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标签效应”善意的保护学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7
/ 2

巧用“标签效应”善意的保护学生

白燎原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兰炼总校第一小学兰州730060

摘要: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这一心理现象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师们必须力戒嘲笑羞辱、歧视绝情、责怪抱怨、威胁恐吓、敷衍欺骗性等语言,多用目标激励性的言语,对学生多贴正向的标签。

关键词:学生老师教育“标签效应”Uses“thelabeleffect”thegoodintentionsprotectionstudenttosettheprairieafire

BaiLiaoyuan

Abstract:Thepsychologybelieved,thereasonthatcanappear“thelabeleffect”,mainlyisbecause“thelabel”hasthequalitativeguidancefunction,regardlessofis“good”is“bad”,it“theinpidualityconsciousnessselfapproval”allhastheintenseinfluencefunctiontoaperson.“Pastesthelabel”forapersontheresult,ofteniscausesittheinstituteforecastdirectiontodevelopto“thelabel”.Thispsychologicalphenomenonhastheextremelyvitalroleintheeducation.Therefore,teachersmustthestrengthabstaintheridiculeshame,thediscriminationunfeeling,theblamecomplaint,thethreatthreat,areperfunctorylanguagesandsoonfraudulence,themultipurposegoalexcitabilityspokenlanguage,pastestheforwardlabelmuchtothestudent.

Keywords:StudentTeacherTheeducation“Thelabeleffect”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0060-02

二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在招募的一批行为不良、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新士兵中做了如下试验:让他们每人每月向家人写一封说自己在前线如何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等内容的信。半年后这些士兵变化很大,真的像信上所说的那样。为此,心理学家指出,这就是“标签”效应。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这一心理现象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学生吼着“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这位学生就真的成了你所说的“笨蛋”了,“贴标签效应”也因此发挥出了它的负向功能的作用。因为这样的语言回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孩子的上进心,伤害孩子的自尊。所以,老师们必须力戒嘲笑羞辱、歧视绝情、责怪抱怨、威胁恐吓、敷衍欺骗性等语言,多用目标激励性的言语,对学生多贴正向的标签。

在日常生活中,好学生常能受到老师的赏识,因为他们在学习、思想、行为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受到赏识理所当然。而“问题学生”却很难得到赏识,以致“问题”更加严重。因此,这学期,我在认真分析了“问题学生”的个性特点后,也尝试着给每一位“问题学生”贴上令其鼓舞、自信的“标签”,并用赏识的语言激励他们,从而使其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激发上进心。

记得在前不久的一节语文课上,学生们自学后汇报学习成果,大家积极热烈地发言,争先恐后,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大家为自己的表现好不得意。我也为他们热情洋溢的举动而喜形于色。我用欣赏的目光环视着活泼聪明的孩子们,心里充满了喜悦。可就在这时,我我发现在一个学生低头布置在急匆匆地写什么?我慢慢的靠近。他抬起头,有些惊慌失措,又有些不好意思,双手紧紧掩住纸。我和蔼地说:“让老师看看。”他听到了,但双手仍然没有离开纸的意思,仍然死死地挡住不给我看。“给老师看看,没事的。”我说。他低着头无奈地让开了双手。我展开纸,只见上面写着:“王某,我爱你,我想和你在一起。”我迅速的将纸条装进口袋。有一个同学问我“老师他写的什么呀?”其余同学的眼光也分明期待着我能答应他们的请求,此时的李瑞满脸涨得通红,我看看他那乞求的目光灵机一动,“好啊!”我说,李瑞写了两首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努力请从今日始。是送给好友张某的。因为正值毕来前夕,最近大家常常互赠留言,同学们也没什么怀疑的。只是李瑞一脸疑惑地看着我,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我说:“李瑞如果你把送给同学的诗句安排在课余时间写,那就更好了。”他点了点心头,眼里充满了感激。我又顺水推舟对赵妍说:“你瞧,同学多希望你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呀,老师对你也寄予了希望。”她会心地笑了。此时教室里静悄悄地,李瑞满脸的悔悟和感激。同学们也似乎有所领悟,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事后,李瑞找到我,对我说:“老师,我做了一件不对的事,可你却巧妙地为我解围,为我保密,我感激你一生。”我趁机和他谈心。从此,他常来接近我,进步非常快,我意识到他内心真善美的精神得到了激发,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后来想想,要是那天我如实地读出了纸上的内容,个性倔强,张扬的李瑞会记恨在心,说不定会闹出什么报复的恶作剧;而王某也将成为同学取笑的对象。我用一个善意的保护,捍卫了学生的尊严,收到了行之有效的教育效果。我深深地觉得包容学生的失误,并不是纵容,而是相信学生能改正失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是多么重要啊。

我想在特定条件下,出其不意地教育行为,使其感到意外和突然而产生强烈印象的方法。学生犯了错误,本想老师一定会告诉家长或学校,准备接受批评和处分,可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善意的保护、包容学生,保守学生的秘密,采用的是出其不意教育法。看到听到的却是热情的帮助和鼓励,使其震动,产生感激之情,决心改正错误。

一次灵机一动的教育却起到了出奇不意的效果,给我的感触也颇深。我想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少点批评,多点这样的教学机智,或许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吧。

雨果说过“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人在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候,从善意出发说出的谎言,反映出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理智的光芒,而不是罪恶。善意的保护学生,维护了学生的自尊,避免了冲突,实现了情感沟通和顺利交往,这在一些特殊场合是需要的。

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在班级工作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多给孩子贴上正面的、发展性的标签,如数学小博士、最有潜力的学生、助人为乐的学生等等,并与“班级荣誉超市”相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多元性评价,使每个孩子都能展示自己的长处,得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