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孩子——语文作业急需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救救孩子——语文作业急需改革

蒋燕

蒋燕

摘要:2008年以来,语文、数学、外语三分天下的高考格局让语文学科也加入了不放过任何得分机会的行列,沉重的作业负担压得我们的高中生已经直不起身来,仔细思索,却发现他们的作业存在着诸如片面强调识记、以写为主等症结。本文针对这些症结提出了增强作业设计的趣味性、注重作业设计的创意性、注重作业设计的人文性等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引起疗救者的注意,救救辛苦的江苏孩子。

关键词:语文作业;症结;救救孩子

随着高三学子高考的结束,回顾、总结和反思高三复习迎考的工作,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病态再现

迎来送往,又一届高三的学生被我们送进了高考考场,新一届的高一学生也很快会来到我们的课堂。立在这个交接口上,笔者的内心是有些许不宁静的。总听说“全国高考看江苏”,但每每这句话入耳,都很不是滋味,为着这句话,我们江苏的高中教师很不容易,孩子们更不容易。每每看见下课后孩子们依旧佝偻在书堆里的瘦瘦身躯,每每夜晚查房看见微弱的电筒光下孩子半趴着握笔疾书的模样,笔者都深深感叹:作业负担太重了。

2008年江苏的高考方式改革为语文、数学、外语三家来挑大梁。初衷本为救万千江苏考生于五门功课的茫茫书海。哪知,孩子们依旧在海中漂浮。譬如语文,160甚至200的总分,诱惑着为高考奔忙的所有人,教师们费尽心力寻找各种资料,希望在不断的强化训练后让孩子们最大限度地掌握应试技巧,而怀着同样功利心的许多孩子也便日夜躬耕于这方土地上了。

但,努力的我们都在失望,教师们常如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般地抱怨“一代不如一代”。孩子们也抱怨练了那么多,效果却不佳。看着依旧佝偻着的身躯和昏暗的电筒光,笔者想:我们的作业训练也许可以变一变了。

二、症结诊断

1.片面强调识记

为了识记和巩固课内的一些知识,背诵与抄写是我们采用的语文作业的主要手段。这样的语文作业实际上违反了语文学科本身的规律。大量重复的机械训练扼杀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创造的兴趣,且容易造成对于书本知识的心理依赖。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培养学生的语文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是语文教育的最重要内容,只培养学生识记本领的语文教育恐怕是最失败的教育。时间证明,片面强调识记,哪怕是用来帮助学生完成应试目标也是不可能的。

2.以写为主

每门学科都有本学科独有的特点,语文学科也不例外。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听说读写诸多能力的协调发展,语文是一个人走进世界大门的钥匙,语文教育就是要引导青少年进入一个丰富无比的文学的、人文的、文化的世界,以认识世界、社会、生命和自我,学会做人、学会应对、学会创造。世界是一个由书籍构成的世界,而书籍是全部的人类经验的聚合。学习语文,就是学会读书。语文考试,就是检查你读了多少书,读的怎么样,就这么简单。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靠大量阅读。但我们平时语文训练较多的是降低为语文和作文知识的传授和训练,所以才有了那课间的佝偻于书海和微弱灯光下的半趴着的模样。而这样的努力付出却是让人质疑的。只注重培养写的能力,却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如此,则会出现这样一种人:下笔可万言,与人却很难交流。

三、对症下药,救救孩子

如想进行与语文教学改革初衷相适应的作业设计改革,我们的教师需要转变观念,不要再将作业视为检验学生课堂所学的唯一手段,同时从本学科的学科特点出发,布置合乎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的作业。笔者认为,具体可采纳如下策略:

1.增强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事情只要有兴趣,做起来就不会成为负担,作业也是如此。作业设计者应当开阔视野,将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加以改造,使其和一定主题和情景相联系。语文作业的设计也应该以激发兴趣为出发点,尤其是作文的设计,不一定总进行费时费力的大作训练,情境设计下的片段训练更易让学生爱上作文,同时亦可达成训练目标。譬如设置“我一回头,竟看见……”这样一个情景,学生一定会感兴趣,回头看见什么了呢?自然而然的细节描写就来了,分享、点评之后,学生既会获得成就感,从而巩固写作的兴趣,又会在教师的点评中注意到细节描写的好处,从而在写作中加以运用。如此这般,笔者想效果会是事半功倍,我们何乐不为呢?

2.注重作业设计的创意性。传统的语文作业基本上是以单调机械的抄写、识记为主要特点,以反复操练为手段,有很强的针对性,其为升学服务的目的也很明确。《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作业设计者应把握住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特点,改变以往单一呆板的作业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设计出内容和形式上多样化的,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语文作业,如仿写经典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连词成段描绘意境等。

3.注重作业设计的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平时进行的大量识记训练和大量写方面的训练,其实就是对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强调和强化。但语文学科最该体现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则相对处于被忽略的位置。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文化内涵是语文的固有根基。如若失去这根基,那恐怕也是沙滩砌高楼,付出再多也是徒劳。多年之后,笔者已经做了语文教师,但当初所背课文和所做书面作业在脑海中的印象几近全无,留下的唯有一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师按常规讲授完这篇课文后,布置了很特别的作业——让我们讨论郑屠该不该死。这样的提问让求新鲜的已经有一些思考能力的我们兴奋不已、讨论不休。五花八门的答案出现之后,教师第一次跟我们谈及“人文”一词。教师点评:“郑屠其人,不过是一个品行不端的小人物,无论是作者还是我们这些读者都从所谓道德的层面出发将他置于死地而后快,这是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阴暗面呢?”一句话使我们佩服不已,也引导我们学着从文化的层面去品读课文,也指引着笔者义无反顾地走到了今天。所以,笔者多希望在完成工具性目标的同时,我们的语文能给人文留一点空间;笔者多希望,离开高中后,语文能留给学生一点念想,给他们的人生一些指导、一些帮助。

总之,我们布置给高中生的语文作业应该是注意到了作业内容的开放性和整合性的,强调过程的合作和实践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的,注重形式的创新和趣味的、科学的作业。惟其如此,高中语文教学才能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个性发展,才能对得起它的另一个称号——国文。

参考文献:

[1]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孙春成.语文反思性教学策略[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3]赵文建.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2(1).

作者单位:蒋燕,中共党员,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曾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刊物上获奖或发表。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

邮政编码:2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