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药品调剂和药品管理的实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药房药品调剂和药品管理的实践分析

倪蓓

湘潭市中心医院湖南省411100

【摘要】目的:分析药房药品调剂和药品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作为药房药品调剂和药品管理强化措施实施阶段(观察阶段),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作为强化措施未实施阶段(对照阶段),在两个阶段内各选择与药房有接触患者120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统计其对药房工作质量的满意度,并且记录两个阶段内药品调剂差错情况及管理评分。结果:观察阶段患者满意率93.33%(112/120)、管理评分(92.48±3.57)分均显著高于对照阶段的(97/120)(P<0.05);观察阶段药品调剂差错率0.14%(36/248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23%(55/23749)(=4.8888,P=0.0270<0.05)。结论:在药房药品调剂及药房管理实施针对性强化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药房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调剂差错风险。

【关键词】药房;药品;调剂;管理;实践

药房属于医院必备部门,与患者接触次数较多,而且日常工作量较大,加上药房在医院内主管药品流通,因此需提高药房管理效率及调剂服务质量,并加强管理。目前,我国大部分药房调剂方式仍处于手工状态,加上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很容易使得药房工作无法令患者满意,或存在工作效率不高、药品用法交待不全面、甚至出现调剂差错等问题。鉴于上述问题,采取针对性强化措施,以提高药房工作质量,降低调剂差错率。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2014年1月-2014年12月分别作为观察阶段及对照阶段,前者实施药房药品调剂和药品管理强化措施,后者未实施该措施,分析两个阶段在药房管理、服务质量、药品调剂方面的差异,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2014年1月-2014年12月分别作为观察阶段及对照阶段,并在两个阶段内随机选择与药房有过接触患者各12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120例,男66例,女54例,年龄23-75岁,年龄平均(44.47±13.09)岁;来自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肝病科、烧伤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耳鼻喉科等。对照组120例,男71例,女49例,年龄25-76岁,年龄平均(44.52±12.98)岁;来自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肝病科、烧伤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神经内科、儿科、眼科等。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阶段内未实施门诊药房管理及调剂强化措施,而是实施常规管理及调剂工作,即由药师负责药品上架、按方发药、手工盘点及调剂等方面工作。观察阶段基于对照阶段的药房管理及调剂方案实施针对性强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建立药房管理及药品调剂强化管理小组,由药学部主任及药房负责人分别担任组长及副组长,通过多次讨论,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院内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及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并由两名副高级别以上药师定期对药房管理及调剂方面工作质量进行督查,内容主要包括药品效期管理、处方管理、药品摆放及调剂流程是否合理,药房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等方面,并将督查情况纳入绩效考核。(2)对目前药房调剂系统进行智能优化升级[1],引入智能药筐,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调剂差错、减轻工作人员负担;另一方面为缩短患者取药等待时间,药房实施弹性排班制度,配合取药患者数量,保证取药高峰时人手充足,避免患者等待时间过长。(3)定期进行药房人员培训,内容包括药房管理、处方书写、药物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用药交待等各方面,并在培训结束后开展考核,将考核成绩与绩效考核、年底考评相关,积极提高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学习热情,进一步减少调剂差错,提升服务满意度。(4)请医院信息部门协助开发药房管理系统,设立信息药师,将药品专业知识、用药交待等药房管理、药品调剂相关内容制作成不同的斑块,便于远程操作,以提高工作效率。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观察指标包括:(1)与药房有过接触患者关于药房管理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在1-10分选择合适的分值代表患者对当前药房管理工作服务质量的满意情况;(2)观察组及对照组调查药房管理及调剂工作各58次,55次,工作质量评分满分100分,取平均值,末次随访统计评分。(3)调剂差错,以HIS系统中处方总数为准。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利用百分比(%)及()分别表示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施行检验及检验,当<0.05,提示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及药品调剂差错情况

观察阶段患者满意率93.33%(112/1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3%(97/120),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阶段药品调剂差错率0.14%(36/248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23%(55/23749),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个阶段药品管理及药品调剂工作评分

观察组药品管理及药品调剂(92.48±3.57)分均显著高于对照阶段的(85.34±6.58),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7.2200,P=0.0000。

3.讨论

药房管理与药品调剂在药房日常工作中占据中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职业核心工作之一。其原因在于药品管理及药房调剂工作质量与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及满意度关联密切。而随着诸多疾病发病率的提高,随之而来的药品的大量研发和投入临床,这对药房工作人员提出了挑战,因此需加强药房管理及药品调剂工作质量,同时加强HIS系统中处方以及手工书写管理[3],加强临床科室与药房间联络沟通,促使药房工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高效化[2],。本次研究中观察阶段加强药房管理及药品调剂工作,观察组满意率、药房工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对照阶段(P<0.05),而药品调剂差错率则显著低于对照阶段(P<0.05);提示在药房药品调剂及药房管理实施针对性强化措施的合理性及有效性,而且实施强化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药房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调剂差错风险,保障临床药物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李航.医院药房药品管理智能化与调剂自动化实施方案的展望[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4):107,126.

[2]李艾姣.住院药房药品调剂与药品管理[J].医院信息,2016,29(36):25-26.

[3]孙付军.探讨西药房药品调剂工作规范化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1):17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