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对《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的思考

王翠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团二中王翠云

内容摘要:

《地球与地球仪》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内容是七年级学生学习地理这门课程所要跨过的第一道大门,是进行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重难点内容。对《地球和地球仪》学习,不仅是为后面地理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是为了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这门课。

关键词:地球与地球仪经纬网教学思考

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球与地球仪》的要求是“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运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运用地球仪,比较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熟练运用经纬网经行定位”,其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及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是重难点内容。虽然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有涉及经纬网,没有系统理论的学习,只是在课程中有涉及。对于刚跨入初中进行地理学科系统学习的中学生来说,经纬网的判读是重点,也是难点,不仅要熟识、理解这节课中的相关基础的知识点,如特殊的经纬线,经纬线的名称,经纬线的变化规律等,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判读经线纬线,经度纬度,准确进行定位。因此对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的学习,不仅是为后面地理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喜欢上地理这门学科。我在原来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教材,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作了如下的设计及思考。

一、教学流程及分析

在备课时,我将此节内容分为三个课时进行备课,第一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第二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第三课时:利用经纬网定位及练习;再加上练习和巩固,差不多有五节课的时间都在学习一节内容,因为只有这节内容掌握扎实了,后面的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国地理的学习就会轻松很多,后面的学习中要反反复复用到经纬度的相关知识,为了避免不停地“热剩饭”,学生累,老师也累,所以就放慢一点,稳扎稳打。

1、讲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时候,让学生自学完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进而引出地球全貌,形状和大小,记住三个数据(平均半径、赤道半径、最大周长),由于地球是一个非常大的球体,人类为了方便认识了解它,制作了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注意区分地球和地球仪,记住地球仪上的五大要素:一轴两点和两线(经线和纬线,横纬竖经或者成语经天纬地之才讲解),为下节课学习经纬线做准备。这节课中需要灵活运用教具,地球仪,让学生注意观察,为了更直观,也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更好地认识地球仪。

2、讲解纬线和纬度的时候,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根据书上给出的概念,在地球仪上找出纬线,并且引导学生注意看纬线的形状、指示方向、长短分布状况、数量以及纬线之间的关系。为了区分,引出纬度,从特殊纬线,纬度范围、起始点、代号、度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半球分界线方面进行讲解,也是学生重点记忆的。这部分内容多采用问答式的教学方法,将教材中的内容转化为问题,通过看书,观察,得出结论,加深印象。

3、讲解经线和经度的时候,对比纬线和纬度,让学生找出经线的形状、指示方向、长短分布状况、数量以及经线之间的关系,统同样为了区分,引出经度,从特殊经线。经度范围、起始点、代号、度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半球分界线方面进行讲解,也是学生重点记忆的。

在这里,经纬度,经纬线的讲解中,其中东西半球分界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和东西经的分界线(0度和180度经线)容易混淆,东经西经,南纬北纬字母代号N,S,E,W,学生容易混淆,如何让学生不混淆这些特殊符号,我曾尝试让记英语方位的单词去记忆,但是效果不明显,记这几个单词比单纯记符号花费的时间还多,就死记硬背了;后来无意中发现通过画指向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上相应的字母,效果要好一些,就用了这个办法;然后听写,熟识经纬度,让后进生也跟上教学进度,方便教学,让更多的学生慢慢理解并掌握了本节内容。另外,经过上网搜集资料,我发现判读东西半球用数学的公式比数轴更容易记忆及判读,如小于等于20度必在东半球,大于等于160度必在西半球(除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外),20度至160度之间东经就位于东半球,西经就位于西半球,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效果比数轴图更容易判断。最重要的是这节课内容需要理解记忆,学生刚接触,很容易忘,就利用练习册中的地图不断去练习去巩固,要求每位学生做题时,将经纬度标注出来然后再做题,这就要精简练习题的题量,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

二、对今后教学的建议及反思

1、整体来讲,本节内容中关于经纬度的判读是难点,学生学起来有些吃力,初学地理,又遇到了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容易打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做到不吃“夹生饭”,抓住新知学习的关键时间点,在练习巩固上借助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来完成教学。

2、要接受学生学习认知的过程,容许并且理解他们对这部分内容的不理解和难消化。而且我校民族学生也多,因此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多些耐心,理解和鼓励,学生需要批评同样也需要鼓励,似乎我在鼓励学生上做的不够。

3、需要多和学生交流。由于地理课程每次跟学生见面也就两节课,我又不是班主任,所以需要多进班级和宿舍,和学生多交流,了解他们,也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及时反馈,不仅仅是来自于作业的反馈。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中关于《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的几点思考,也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学雨《浅谈如何教好初中地理课》[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04期

2、张成锦《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