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机械基础课堂改革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1

浅议机械基础课堂改革之我见

王馨颐

◇王馨颐

(武胜职业中专学校武胜638400)

《机械基础》是中职机械类工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起着从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的桥梁作用,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工程意识训练的主要课程。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我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一、精简教学内容,创新学生思维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让学生熟悉机械传动原理、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标准”层面上学会机械零件的原理。因此,我在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对照学生今后从事的就业岗位,以“用得上、学得进”为原则,尽量做到“收缩面,加强点”,按照实用性原则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如:增加实用性较强的金属材料部分,保持常用机构与机械零件部分基本不变;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坚持“够用为度”的原则,尽量选择难易适中符合生产实际的知识进行讲授;删除机械基础的工程力学部分及机械零件中与其相关的计算等学生普遍感到抽象难懂的部分。这样,经过我的不断精简,现在的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常用金属材料”和“常见机构与机械零件”等两部分内容不是简单组合,而是“融为一体”,其内容更贴切地符合当前中职教学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助于创新学生的思维。

二、灵活运用,创新教学方法

《机械基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由于学生缺乏对实际生产的认知,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头脑风暴法、卡片法、项目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重点施教、因材施教,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教学机械基础中,我采用讲授——现场参观——总结环节,设计一些富于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相关企业进行现场参观,通过观察机器零部件的构造、外形,使学生形成感性的印象和初步的认知,这样学生就通过实践——认知——讲授等循环反复地认知过程,使学生对的一些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于学生对机械的感性认识较少,如果单靠黑板讲解,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为了直观、形象、生动鲜活的展示出教学效果,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讲解曲柄摇杆机构中曲柄和连杆的两次共线运动情况时,我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证明曲柄存在的条件、死点位置、急回特性等问题,使学生感受非常直观。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可以形象生动地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的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从而进一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