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标签效应”善意的保护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这一心理现象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师们必须力戒嘲笑羞辱、歧视绝情、责怪抱怨、威胁恐吓、敷衍欺骗性等语言,多用目标激励性的言语,对学生多贴正向的标签。
出版日期 2009年07月17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