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创建特色学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浅谈如何创建特色学校

吴书俊

吴书俊(河北省清河县湘江小学河北邢台0548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创建"全面育人,富有特色"的学校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学校应该以先锋改革为已任,根据自身特点,选准特色办学的突破口,努力培养"合格+特长"学生,创建"合格+特色"学校,影响和带动其它小学实施各自的特色教育,逐步形成特色学校教育格局,逐步向品牌学校、品牌教育推进。最终实现魅力教育。

【关键词】创建特色学校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05-004-02

特色学校是对办学中能出色地完成学校教育任务,而又在整体上具有独特、稳定、优质的个性风貌的学校的统称。它有三个突出的表征:一是独特性,拥有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颇具个性风格的优秀品质;二是高效性,执着追求愈加出色地完成教育任务;三是相对性,建构在与一般学校比较基础上,不宜用孤立、片面和静止的态度来审视。

创办特色学校的过程实际上亦即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学校个性或特殊性的过程,只有认真地分析和研究一个个迥然相异的学校实体各自的特色,才能更好地捉摸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共同性。

显而易见,创办特色学校是探究办学规律的简捷、必要的手段。学校条件不同,情况各异,在建设和发展上必须保持区别、必须体现个性。惟有建设特色、成就特色,才能更充分地展示学校自身的存在价值,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建设特色学校、从而实现建设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是每一位有事业心的学校领导孜孜以求的追求和梦想,如何实现这个办学理想,我结合自己的管理实践并借鉴先进学校的办学经验和专家的成熟观点,总结出以下几个有效途径,以供交流参考。

1.确立先进的现代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如同学校文化的"魂",它体现在学校的管理方略、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诸多方面,从领导到师生,学校成员的一举一动无一不是办学理念的展示。当我们从一所学校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中,从师生的言谈举止中很明显地感受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已被内化为一种行为自觉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所学校离"特色学校"也就越来越近了。当年北大校长蔡元培"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办学理念,繁荣了北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一代学术新风,铸就了特色的北大;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倡导师生民主平等,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创新,也为后人学习效仿和称道;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在办学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以其坚韧不拔、艰苦创新成就了我国教育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和神话。因此,确立适合本校特点的、符合时代要求的、鲜明的办学理念,并使之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学校才会具有超越自我、追求特色、创建特色的可能。

2.展示有特色的教学或办学成果。

一所学校具有特色,一定意义上是得到社会的认可,这种认可很大程度上要靠学校积极向校外展示自己的特色建设的成果,这种展示不仅是增强社会对学校,特别是对特色的认同,也能促进特色的不断成熟,促进学校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对外展示成果的形式很多,如师生演出活动、校内外联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作品展览活动、教学课程展示、校际之间交流、宣传介绍等,这些活动可以根据级别、规模、范围和内容等具体情况组织操作。另外,积极发挥媒体作用,比如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其作用不可小视,这些形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与媒体合作,通过媒体把体现学校特色的经验、做法及时对上、对外报道出去,起到宣传的作用。当然对外展示的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还会有更多的形式,这些都是特色学校的一种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同时,校园环境的优化,不仅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物质要求,也是对外展示特色建设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们还必须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

3.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实施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课程。

新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包括着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这为特色学校的建设开阔了更广的视野,提供了更多的实施渠道和途径。学校课程的开发过程实际也是学校特色的形成过程。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调动广大教师开发实施学校课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本校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有用的资源,努力把蕴含在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与特色学校建设方向相一致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丰富学校课程资源,为特色学校的建设积蓄内涵。

4.倾力培养有特色的教师群体。

蔡元培先生说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要努力让全体教师在共同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达成共同的行动目标,成为学校特色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发挥教师的作用,重要的是培养一支专业水平较高、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学校要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许多学校的成功做法,比如名师工程、青蓝工程、人才库建设工程等递进式教师培养体系,教师论坛、教育沙龙等教师提高交流渠道等都为教师的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学校还要积极帮助教师树立特色意识,让特色学校建设和教师自身的成长紧密联系起来,让教师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一部分,引导和组织教师不断总结、反思,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极大地凝聚特色,提高特色学校的建设成效。

5.重在塑造全面有特长的学生。

"特色"是群体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是绝大多数学生

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所外化出的健康向上的言行。学校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学生,而且应该是全体学生,这是教育本质所规定的,我们可以这样说,一所学校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是衡量这所学校办学质量的最重要标准,仅仅培养少数"特长"学生的学校,不能算做特色学校。也就是说,特色学校不是因为少数学生"特"而"特",而是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而"特"。前面所述办学理念的确立、办学成果的展示、学校课程的开发、教师队伍的培养等,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当一所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各方面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转化成学生某一方面的突出发展时,我们才能称这样的学校具有了"特色学校"的特征。

"特色学校"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学校全体人员的能动性,科学地组织,有序地展开,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取得成效。

近些年来,我县相继涌现出不少特色学校,而且教育行政部门也组织了多种多样的经验总结、宣传、参观和学习活动,使得诸如愉快教育、和乐教育、情境教育、成功教育等等得到了推广。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过去那种"千校一貌,万生一面"的办学模式和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的流弊,加快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步伐,拉动了教育工作的整体改革,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全面进步。这既是对创办特色学校自身成果的总结,也是使我县教育进一步走向繁荣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胡方定位学校特色之策略解构[J];人民教育;2010年Z1期

2、袁小明学校文化及其建设[J];上海教育;2004年17期

3、龚春燕程艳霞基于文化导向的特色学校评估思考[J];人民教育;2010年Z1期

4、赵丽基于校本课程开发创建特色学校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彭钢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形成学校特色[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