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音乐课堂生态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让我们的音乐课堂生态化

卞京京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海顿曾说过“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创建“生态”音乐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并通过审美原则的实施,加强学生对生命的热爱,珍惜现在拥有的美好。

关键词:音乐;生态;课堂

音乐活动的课堂教学应该设定为一个生成、变化、发展的环境。就如同一棵小树苗一样,在一个土壤合适、阳光充足、雨水丰沛的优良环境里,它怎能不茁壮成长?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作为生态课堂的构建者之一,就要精心策划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激发儿童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教师和孩子之间零距离,学生之间零距离,更与音乐活动零距离。

一、关注课堂生成,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教师要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若能结合实际,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把这些问题向学生提出,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小雨沙沙》的新课引导中,我首先提出两个问题:什么季节雨下得多?“谁”最喜欢小雨,为什么?带着问题,我让学生欣赏这首歌曲,(1)听辨伴奏音乐,感受旋律的情绪;(2)听辨歌词,感受歌词内容、情节,寻找问题的答案。几遍欣赏后,他们不仅能准确回答问题,并且学生已能轻轻哼出旋律音调,我在肯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播放了一段录像,使他们在回味答案的同时,再一次带着疑惑来欣赏这段录像。当他们边听、边哼、边看的同时,他们已在不知不觉中增添了一份新的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音乐语言把小雨和种子的形象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二、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打造生态课堂

课堂是学生发展的主阵地,在教育实践中,要真正实现其价值意义,教师就必须充分认识课堂、理解课堂和改造课堂。在优化的情境之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既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形成了良好的师生、生生合作关系。但情境与人之间的互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同样至关重要。当学生和教师一同创设情境并且成为情境中的一分子,融入其中思考、活动,达到忘我状态时,教学便进入了一种人境融合的最高境界。例如,在歌曲《数鸭子》教学中我构建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教师扮演了鸭妈妈的角色,而学生则是一群随妈妈出来看世界的、活泼可爱的小鸭子,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始终沉浸在童话世界里。随着《数鸭子》的伴奏音乐,“小鸭子”兴高采烈地哼着“嘎嘎嘎嘎嘎”的“小曲”随妈妈一路走来,熟悉歌曲旋律的这一环节被了无痕迹地解决了。在教学“认识休止符”这一知识点时,我用红灯来比喻休止符,让小鸭子们遵守交通规则遇到红灯停一停,随着歌曲音乐,小鸭子们个个聚精会神地看着大屏幕,遇到“红灯”时自觉地停一停,并用双手举起两盏红灯,口中还配上“叮”的声音,煞有介事的样子,个个俨然都是小交警。这是一节朴素的课,没有花哨的场景画面,没有琳琅满目的道具饰品,更没有歌曲接龙式的大拼凑,但孩子们始终“忘乎所以”地沉浸于小鸭子的角色中,在“遇到红灯停一停”的巧妙设计中休止符的学习变得如此有趣,孩子们在近乎游玩中不知不觉地便掌握了。这样的人境互动,既让人融入情境之中,也使情境因学生的加入而变活了。全体学生都陶醉在音乐之中,课堂充满了活力,其乐融融。透过这朴实无华的教学本身,我们发现:惟有在顺应孩子的天性,贴近他们的生活的情境中,音乐课堂才能让孩子毫无负担地充满乐趣地学习。音乐的魅力正是在这样一种润物无声的情境、对话过程中悄悄滋润着学生的心灵。

三、重点突出,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我们知道小学音乐教学中包括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等三部分。而学生的欣赏能力是教学的核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欣赏能力的提升,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实实在在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我们的教学课时是有限的,而要教的内容比较多。不仅是唱歌,还包括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等内容。在教学中要挖掘教学内容和欣赏的部分,如《踏雪寻梅》中四次“响叮当”是用断音来表现,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反复倾听小毛驴的铃铛声应具有的特点和差异,思考这样力度处理所表现的情感与情境,在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等的感受中获得欣赏能力。我们不应拘泥于教材,而是要重视学生的欣赏能力。我们教学中通过欣赏可以使学生接触和熟悉比他们能唱的歌曲以外的更多的音乐作品。我们要重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多向发展,如学生也比较熟悉易于理解接受《茉莉花》《喜洋洋》等学习和欣赏之后,我们选择一些相似的外国名曲让学生欣赏。当然还可从声乐到器乐、表演形式等方面扩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要加强老师的艺术指导,引领学生感受乐(歌)曲的基本情绪、段落层次对比、强弱起伏变化等,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规的欣赏方法,获得自主欣赏能力的提升。

音乐教学是学生素质情操培养的重要课程。现在小学课程基本上从一年级开始都开设的音乐课程。我们音乐老师要重视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让音乐课程成为学生的喜欢的课程并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的活动中来,发挥其美育教学的重要功能,辅助并促进着学生素质品质的提升。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调动和激发,加强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注重教学的形式多样性,多种他们欣赏能力和品质的培养,从而让音乐成为净化心灵,形成素养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