的独立权利来源,但可以支持和强化根据其他法律依据得出的结论。在例外情况下,默认他国以主权者名义对领土实施的行为,可能导致主权的变更,关键在于判断当事国是否通过行为达成了新的合意。

  • 标签: 默认 知情 抗议 合意
  • 简介:【热点综述】进入2009年,中国周边形势进入了一个“多事之春”,争端与纠纷集中出现,有的是领土纠纷“久治不愈”,有的是意外事件突然降临。此外,还有一些隐藏未发的矛盾让中国外交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 标签: 中国周边 领土争端 爆发 海洋 领土纠纷 意外事件
  • 简介:[热点综述]进入2009年,中国周边形势进入了一个“多事之春”,争端与纠纷集中出现,有的是领土纠纷“久治不愈”,有的是意外事件突然降临。此外,还有一些隐藏未发的矛盾让中国外交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 标签: 中国海洋 领土争端 爆发 久治不愈 意外事件 纠纷
  • 简介:近五年来,中印边界地区领土争端问题既有缓和,也有紧张的局面.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不惹事,也不怕事”等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重要理论.中印双方通过高层互访、经济合作、外交和谈、军事沟通、民间交流等形式深化了中印边界地区领土争端问题的危机管控机制.中国政府在应对“帐篷对峙”、“藏南演说”、“中国入侵论”等危机事件中较好地管控了中印边界地区领土争端危机,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

  • 标签: 中国 印度 领土争端 危机管控 实践
  • 简介:藏南地区是中印两国边界东段的争议领土,近些年,印度企图将其在藏南地区建立的“阿鲁纳恰尔邦”变为印度未来的“发电站”而大量修建水电设施。印度的开发行为已经威胁到了中国的周边安全,它会造成中国水权的潜在丧失,强化印度对藏南地区的实际占有和控制,增强中印领土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剧中国对领土主权维护的难度。对此,中国应该对印度这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给与坚决抵制,加大对西藏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同时努力寻找利益共同点,探索合作的新路径。

  • 标签: 中印 藏南地区 水资源开发 周边安全
  • 简介:中菲关系面临的僵局不仅仅源于“零和”性的南海领土主权争端.彼此间误解也是一个重要根源。中国对菲律宾的误解主要集中在后者的外交事务,对其地缘政治重要性与对美关系的“独立性”认识不足,同时低估了菲律宾国内因素对其外交事务的影响。菲律宾对中国的误解主要集中在后者的领土政策,以为中国的最终目标是无止境地攫取地盘,怀疑中国政治协商的诚意,以及迷信美方干预能够制约甚至改变中国政策。双边误解放大了利益冲突,导致互相误判,导致阿基诺三世执政时期的中菲关系被领土争端所绑架。两国必须走出这些误解以及由这些误解所导致的困境。当下要务是应该利用菲律宾政府更替之机,寻求妥协,控制争端,防止将来出现更大的冲突。长远来说,关键是重启和发展一个培养双边战略互信的战略框架,实现双边关系的长期稳定与良性发展。

  • 标签: 领土争端 南海 中菲关系
  • 简介:南海领土争端主要包括岛礁归属与海域划界两个方面.不同的国际法渊源在南海领土争端的法律适用中具有不同的作用.目前,中国主要倚重以国际习惯为代表的传统国际法规则,周边国家则大多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抗甚至否认中国对南海岛礁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借助国际法渊源理论,对南海领土争端中可能适用的各种法律渊源加以界定和分类后,可以确定国际条约与国际习惯的适用顺位是问题的核心,而国际习惯在解决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上的优先地位应予尊重.

  • 标签: 南海领土争端 国际法渊源 适用 顺位
  • 简介:时际法概念在国际法上是"帕尔马斯岛"案由仲裁人胡伯首先提出的,并逐步在领土争端解决实践和条约法中得到吸收和发展。本文拟从时际国际法的角度对我国海洋领土争端,尤其是钓鱼岛列屿和南海问题进行考量。不仅结合争端各方的主张,而且对时际国际法中"关键日期"、与之紧密相关的"发现"与"先占"、"有效控制",以及所涉条约的时际问题等进行分析,为我国东海和南海的海洋领土争端解决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时际法 领土争端解决 条约“不溯及既往既往” 关键日期
  • 简介:二战后东盟国家之间大都存在着领土边界争端,其实这种争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东盟国家之间的陆上疆界或岛屿主权的争端;另一种是东盟国家之间因海洋资源的获取、领海及大陆架疆界的划分问题而出现的争端.本文认为,东盟国家间所产生的这种领土边界争端的原因主要是'殖民主义的遗产'、历史纠葛和国家之间经济利益的争夺.这种争端不仅给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系造成不稳定的影响,而且也影响到东盟的安全协调体制.

  • 标签: 东盟国家 领土边界 争端
  • 简介:国家间的领土主权争端反映的是国家之间在对地球空间产权私有化过程中的分配矛盾。建立在私有化分配方式基础上的领土主权争端已经成为威胁国际稳定、阻碍地区共同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应对领土主权纷争的传统手段也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争议领土公地化为解决国家间领土主权纷争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即通过订立维护领土公共性功能的国际条约、创设有效的多边协商机制以及强调多元行为体的共同参与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将争议领土公地化,从而克服由私有化分配方式制造的困局。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已经出现了运用公地化策略解决国家间领土主权纷争的成功实践、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国际社会应对南极洲主权争议的"冻结主权"原则的实践,中美洲三国对丰塞卡湾的共同行使主权。这些成功实践既涉及地球特殊空间,也涉及一般化的国家间领土主权争议。通过对国际社会中成功实践的考察,探索实现争端领土公地化的关键要素,有助于丰富应对领土主权争端的思路和手段。

  • 标签: 领土主权争端 公地化 南极条约 丰塞卡湾 冻结主权
  • 简介:国际法的客观性和个案裁断结果的公平性是国际法院法律适用过程独立的两大要素。尼加拉瓜和哥伦比亚之间的领土和边界争议案作为国际法院处理这一类争议的新近判例,反映了领土取得和海洋划界国际法规则解释和适用时对上述两因素的兼顾。法院在该案中,维持规则稳定性的同时也考虑到案情多样性。本案涉及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中国南海地区的相似,法院对主权问题的处理方式实际上强化了中国对南海角度的主权主张,另一方面,因为南海问题的社会环境与本案有较大的差异,本案中适用的三阶段划界法目前不适宜用于解决南海问题。

  • 标签: 国际法院 岛屿主权 划界规则 南海问题
  • 简介:领土主权争端的存在与解决实践中,'历史证据'被广泛且多样地使用。然而,历史证据的内涵、表现形式、法律功用和证明力要素均缺乏探讨。实际上,'回溯视角'下历史证据的参酌与采纳是领土争端的必然选择。狭义而言,历史证据指具备独立证明功用的证据类型,所证明对象限于领土的原始权利;广义上讲,历史证据具备独立或辅助的法律功用,能够被援用以直接或间接地证明领土主权的确立和变更。历史证据是对'证据'施加时间限定的结果,其表现形式不局限于古代文献,其法律功用也延展于条约解释、领土获取方式及原则的论证。就证明力要素而言,历史证据的真实性判准相对隐化,充足性成为核心标准,而对抗性则成为决定其最终证明力的关键。应当注重历史研究与法律论证的结合,从充足性和相对性角度组织与采纳历史证据,并加强特定历史证据的法律功用研究。

  • 标签: 历史证据 领土争端 领土主权 法律功用 证明力
  • 简介:摘要中印领土与边界争端自建国后就存在且至今尚未彻底解决,其争议段基本分为东段、西段及中段,锡金段边界已由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且受两国政府承认。但2017年洞朗对峙事件的爆发,印度政府声称洞朗是中印边界争议地区,使得中方在对外关系重心放置周边国家的语境下,有必要从国际法角度释明锡金段内的我方合法性,在分析印方对外关系策略的基础上探究印度对争议边界的思路,探求在国际法层面签约中印友好条约的可能性,以期整体一揽子解决中印的领土与边界争端问题。

  • 标签: 锡金段 边界争端 国际法问题
  • 简介:法国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攫取了大量泰国领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泰国乘法国在欧洲败亡之际,在日本的帮助下收复了部分割让给法属印度支那的失地。法国临时政府在二战结束后要求归还这些领土。双方为此举行谈判。由于法国实力衰落以及美国对法、泰两国的重要影响,美国在法泰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法泰领土争端 1941年法泰条约 战后法泰谈判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众多领土争端,这些争端涉及陆地边界、本土和离岸岛礁。弗拉维尔博士所著的《强边安邦》一书,首次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等角度,构建了关于国家在领土争端中决策动因的理论,考察了新中国处理领土争端的政策,剖析了促使中国在绝大多数争端上采取合作策略、在少数争端中采取对抗策略的动因,并预测了中印边界、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等未决领土争端的走向。该书对领土争端中的冲突与合作研究,以及中国处理未决的领土争端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新中国 领土争端 合作与冲突 决策动因
  • 简介:在吸收和借鉴学术界有关外交决策认知心理分析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引入心理学理论中的“受害者心理”,并以1959—1962年中印领土争端中的印度对华决策为例,阐释外交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在“受害者心理”支配下的信息解读、形势评估以及方案选择。当中印领土争端凸显后,印度决策者的信息解读无视中国方面的善意信号与和解姿态,甚至一味夸大其敌意和威胁;与此同时,印度决策者高估己方立场和主张的合理性,并据此选择行动方案。印度决策者的主观认知与客观现实之间出现的重大偏差,是“受害者心理”影响外交决策的消极后果,是中印边界纠纷升级为边境战争的症结所在。

  • 标签: “受害者心理” 外交决策 中印领土争端 印度对华决策
  • 简介:最近学校换了新的课桌椅。新的桌椅谁不喜欢呢?但一个新的问题也随之在我和同桌之间诞生了我们俩常常一不小心把手臂“侵入”对方的“领土”,影响对方写字。

  • 标签: 领土 争夺战 课桌椅 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