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陈娟芳

——新课改视阈下促进快乐学习法运用于小学语文中低段教学的方法探析

陈娟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花港迎春小学215200

摘要:在新课改全面落实的当下,由于快乐学习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们学习主动性的提升,所以怎样采取科学的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快乐学习法与自身教学的融合,便成了当前小学语文老师热议的话题之一。本文以快乐学习的内涵为着眼点,对快乐学习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需注意的要点展开了简要的分析,最后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力求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快乐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改问题方法

长时间以来,因为小学生所具有的好玩、心理不成熟等特性的存在,造成其在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学习效率无法有效提升的局面出现。而快乐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却可以有效地解决此问题,我们理应巧借快乐学习法,促进自身教学效率的提升,真正做到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一、快乐学习法内涵分析

快乐学习即老师在实施小学语文知识教授时选用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孩子们保有快乐学习的心态,积极地投入到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之中,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快乐学习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孩子们思维的敏捷度及精力的集中度,让他们于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汲取语文知识,最终促进其学习效率的稳步提升。

二、快乐学习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需注意的要点

对于快乐学习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老师们理应明晰如下几点:

第一,快乐教学与轻松教学不同,并非在教学中创建轻松的氛围便可实现快乐学习的目标。某些老师错误地觉得快乐学习会降低对孩子们的要求,减少其学习负担;部分老师甚至觉得在知识教授时缩减孩子们的任务量即为快乐教学,此种观念是特别错误的。快乐学习是以孩子们的心理情绪为基础的一种新式教学法,在实施小学语文快乐学习时,老师理应注重对孩子们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的激发,让他们主动进入到知识的学习之中。

第二,快乐学习并非“夸大其词”,不可在知识教授时过分夸大,使孩子们的思绪飘出教学的范畴,如此也无法使快乐学习的目标得以实现。快乐学习理应以活跃教学气氛为核心,不可盲目地创建快乐教学氛围,而需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恰当运用此种新式教学法,切实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新课改视阈下促进快乐学习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探析

1.选用课堂游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均存在心智不成熟而形象思维特别发达的特点,所以在实施语文知识教授时,老师可选择在自身教学中置入游戏的方式,使孩子们借助形象记忆,加深对知识的了解。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哪吒闹海》一文时,老师可事先准备好画着哪吒、夜叉、龙王及三太子的卡片发给孩子们,要求他们分别扮演文章的相应角色,以文章内容为依据展开表演,使孩子们积极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之中。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还可以强化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语文学习。

2.巧借幽默诙谐的话语,创建快乐的学习氛围。由于幽默诙谐语言的选用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所以老师们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时可以选用幽默诙谐的话语展开语文知识的讲解,使孩子们对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过在选用幽默诙谐语言实施小学语文教授时,老师们理应以孩子们的接受能力为依据,选用他们能够听懂的话语,活跃教学气氛,力求实现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目标。此外,老师在教授知识时还需保持身为老师必须拥有的职业操守,先使自己快乐,再以正面情绪去感染孩子们,激发其学习兴趣,创建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强化老师与学生间的沟通,推动二者的同步发展。

3.将生活与教学融合在一起,为孩子们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小学语文知识和孩子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异常紧密的联系。因此老师们在实施小学语文知识教授时理应以孩子们的现实需求为依据,将自身教学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进而确保孩子们可以快速理解知识,为其学习效率的提升奠定牢固的基础。此种教学方式还在某种程度上为孩子们的写作供给了充足的素材,所以说将快乐学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孩子们的可持续发展是特别有利的。

总之,快乐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为孩子们的学习创建愉快的氛围,为其学习兴趣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为了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我们理应借助选用课堂游戏、巧借诙谐幽默的语言及将生活与教学完美融合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学习之路越走越通畅。

参考文献

[1]王海霞快乐学习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华少年,2018,(04),268。

[2]魏效娜快乐学习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8),87。

[3]马英媛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快乐学习法[J].中华少年,2017,(3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