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特征与教育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自闭症”儿童的特征与教育方法研究

黎添娣

珠海市香洲区金钟小学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近几年,在我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曾教过多名“自闭症”儿童。随着对自闭症儿童接触的增多,也为了更有效的教育他们,我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耐心的观察,并通过有关书籍的佐证,在对这些特殊群体的教育上进行了探索研究,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点,制定出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尝试着在日常教育中有计划地对其进行个体化的教育,积累了一点经验。

关键词:“自闭症”;行为特征;教育方法

有这样一句话:“每一个儿童都有独一无二的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者设计教育方案和实施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和需要的不同。的确,教育就是要尊重和适应不同儿童的需要,并通过对其特点的研究,制定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对特殊人群“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的教育方法也是一样,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差别的对待,符合“自闭症”儿童成长的规律和特点。

一“自闭症”儿童

风柔柔、云淡淡的八月三十日早上,在阶梯式进行阳光分班后,我手里拿着本班孩子的名单,身后跟着一队刚迈进小学校门的一年级新兵,他们排着不算整齐也不算凌乱的队伍来到一(1)班的教室。孩子们因为环境的陌生都安静自觉地找到位置坐好,我就根据手上的名单点名核实人数。“到”“到”,一声声悦耳应答声,让我心情舒畅。当我反复点了***这个名字三次后,都没人应答,便把***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等点完全班同学的名字后,再指着黑板的名字问,“这是哪个同学的名字”?还是没人认领这个名字。过了一会一个孩子说:老师我的同桌没答“到”,我走近没答“到”的同学的身边,轻轻地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重复的回答:“叫什么名字”……目光却不看我,我第一感觉就是:“麻烦了今年我又遇到了一个来自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童”。我的心情立马到了冰点,因为“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是一种特殊的心智障碍疾病,自闭症儿童他们不与外人交流,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简单的来说就是比较任性,偶尔还会有攻击其他人的行为。所以自闭症的孩子会对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带来影响,且因为他们的任性和抵抗别人的要求的特点,他们会在上课的时间走出教室,到处乱走,这样对他们自身的安全存在一定隐患,给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二、不同的“自闭症”儿童有不同的行为特征

在研究“自闭症”儿童教育方法时,第一步就要了解“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征。之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特殊教育。一般情况下,“自闭症”儿童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1)语言障碍

“自闭症”儿童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语言障碍。“自闭症”的孩子,虽然在感知反应上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但语言神经却有明显的异常现象。例如:在和“自闭症”儿童进行沟通中,问:“你叫什么名字?”他不会直接回答问题,而是重复说:“我叫什么名字”,问他:“你吃早餐了没有”?他就反复者说:“吃早餐了没有?”平常也不能用很完整的语言和别人沟通.

(2)肢体刻板

肢体刻板也是“自闭症”儿童显著的行为特征。在实际案例中,“自闭症”儿童的肢体刻板行为表现方面很多:如反复听同一种声音、反复注视或抚摸同一件物品,或只认定某一种颜色的衣服,物品等等。例如,我第一次接触的自闭症儿童他对颜色鲜艳的画报感兴趣,上课时只要给一本颜色鲜艳的绘本给他,他一节就安静得看。第二个接触的自闭症儿童他对字典的方块字感兴趣,天天手里都是拿着字典反复翻看;现在在教这个***同学就是喜欢听各种声音,一上课他最顺手的就是敲课桌,刚开学是不停的敲,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课堂学习。

(3)有明显的抗拒行为和破坏行为

“自闭症”儿童在集体环境中,由于特殊的心理和生理障碍,适应能力比较差,有明显的抗拒行为,“自闭症”儿童在学校不会跟着老师的要求进行读书认字的学习,上课喜欢随便离开座位。甚至还伴随打人、咬人等攻击性行为和破坏行为。

三、“自闭症”儿童教育方法研究

“自闭症”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进行教育时,必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但在现实中,很多老师由于对“自闭症”儿童了解不深,在教育时,难免会出现错误。自闭症儿童一出现状况就让家长来陪读。

我现在任教的班上这个自闭症孩子***今年都已经九岁了,他6岁时进入学校读一年级,但因为他喜欢敲课桌椅这个特征,严重影响了别的同学上课,且上课时喜欢走出课室到处溜达,班主任建议家长到校陪读。家长陪读了半年,大人面对各种困惑,最后在学校的劝退下,退学了,孩子只能闲呆在家。孩子7岁这年去了特殊学校读一年级,去了半个学期,按照家长的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本来孩子没有狂叫,大叫的习惯的,去了一个月后,孩子在家时时会狂叫,特别是晚上睡觉前,结果孩子去了特殊学校两个月,自己退学回家了。今年他已经九岁了,在我的班重新读一年级。

在教育“自闭症”儿童时,一定要秉着“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征,对其研究,教师举一反三的使用自己聪明得头脑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法,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才可以有所收效。

结合近几年这几例的“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案例,经过查找一些这方面的书籍作为佐证,并注意和家长的沟通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就“自闭症”儿童教育方法进行如下分析:

1.融合教育互动方式

这是目前公认的、最理想的“自闭症”儿童教育方法。“自闭症”的儿童比较特殊,是因为其语言和某种行为功能受到了一定的损害,不能和人进行正常的交往和沟通,所以研究学者们提出的“融合教育模式”,主要是以“恢复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功能”为主要目的,通过别人对他关爱,多和他接触最终让“自闭症”的儿童逐渐走出自己的世界,接受外面的人和世界。因此在实施教育时,有针对性地采取互动式教育,是最佳的教育方法。如:现在我教的孩子***,在学校,我就要求班上其他同学都要和***同学做好朋友,多关心,接近他,并要求每个同学每天在课间主动找他说几句话,做个有爱心爱帮助别人的孩子,慢慢的班上的孩子都喜欢课间找***讲讲话,***也开始会简单的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并在和别人沟通时有了眼神的交流.***同学按最低要求融合进了一(1)班的集体.在家里,我要求其父母也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多和亲戚聚会,让孩子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特长,***喜欢唱歌,我就让他的家长多和亲朋好友举行唱歌活动聚会,让孩子得到别人的肯定,多创造孩子与别人相互沟通的机会。

教育“自闭症”儿童是一项长期的活动,不能过于急躁,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一颗平常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步步去引导,帮助其慢慢地打开心扉。

2.让家长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

家长在训练“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社会功能时,不能一概而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一定要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例如,可以通过游戏,增加“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功能;可通过播放舒缓的音乐方式,来抚平“自闭症”儿童不安的行为。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视频、按摩、拥抱等方式,对不同的“自闭症”儿童进行不同的方式训练。

在“自闭症”儿童训练的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超越常人的耐心和毅力,家长选择了不放弃他们,就一定要坚持训练下去,“自闭症”儿童便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一些生活的技巧,走出自己融进社会。

3.利用艺术进行治疗

这种方式,又被称之为“艺术疗法”,属于心理疗法的范畴。这种疗法主要是以艺术为主要媒介,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治疗。艺术治疗不需要以语言为载体,这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不谋而合。

艺术是打开“自闭症”儿童心锁的钥匙。通过艺术,“自闭症”儿童走出了自己的世界,他们用音乐、舞蹈、美术和外界进行交流,虽然这是一种无声的交流,但这种情感的交流,是最初的语言,也是最自然、最直接的交流。如:现在班上的***喜欢听声音,为了不影响其他孩子上课,我要求***听课室里他头顶前方的风扇的声音,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强调,***把听敲课桌的声音改为听课室风扇的声音,不敲课桌椅了,在影响其他同学上课这方面有了一点进步.经过观察***同学拍打课桌椅是很有节凑的,我建议家长带他学架子鼓,利用艺术对他进行治疗.

4.鼓励孩子走出门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户外活动尤为重要。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都要积极鼓励“自闭症”儿童进行户外活动,让孩子多感受外面的世界、环境,感受外面世界的一草一木,感受和外人交流的快乐。进而慢慢地帮助孩子恢复社会功能。在学校,无论是升旗仪式,还是大课间出操队伍,还是放学排队的队伍我都让***排在男同学队伍的最前面,虽然***时时会有千奇百怪不好的表现影响了我眼前的这道美丽的风景线,但我还是让他参与班上他能参与的活动.

5.教者那颗宽容大爱并有规的心

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教育时,除了有一颗宽容他们的特殊行为的大爱的心以外,还有一把有规的心."无规不成圆"这话对自闭症儿童同样适用,自闭症儿童抗拒别人行为是他们的特点,也就是说他们比较任性,所以当自闭症儿童行为不正确时,教育者要用要求其他孩子的要求来要求他们,干预他们不正确的行为,反复纠正,慢慢引导.教育自闭症儿童是一项长期的活动,不能过于急躁,一步步去引导,帮助其慢慢地打开心扉。总而言之,对“自闭症”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加以正确的干预和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只要你始终不曾放弃,“自闭症”的孩子,终有一天会慢慢地有所好转,轻轻的融进这个世界。

他们是“星星的孩子”,就在眼前却生活的很远。愿教育者用我们这颗宽容大爱并有规的心去打开他们的心锁,温暖他们的心,给他们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张冀宁--“自闭症”儿童的特征和教育方法

石冰清——浅议"自闭症"儿童的特征及其教育方法

于松梅、王波——学前全纳教育中自闭症幼儿的教育建议

李春梅、林利、刘颖——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