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乐问、善问、设问——谈数学课堂上“四问”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1

敢问、乐问、善问、设问——谈数学课堂上“四问”能力的培养

张志建

张志建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主要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意识。因此,教师要客观面对现状,分析成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敢问;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问;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善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教学方法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当前创新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主要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意识,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且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是习惯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不善于自己提出问题,缺乏了创新精神。”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学生不肯问、不会问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如下:

一、导致学生不会提问的原因分析

1.学生的因素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知识,即使回答问题,也只是按照教师的意图去回答,不深入思考,这就导致学生提不出问题或不善于提问题。

2.教师的因素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习惯于把知识组织得井井有条,把知识“讲深讲透”,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结果教师的讲解占去了大部分时间,导致学生没有时间独立思考,更不能提出问题。

3.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只需要回答教师的简单提问,而对于一些创新性问题,学生往往怕被教师和同学取笑或是怕提的问题与所学的内容无关耽误了正常的教学进度而被教师拒绝。因此,学生的“提问”意识淡薄,他们变得不敢、不愿提问题了。

二、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提问

师生的认识不到位,课堂教学方式的不合理是造成学生提不出问题的主要原因。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只有认识到提出问题对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实现从“要我问”到“我要问”的转变,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点滴尝试。

1.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让学生敢于提问,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心理安全感。

(1)师生平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倾听、肯定和鼓励;其次,教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都敢于学习,让学生树立自主意识,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最后,教师的教态自然,对学生要热情鼓励,积极启发引导,防止学生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要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这样的氛围形成了,学生才会敢于提问。

(2)生生平等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给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真正实现生生平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问题欲望和创新的火花。

2.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创设学习情境,提出一些有吸引力的问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讲解“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教师设置悬念:“教室的门不管开到哪一个位置,为什么总是与地面垂直?”学生很感兴趣,都来琢磨和研究这个问题,求知欲望油然而生。又如,在讲解“韦达定理”之前,教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能解二次方程而求出两根和与两根积,你们行吗?”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纷纷跃跃欲试。这样的设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3.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要敢问、乐问,更应该善问。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善于提出问题才能成为有智慧的人,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

(1)趣问法

教师要把问题趣味化,或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把问题引出。这种提问方式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笔者将学生所在位置看成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自己根据这个坐标系提出某某人的坐标或说出一个坐标让其他学生猜一猜是谁,这样让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把问题趣味化,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类比联想法

教师可以根据某些相似或相反的概念、定律、性质和知识点的相互联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把问题提出来。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笔者让学生联系分数、除法、比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提出疑问:“比的后项能为O吗?”在观察比较中,笔者通过类比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乐趣。

教师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走上创造性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