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威胜有威--叙叙议议班主任工作之威向左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无威胜有威--叙叙议议班主任工作之威向左政

向左政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第一中学向左政湖南省张家界市427100

示威故事(案例)

某日,腰粗膀圆的A老师蚕眉倒竖,气冲冲地闯入办公室,“啪”的一声,将书本重重地砸在桌上(众老师惊讶),A仍有满腹不平状,开始了演说:“那兔崽子真是胆大包天了!”

“怎么回事?”众老师异口同声。

“那家伙上课玩扑克,一点没把老师放在眼中!”A愤愤。

众人无奈,半响,有人问“你怎么做的?”

“我当班主任的走到他旁边,他竟然都无所谓,可气的是,嘴角还有笑意,我血往上冲。”(众老师瞪大了眼睛)

说到此处,A君胳膊一抡,“我就这么一把,揪着衣领连根拔起,那家伙少说也有150斤,我不知哪儿来的劲,像提灯草一般。”(众师艳羡,用目光给予崇高敬礼)

立马,有瘦弱先生请教良方,“他那么大汉子,你就不怕他对着干吗?”

“老子为他好,他敢反,我就敢废,大不了不教书哒!”A君一抬头,语言掷地有声(看样子他确实能说到做到)。

“现在的孩子啊,不给点颜色还真是翻了天,还是古人说得好,棍棒下面出秀才!”B老师深有感慨。

C老师也陷入了美好回忆:“年青的时候,真有一股子冲劲,五年前在凉中,我也有‘阎王老师’之称,有一个校长说话都当屁听的忤逆子,一次打架,我吼了几声,他把我当空气,我横了,冲上去只一拳一脚,他就给趴在地上了,从此他的那些狗肉朋友见了我,都低着头走……”

已届不惑之年的D老师在烟灰缸肉按灭了烧得正红的烟头,扶了扶黑边框老花镜,徐徐说道:“都是这样过来的,年青人,火气大,但遇事得多想点法子,平平心,静静气,还是大有好处的。”

室内沉默了。

耍威之祸(分析)

诸如上述镜头,相信有不少学校,在不同时段,上演过;诸如上述做法,相信有少数老师,在不同程度上,试验过。

办公室就是一个临时的家,大家都是同事,没有地位鸿沟,没有心灵壁垒,常有人在此发表演说,高谈阔论,说的都是真话、实话,心里话,那是大型的报告会永远听不到的,细听之,咀嚼之,深思之,却不免胆寒。

在教育法规三令五申的现在,几乎所有教师都在“禁口”“禁手”,选择明哲保身,不得不叹服这些敢说敢讲以身试险的老师的责任心正义感。然而,我们还是不得不说,有时是好心办坏事。因为,并非所有的老师都找到了管理班集体的有效捷径,这种沿用老祖宗原始招数的做法,崇尚武力,乐于以武治班,以威示人,似乎无威胁、威慑、威风、威逼,便不足以形成正气,不足以维护师道尊严,班主任便没了威信,成绩便没有了保障。固然,大部分老师的本意是好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违背了教育规律,违背了依法执教必然适得其反。

须知,蜂有毒刺,犬有獠牙,蟹有利钳,黄鼠狼也有臭屁。物尚如此,人更为甚。勾践为雪马夫之耻而卧薪尝胆,韩信为报胯下之辱而砺练雄兵。世界万物皆有反抗及自卫之本能,武力从来不能完全征服一个人,即使一时半会儿所谓征服,也只是有形的躯体,而非无形的心灵。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我们班主任有时恨铁不成钢,像看到自己不争气的孩子一样,情不自禁地发出雷鸣般的怒吼,利箭般的辱骂,甚至拳脚相向,而学生更多的是选择忍受、沉默,因为有太多的顾虑,然而并不代表诚服,当超越一定极限,师生剑戈相向便在所难免,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悲剧。君不见,昔日发生在浙江温州灵昆镇中学的令人震惊的惨案,有口皆碑的校长黄玉生只因打了淘气的孩子一耳光,便被孩子的父亲残忍地杀害;今有湖南沅江三中的鲍芳老师,想让得意弟子加班完成未竟之任务,得到顶撞拒绝后,不过说了一句气头话“不写就转班”,被刺鲜血淋漓,尸骨未寒。反思这两起惨案,校长和班主任并无太大超越情理不可饶恕的错误,但已成为整个事件的导火索,“威”已造成恶果,难道,这样血淋淋的事实还不足以让人警醒吗?撑了面子,伤了孩子;得了痛快,失了耐心;威风一时,后悔一世。绝非危言耸听啊!

校园不再是什么世外桃源,而有众多社会矛盾纠结和凸显,教育改革正通过深水区,我们大家都在风高浪急的船上,一定要小心翼翼,“威”在教育中很重要,过之,则不足以服人,更不能育人,何况无法保护自身,看到许多同仁陷入这种纠纷,我常有难以言状的悲哀。

近年来,诸多关注教育、研究教育却不从事教育的人,站在岸上指挥划船,“站着说话不腰疼”,把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师生之间的矛盾全部归咎于学校或教师,纷纷指手画脚、口诛笔伐,卖盐鸭蛋的老太婆都知道振振有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绝对化教育的功能,教师顶着“神圣”的光圈惴惴不安。在人们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把更多的权利与自由还给了学生,同时也把纵容与娇贯给了学生,媒体舆论一味地倒向学生、偏袒学生,许多家长不问青红皂白一味地为子女护短、恶语伤人、无理取闹。

在这种“太宠”和“追捧”中,教育出来的“太上皇”“白眼狼”越来越多,优质人才想要选择教育行业的越来越少。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如果我们班主任不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与素养,动辄“武力镇压”,借威行事,那当然只能惹火烧身,自乱阵脚。当然,作为教育管理者,也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待学生,就好像伺候老爷子一样,连哄带骗,那么教育就变质,走了样。值得庆幸的是,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一系列关于教育的好政策好法规应运而生,相信能很好地矫正一些不良之风。

三.无威胜有威(解法)

庄子曾训,真正的逍遥乃“无己”“无功”“无名”,江湖之侠客深知,真正的高人“无招胜有招”;乐坛艺人亦晓,音乐的至境乃“无声胜有声”。“无”和“有”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有时“无”能胜“有”,甚至“无”能生“有”。身为人师,只能示人以明、以美、以善、以真、以理,这样,便能臻不怒自威、无威而严的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以夕阳般柔美的微笑征服学生,魏书生以还学生自由天空来征服学生,李镇西以“聆听开开的声音”般的慈爱征服学生,上海交大的晏才宏老师以渊博的学识从容的风度征服学生……这些名人高人,无一用“威”,但在学生眼里,无一不威!

有时,有威是火上浇油,无威是春风化雨;有形的威伤人皮肤,无形的威深入学生心灵。我谓之:无威胜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