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教学探索与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未填写
机构地区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口头语言的出现更是先于书面语言的使用,它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口语能力培养,实质上是良好的语言素质培养。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言体系,彼此间存在很大的差异。长期习惯性的使用某种语言必定培养出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模式,而特定的思维方式又反过来影响语言的表达。由于语言本身以及思维文化的差异,成功地跨文化交际颇为困难。加之,传统正规的语言教育总是把重心放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语言产出,即说的能力滞后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个问题已引起外语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西方语言学界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专门探讨对母语以外的语言的学习。二语习得研究认为:外语学习的起点是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当语言输入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学习者会自然而然地习得该语言的知识,具备语言输出的欲望与能力。在这一阶段应尽量减少学习者的情感过滤,避免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以免影响语言输入的接收效果。二语习得理论还指出:语言的学习不只靠模仿和记忆,语言学习应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习者应该能够使用有限的语言规则创造出无限的句子。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时往往停留在对语言能够理解的程度,但这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习者应该能够使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要想达到较高语言水平,语言输出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输出的过程中,学习者得以检验自己对所学语言的掌握情况。输入和输出两个重要环节共同构成语言习得的全过程,缺一不可,因此外语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两种不同习得方式的内容。在输入与输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合理分配课堂时间,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出处 《中华现代教育》 2009年45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09年12月2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