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情境教学的初步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物理情境教学的初步尝试

崔学杰

山东省东营市盐窝镇中学崔学杰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其主体就是“生活即教育”,它为我们指明了物理教学活动的方向,这种观念指导下的生活化情境教学向学生表明:物理就在你的身边,生活需要物理,物理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为学生创造了一条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通道。同时也向老师们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并在熟悉的情境中自由、轻松地学习物理知识。

一、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创设生活化情境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具有强烈的采新猎奇的心理倾向,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创设新奇的生活化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让学生看这样一个实验,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管中,羽毛和金属片同时下落,两者下落得一样快。学生目瞪口呆,发出疑问:金属片要比羽毛重,应该比羽毛下落得快才对啊,怎么一样快呢?创设这些情境使学生既觉得新奇,又倍感亲切,但就是不知所以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激发了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

二、利用学生的实验活动创设生活化情境

物理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投放足够的实验设备,让学生围绕某个专题展开实验探究,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就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问题验证假释,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

例如在电学中讲解欧姆定律时,首先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交电费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需要交多少电费跟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思考、讨论很快就能得出:用电器越多,用的电就越多;用电器的功率越大,用的电就越多;用电器工作的时间越长,用的电就越多。请同学们设计一下研究方案,并加以实验验证,分析归纳一下有什么样的结论。诸如此类,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如力的合成与分解、影响加速度的因素等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结论,使学生既掌握了物理概念或规律,又从中体会到科学探索的精髓,体验成功的喜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创设生活化情境

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较为密切,把具有知识性的实际情境搬进课堂,使学生有相见不相识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原动力。

例如:在研究汽车的行驶安全问题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公路上两辆小汽车追尾了,交警通过测量刹车的痕迹,就知道司机有没有违法交通规则。那交警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议论纷纷,一下子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了,还主动分析上述问题。可见把具有知识性的实际情境搬进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情境中,并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

多媒体网络技术能跨越时空的限制,能生动的再现生活情境,也能将不同的情境进行整合,并且能动态地展示情境的核心内容。利用计算机设计的图形,特别是动画,结合多媒体优势,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物理过程,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电场和磁场时,由于场是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的一种物质,在已往的教学中,学生总是感到抽象难以理解,而现在通过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十分直观的演示出电场和磁场的画面,这样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光学中的光路图等,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难以理解的现象,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可清楚地再现生活中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