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微型班”儿童健康教育问题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1

乡村学校“微型班”儿童健康教育问题探析

张贤慧

甘肃省永昌县第二小学737200

摘要:健康教育是从出生开始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对开发人的潜能,对人的一生发展,发挥着奠基性作用。

关键词:微型班”健康教育

近几年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有许多专家学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呼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教育问题事关国家的未来,要从提升国民素质的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健康教育。”

一、儿童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我前两年任教的学校甘肃省永昌县新城子中学(属九年一贯制学校)共有学生78人(包括幼儿园),平均每班教室里不足10人,有的甚至只坐着四五个人,属于“微型班”。这些孩子寄宿到学校,从1年级到9年级,从6周岁半到15周岁。他们寄住在学校宿舍,享受着免费的营养早餐和生活补贴,乘坐着专用校车,接受着生活老师的照料,封闭管理,周末回到家里还不一定能见到父母或亲人。他们既留守学校,又留守家或寄居邻居家、亲戚家,他们像寄居在别人家屋檐下的燕子,既没有身体的归宿,也没有心灵归宿,精神是空虚的,我称他们为“新型农村留守儿童”。这类孩子普遍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及学习习惯。在学校住宿,相当一部分儿童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讲卫生、吃饭不按时、作息不按时、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自信心不足及学习成绩差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并且这些孩子具有任性、娇惯、脆弱、胆怯、无意识等行为特征,他们很少和父母团聚,缺少完整的父爱和母爱,很多孩子表现出固执、冷漠、亲情观念淡薄等心理缺陷。

农村留守儿童健康问题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农村家庭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三农问题,而是一个急需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是新农村建设必然要面临,而且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遵循的原则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生依照不同年龄要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以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纲要》指出,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五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学校健康教育要把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注重实用性和实效性。坚持健康知识传授与健康技能传授并重原则;健康知识和技能传授呈螺旋式递进原则;健康知识传授、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形成相统一原则;总体要求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原则;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原则。做到突出重点、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和促进健康知识的掌握、健康技能的提高、知道个人卫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初步掌握正确的个人卫生知识;了解保护眼睛和牙齿的知识;知道偏食、挑食对健康的影响,养成良好的饮水、饮食习惯;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自我保护;学会加入同伴群体的技能,能够与人友好相处;了解道路交通和玩耍中的安全常识,掌握一些简单的紧急求助方法;了解环境卫生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初步树立维护环境卫生意识的形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建立。

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有: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等垃圾;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勤洗澡、勤换衣、勤洗头、勤剪指甲(包含头虱的预防);不共用毛巾和牙刷等洗漱用品(包含沙眼的预防);不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要洗手;正确的洗手方法;正确的身体坐、立、行姿势,预防脊柱弯曲异常;正确的读写姿势;正确地做眼保健操;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正确的刷牙方法以及选择适宜的牙刷和牙膏;预防龋齿;适量饮水有益健康,每日适宜饮水量,提倡喝白开水;吃好早餐,一日三餐有规律;偏食、挑食对健康的影响;经常喝牛奶、食用豆类及豆制品有益生长发育和健康;经常开窗通气有利健康;文明如厕、自觉维护厕所卫生;知道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三、健康教育实施途径及方向

1.学校要通过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学科教学和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健康教育教学课时安排可有一定灵活性。另外,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还应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中学阶段应与生物等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2.要重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教研部门要把健康教育教学研究纳入教研工作计划,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开展以知识传播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工作。

3.学校健康教育体现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各地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健康教育与其他相关教育,如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把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发挥整体教育效应。

4.完善家长学校,构建家校共管平台。(1)要提高孩子托付他人的认识,保持与学校教育的高度一致,双管齐下,让孩子在家、在校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2)要保持家校联系畅通,及时将孩子的表现相互告知,对症下药,精心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