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大学非师范专业学生综合考评设计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师范类大学非师范专业学生综合考评设计思考

彭小方

彭小方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3级企业管理硕士430070

摘要:近年来,国家和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评,各师范类大学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师范生和非师范生沿用一套考评细则,在考评的过程中,针对性和专业耦合性不强,已经逐渐突显其弊端。本文参照部分师范大学原有的综合考评办法,提出了针对非师范专业学生综合考评的相关细则。

关键词:非师范专业素质教育综合考评

作为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各师范大学近年来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上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是,在对非师范生的考核上,很多学校采用的是和师范生一样的考评细则,针对性和专业耦合性不强,不能全面反映非师范生走向工作岗位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⑴指标与实践脱节,即部分指标所含内容并不符合社会对非师范专业学生素质的要求;⑵指标权重分布不合理,有些高校表面上强调学生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等,但在考评的过程中,实践部分所占权重并不高;⑶定性指标太多,定量指标太少,可操作性不强。鉴于上述情况,在阅读和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并参照部分师范类大学原有的综合考评办法,本文提出了针对非师范专业学生综合考评的相关细则。

一、非师范专业学生综合考评体系设计

1.考核主体。以班级为单位成立考评小组,包括辅导员、班委、学生代表以及学生自我。

2.考核的主要内容。考评内容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综合素质四个方面,其中德育包括思想政治、组织纪律、集体观念、志愿服务、人际关系五个方面,智育主要根据该学期各门考试课程的考试成绩(不含体育课)考查,体育主要依据体育课成绩、参加运动会及班级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考查,综合素质包括科研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文艺术修养以及自我提升五个方面。

3.学生综合成绩计算方法。综合分(100分)=德育考核分(12分)+智育考核分(60分)+体育考核分(10分或8分)+综合素质考核分(18分或20分)。

4.考核指标及标准。

【德育】思想政治方面:坚持国家基本政策,没有过激言论,没有反动行为,积极参加校、院及班级组织的的各项政治活动,如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书、参加党课培训、大骨班培训等。本条按照定性原则考核,合格2分,不合格0分。

组织纪律方面: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维护正常的学习秩序;学习期间不旷课,不迟到早退。本条按照定性和减法原则同时考核,学生有违法或考试作弊、不按时交纳学费等行为,本项0分;一学期请假、旷课、迟到、早退、缺席活动现象累计超过12次,0分;10次≤以上现象<12次,1分;7次≤以上现象﹤10次,2分;3次≤以上现象<7次,3分;1次≤以上现象<3次,4分;以上现象一次都没有,5分。

集体观念方面: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为班级发展出谋划策。本条按照等级原则考核,参加班级本学期所有集体活动,2分;参加集体活动90%以上,1.8分;参加80%-90%,1.5分;参加70%-80%,1.2分;参加60%-70%,1分;参加40%-60%,0.5分;参加40%以下,0.2分;一次不参加,0分。

志愿服务方面:积极参加社会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本条按照积分原则考核,参加1次得0.5分,获得相关组织给予奖励的再加1分,总分不超过2分。

人际关系方面:礼貌待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本条按照定性原则考核,合格1分,不合格0分。

【智育】智育考核分=(各门考试课程成绩总和/考试课程数)×60%。

【体育】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育考核分=体育课考核分+课外体育活动分。

(1)体育课考核分(3分)=体育课成绩×3%。

(2)运动会(5分):院运动会,学生每参加一项记0.5分,累计≤3分;获奖者每获得一项奖记1分,累计≤3分。校级运动会,学生每参加一项记1分,累计≤2分;获奖者每获得一项奖记1分,累计≤2分。

(3)班级课外体育活动(2分):在班级举行的体育活动中,参加的次数在总活动次数中的比重为100%的记2分,80%的记1分,50%的记0.5分。

二、四年级学生的体育考核分=课外体育活动分

1.运动会(6分):院运动会,学生每参加一项记0.5分,累计≤4分;获奖者每获得一项奖记1分,累计≤4分。校运动会,学生每参加一项记1分,累计≤2分;获奖者每获得一项奖记1分,累计≤2分。

2.班级课外体育活动(2分):在班级举行的体育活动中,参加的次数在总活动次数中的比重为100%的记2分,80%的记1分,50%的记0.5分。

【综合素质】科研创新能力:大一、大二,3分;大三、大四,5分。主要依据学生参加科研与创新活动的情况考评。实行累加制,但不超过本项目总分。参加院系组织的科研活动者加0.5分,获奖者加1分;参加学校组织的科研活动者加1分,获奖者加2分;参加地市级以上组织的科研创新活动者加2分,获奖者加3分;在校级内部期刊杂志发表专业学术型文章加1分;在校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专业学术型文章加2分;在校级以上重要以及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文章加3分。

实践能力:大一、大二,3分;大三、大四,4分。主要依据学生参加的各种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考评。参加学校组织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加1分;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活动加0.5分;假期在外做兼职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加0.5分;参加院部组织的各种大赛者加0.5分,获奖者加1分;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大赛者加1分,获奖者加2分;参加校级以上的各种大赛者加2分,获奖者加3分。

组织管理能力:大一、大二,5分;大三、大四,3分。主要考核学生干部和各类学生活动的组织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主动承担并完成工作任务。班级学生干部:班长加0.8分,团支书、学习委员加0.5分,组织宣传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心理委员等加0.3分,舍长加0.1分。社团学生干部:校级社团,担任主席加1.5分,副主席、各部长加1分,干事加0.5分;院级社团,担任主席加1分,副主席、各部长加0.5分,干事加0.3分。

人文艺术修养:主要依据发表文章(诗歌、散文、小说等)的篇数、等级和参加学校各种活动的次数赋分,获奖者分值较高,最高分为4分,四个年级均为4分。发表院级文章,加0.5分;发表校级文章,加1分;发表一篇在国内、国外知名杂志、期刊上的文章,加1.5分。参加校内外的征文活动、演讲比赛、歌唱比赛等,一次加0.5分,获奖一次加1分,加满4分为止。

自我提升: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获得相关的等级资格证书。大一、大二,3分;大三、大四,4分。获得英语(其他语种亦可)四级证书,加1分;获得英语六级证书,加1.5分;考取GRE、雅思、托福等证书,一个加1分;获得计算机一级证书,加0.5分;获得计算机二级证书,加1分;获得计算机三级证书,加1.5分;获得其他类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等),加1分。可累计加分,加满3分(4分)为止。

本文主要是针对师范类大学非师范专业与师范专业沿用同一套综合考评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的改进方案,相对理论研究,本文问题剖析的深度还不够,也没有进行足够的调研,所以后续的研究设计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比如:在非师范专业学生综合考评的指标选取以及评价标准是否科学、合理方面,还需要运用数理统计知识进行验证;综合考评的最终目的不是评奖评优而是改善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考核结果的应用是否应该拓宽范围等。

参考文献

[1]张阳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优化——基于提升学生素质视角[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4,4,(2)。

[2]戴国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J].中国青年研究,2011,(10)。

[3]王苏芝刘俊杨桂云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1)。

[4]马丹乔兴姜明明郭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方法与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5)。

[5]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本科生综合考评细则,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