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培训对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分层次培训对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

陶莲德

陶莲德(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四川宜宾644000)

【摘要】目的:通过护士分层次培训,提高临床护士核心能力,培养高素质护理队伍,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职称,制定分层次培训的目标和计划,成立分层次培训小组,负责理论及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并对计划进行评价和修改。结果: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技术理论考核成绩、护理质量检查等均有显著提高(P<0.05),护理科研论文笔上一年增加36.84%。结论: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是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力的需要;分层次培训对提高临床护士的核心能力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分层次培训;临床护士;核心能力

护士核心能力是指不同专业类别、不同职级、不同岗位的护士,在担当专业性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预期角色时,为确保专业性工作任务完成及其质量,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总和[1]。21世纪初,医院管理者开始关注并研究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并逐渐意识到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对其个人、组织以及护理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将护士核心能力定义为“护理教育应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2]”。我院对护士实施分层次培训,即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职称分成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制订不同的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对护士的核心能力的提升有较大的影响,现将培训的方法和效果报告如下。

1.对象

培训对象为医院临床护士人936名,年龄18~55(31.5±8.43)岁;学历:本科188名(20.09%),大专592名(63.24%),中专及以下156名(16.67%);职称:主任护师2名(0.21%),副主任护师25名(2.67%),主管护师102名(10.90%),护师247名(26.39%),护士560名(59.83%)。

2.方法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职称,制定分层次培训的目标和计划,使各级护理人员能够适应不同工作任务,培养一支能适应现代护理学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护理队伍。

2.1分层次培训的管理①成立分层次培训小组,负责理论及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工作。②各级护理人员实行分层培训,各级护士的培训计划,落实率≥9O%。③分层次进行抽考,不合格者必须补考,保证年度培训计划的完成。④年底全面评价培训计划的落实和各级护理人员培训目标的完成情况,纳入个人技术档案,并根据实际需要修改补充培训大纲。

2.2培训方案

2.2.1新入院护士(岗前培训)培训目标:①了解医院概况及护理工作情况,遵守职业道德和护士行为规范,自觉履行护士职责。②掌握各项护理规章制度、职责及护理法律法规。③掌握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培训计划:①培训时间为一周。②理论培训:学习护理核心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护士职业道德规范、护理法律法规及院感知识等。③技能培训:包括吸氧法、铺床法、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输液、吸痰、穿脱隔离衣等项技能。

2.2.2初级护理人员培训目标: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素质培养,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抓好三基训练。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专科知识和技能,包括专科疾病知识、护理要点、专科仪器使用、用药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处理等。③熟练掌握护理文件的书写。④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能独立参加危重病人的抢救配合工作。⑤胜任临床带教,组织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培训计划:①参加院科两级的业务学习,完成每年的继续教育学分。②鼓励采用自学、函授等层次提高学历层次。③由高年资护士进行传、帮、带。④参加科内及护理部组织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⑤参加临床带教工作,以良好的专业形象和正确的护理行为影响护士。

2.2.3中级护理人员培训目标:①对疑难、危重病人有丰富的病情观察和处理能力。②熟练掌握专科新技术、新知识,能运用到临床工作中。③具有课堂教学及临床带教能力,能主持本科护理查房、业务学习及参加科间护理会诊。④具备护理管理和科研能力,逐步达到副主任护师任职条件。培训计划:①参加院、科两级业务学习,完成继续教育学分,侧重专科、教学和科研能力。②有条件者参加专科护士培训或其他短期培训。③参加院、科两级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④参与病房带教,做好传、帮、带工作。⑤参与科研和新技术工作,每年撰写护理论文一篇。

2.2.4高级护理人员培训目标:①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及带教能力。②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的护理问题和指导危重病人的抢救。③能组织全院性护理会诊、病案讨论及学术讲座。④具有指导和组织本专业开展护理科研设计,撰写护理论文的能力。⑤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新进展、新业务。培训计划:①参加并主持院、科两级业务学习、完成每年的继续教育学分,侧重专科管理、科研方面的内容。②负责专科护士的培训,做好传、帮、带工作。③参加科研设计,努力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每年在省级以上刊物、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一篇。

2.3评价方法①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采用2009年修订版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ompetencyInventoryforRegisteredNurse,CIRN)[3-4]。CIRN包括评判性思维和科研(10个条目)、临床护理(9个条目)、领导能力(10个条目)、人际关系(8个条目)、伦理和法律实践(8个条目)、专业发展(6个条目)、教育和咨询(7个条目)7个维度,共58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n5级评分法.从没有能力(0分)到很有能力(4分)。总分为0~232分,分数越高,表示核心能力越强。该量表总体Cronbach’Sa系数为0.89,各维度Cronbach’Sa系数为0.79~0.86,效标效度r=0.44(P<0.05)[4]。②由考核小组对各层次护士进行理论与操作技能考核,考核成绩全部实行百分制。合格指标:技术操作考试分数≥90分;理论考试分数≥85分。③对全院32个护理单元进行护理质量评分,实行百分制。④护理科研论文数量。

2.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l6.O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和配对t检验。

3.结果

3.1分层培训前后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比较(表1)

表1分层培训前后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比较(分,±s)

注:*组间比较P<0.05

3.2分层培训前后护士考核成绩比较(表2)

表2分层培训前后护士技术操作和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分,±s)

3.3分层培训前后护理质量检查结果比较(表3)

表3分层培训前后护理质量检查结果比较(分,±s)

3.4分层培训前后护理科研论文数量比较。分层培训前2010年护理科研论文发表76篇,分层培训后2011年护理科研论文发表104篇,分层培训后,护理科研论文数量增长36.84%。

4.讨论

4.1分层次培训提高了临床护士的核心能力。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工作的职业功能不断扩展,护理人员在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工作中承担多种角色,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综合能力。2003年12月,我国教育部办公厅和卫生部办公厅在《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首次提出中国护士核心能力概念。明确指出护士核心能力为掌握规范的护理基本操作技术,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用药反应的观察,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具备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专业方面的能力[5]。多年来,我院临床护士学历参差不齐,高学历护理人员少,且临床护士工作年限和职称的不同,临床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也有较大差距。我们通过规范化分层次培训,制定和实施循序渐进的护理人员培训计划,从每一位护士进入临床工作开始,明确培训目标,对护士重点进行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的强化训练,使之能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师除进行以上内容的培训外,增加专科理论和技能培训,同时,适当进行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重点进行专科理论、专科技能、新技术、新业务培训,注重强化其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其解决专科护理问题和疑难问题的能力。在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课程中突出针对性原则,提高培训工作的实用性和效果。分析培训结果可以看出,各级护理人员分层培训后,在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技术理论考核成绩、护理质量检查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P<0.05),说明分层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临床护士的核心能力得到了提升。

4.2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是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

护理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工作,护士每天不仅要妥善完成各项护理工作,还要准确书写相关护理记录;不仅要从事护理、预防、保健等基础工作,还要从事管理、教育、科研等高层次工作;不仅扮演治疗者、咨询者、指导者等职业角色,还扮演妻子、母亲等家庭角色,这些都对护士的个人素质提出了很大挑战。培养和发展护士核心能力,将会优化护士的能力结构,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并使其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护理人员能力及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提供良好的基础与平台,从而增强护理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以及自我成就感,有利于促进护理人员的个人发展[6]。通过实施规范化分层次培训与考核,对各级护理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职责要求,使其能够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中,发挥各自的角色功能,不断丰富护理服务内涵,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社会、人文等方面的需求,推动护理工作不断向深层次发展。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而科研是创新的基础。我们培训课程设置上加强对护师以上人员护理科研内容的培训,以逐步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考核中将发表论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有力地促进了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科研和撰写护理论文的积极性,培训后护理科研论文发表数量显著上升。说明护理科研能力的提高。

4.3临床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力的需要。

护士核心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核心能力是完成绩效所需的关键能力,虽然可能只占个人所有能力的20%,但却影响着80%的工作绩效[7]。我国护理人力资源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8],只有不断提高护士核心能力,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才能满足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我院通过实施分层次培训,使各级护理人员都有了明确的目标,在培训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激励方式和管理手段进行正确引导,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潜力,激励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培训到主动学习,从消极应对考核到积极完善自我,逐渐变压力为动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彭刚艺,冯秀兰,成守珍.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4~8.

[2].王侠,于兰贞.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7):638~640.

[3].liuM,YinL,MaE,eta1.CompetencyinventoryforregisterednursesinMacao:instrumentvalidation[J].JAdvNurs,2009,65(4):893~900.

[4].刘明,殷磊,马敏燕等.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结构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04~206.

[5]徐建呜.中国护士核心能力的提出与应用[EB/OL].[2009-12-10].http://WWW.med66.com/html/ziliao/07/82/8341flf8843306f42c6f3680e0eaf9be.htm.

[6]唐小细,宋小花,杨满元.护士核心能力与其职业价值观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15):22~24.

[7]徐建鸣.核心能力与绩效考评.[EB/OL].[2009-12-10].http://WWW.med66.com/html/ziliao/07/82/8341flf8843306f42c6f3680e0eaf9be.htm.

[8].蒋艳,沈宁.我国护理专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改进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4,4(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