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中生的德育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浅谈职中生的德育教育

邓敏娟

邓敏娟

摘要: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职业中学学生道德素质的现状分析,加强职中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塑造人格与自信,确立正确的道德观;打造校园文化启迪心智,实施环境育人;科学管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职中生;德育教育;基本现状;几种途径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十八大”报告中,党中央提出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有效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各级各部门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然而在发展中,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在实施技术技能培养的同时忽视当前职业教育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下面笔者就中职生的德育教育谈谈自己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的几点看法和做法,以求商榷。

一、职中生道德素质的基本现状

众所周知,当前各类职业中学的学生,初中时期大多文化基础薄弱,思想道德素质低、组织纪律观念弱、行为习惯较差。而这些学生到校就读的学习目的、动机多种多样。一些是中考成绩较差,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仍有求学欲望,不愿失学。一些是普高升不上,家中经济较困难的农村学生;由于尚未达打工年龄,服从家长意愿到职中就读。还有一些是想在职中拿一张职中或中专毕业证,为将来就业打基础的学生。更有一些是纪律散漫,好吃懒做、不愿读书的学生。这种生源的组成结构就导致职业中学要想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因此,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职业观、价值观的形成教育是职业中学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二、加强职中生德育教育的几种途径

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是中职教育的核心任务,所以职中生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知识,更要具备以德为先的基本素质,更多的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优良的品质,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健全人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途径:

1.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确立其正确的道德观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引导学生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规划职业生涯是需要教师发挥积极主动性的。首先,是在人格塑造上,而不是仅仅在学习方法上的积极引导。教育毕竟是一个细活,教育者面临的是活生生的个体,因此教师要树立“有教无类,从皆人才”的观念,对学生一视同仁,用爱心打开他们的心扉,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做事,形成情感的认同。另一方面,要充分理解、宽容和尊重学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鼓励的方法帮他们树立自信。然后,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主阵地进行正面引导,并将空谈的说教转向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人的塑造转变学生,转变“厌学(知识)”“厌练(技能)”的倾向,实现塑造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目的。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的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让其产生兴趣的元素和教学方式,如将德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引入教育内容中,重视德育案例分析和现实教育,上课时以案例观察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案例中的真实情感和思维角度让学生“动之以情”,并且引起其思想和感情的共鸣,随后教师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并融入德育理论和德育常识,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得到达到教育目的。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观看《最美孝心少年》等教育片,教师在评讲时,要深入挖掘影片中的意义内涵,使其学会感恩,理解孝道,明白真善美。然后让其写出观后感、体会,进而引导学生感悟积极向上的乐观生活,使其养成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爱岗敬业、踏实做人的职业态度。

再者,中职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让职业道德教育成为实训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中职德育实践要以专业社会实践为契机,深化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在实训中渗透德育内容,将枯燥不容易接受的思想教育变为与职业实践要求互补的教育如语文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讨论:“对就业的期望是什么?”后,在实训中渗透“职业礼仪、诚信要求、操作规范、劳动安全、节能环保和服务细节”等职业道德内容,最后回到期望值上,告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方的差错都可能影响就业待遇,因而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熟练的技能。从而使学生得到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和法纪常识的教育。另一方面还可以聘请企业专家定期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讲座,促进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增强其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养的了解。如我校与沁新公司、康伟集团成功开办的“校企合作班”、“农业专修班”、“酒店运营管理班”、“厨师培训班”都会定期为学生举办有关企业文化知识、职业道德、诚信与守约、合作奉献等讲座,来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此外,还可以运用网络课堂联系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思想问题进行跟踪,通过“心灵对话”、“专题交流”、“学生论坛”等网络平台,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企业与学校相结合,现实与网络相结合的立体式教育目的。

总之,职业中学的教育教学必须通过应用各种综合手段来培养学生“愿学”“爱学”“乐学”的思想和动机,确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进一步很好的掌握技能,服务社会。

2.以校园文化为氛围,以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

在校园德育文化方面,可以创办校园墙壁文化,走廊文化,形成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营造“立德”“树德”“标德”“修德”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得到熏陶。如我校举办的校园标兵评选活动、文明风采大赛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通过多种渠道文化,多种形式的活动,启迪学生心智,影响学生行为,使学生在活动中践行“修德精枝”,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健全人格。由墙壁文化竞赛而衍生的征文活动、书法比赛、诗词朗诵、文艺表演、心理短剧演出、技能展示等校园活动,既为学生创造了足够展示个性、发挥特长、挖掘潜能的时间和空间,又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的教育,形成德育认知、情感、信念,并自觉的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内化为品德行为,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这些特殊的实践方式实现校园德育教育与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有机结合。

3.以学校管理为契机,以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

为了使基础素质各不相同的学生各尽其力,学有所获,更好地满足企业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尤其是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我们必须严把管理关,及时了解学生的言行,关注学生点滴变化,关注细节,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关注和关爱,从而注意自己的言行,使他们获得“变”、懂得“变”、实现“变”;在“变”中懂得爱专业、爱岗位、爱学习、有进取心,重视自己的品德修养,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实训课中通过规范“操作程序”细化管理,注重细节举止动态,关注自身职业素养的提高,强化行为习惯形成优良品质,实现行为的养成教育。通过践行点滴关注、精细调理、人文关怀的“严而有爱”的教育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时学生对社会的回报才有可能由自发转向自觉,这种回报不会是一时的,而是一世的。而这才是一个教育机构真正的成功所在——使学生有了正确的方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总之,通过以上几种途径,让学生在接受技能教育、文化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先“立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价值观,产生求知的动力和愿望,之后通过“修德”进一步达到“精修技能”服务社会的目的。以上是我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粗浅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探讨和改进的地方,只要我们充分认清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特点,因地有别,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方法,通过社会的积极倡导,学校的严格管理,教师的主动引导,同学的互相帮助,才可能更加准确客观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职业中学04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