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如何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曾金兰

四川省中江县仓山镇中心学校618100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政策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如何优化教学,提升课堂质量已被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法、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上好历史课呢?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提高历史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培养人才的活动中,教师担负着特殊的使命。教师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孔子曰:“不正其身,如正人何!”所以,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面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政策下的今天,我们教师更要自觉加强专业知识和道德理论学习,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那么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呢?

首先,我们都知道,历史贯穿于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它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渊博的、扎实的历史知识,而系统的、渊博的、扎实的历史知识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才能形成。因此,我们历史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最后学历取得时的知识水平,必须经常钻研教材,同时,还要经常了解史学研究的新信息和新成果,要站到历史学科和史学专著的高度来研究教材,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不能把自己的认知水平停留在浅层次上,要弄懂、弄通教学大纲、教本,理清线索,完全掌握教材的知识框架。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居高临下、旁征博引、厚积薄发和深入浅出,使课本知识简约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其次,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育工作者,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能通过教师清晰地讲解,了解和掌握史实,获得科学的历史知识和真情实感是非常重要的。有时,我们甚至可以说,历史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历史知识吸收的程度和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关系到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

最后,大家都了解,在任何一所学校,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思想品质的塑造者。也就是说,其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历史教学的主要思想教育任务,正如《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修订本)所指出的那样:“历史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同时还要求“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历史教学要以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学会初步运用这些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作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起码要把握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现象和本质、量变和质变等各组矛盾的辩证关系以及人民观、英雄观、发展观、宗教观、民族观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能够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讲解、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寓思想教育于历史教学中。

二、深度挖掘教材,参透教材

首先,要从整体上对教材进行把握,包括教材解读、整套教材的编排特点、整体安排等。领会单元安排特点和要求,包括课文、注释、插图、课后思考等。只有摸透了大纲和教材,明确了教学目标,理清了总的知识体系和教材结构,才能更好地把握重点、难点。同时,还要摸清各个章节的脉络,进行概括,才能让单个的知识点不再孤立,有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如在讲“秦的暴政”时,如果只列出知识点:⑴徭役、兵役和赋税沉重⑵刑法严苛,如“连坐”等⑶“焚书坑儒”。然后让学生背记。这种方法,只是单纯地为了记忆而教,从而把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储存器,不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效果肯定会不尽如人意。假如我们深挖教材,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本中的小字材料,通过理解材料文字和呈现课件图片来完成,那么学生对秦末统治者的的印象就十分深刻了,也就不难理解秦朝短命的原因了。而且对以后教材中出现的由于暴政而亡的朝代也可以自己概括总结。所以,参透教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深入钻研教材,也并不是越深越好。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能超越学生的基础和理解水平,应该深浅适度、恰到好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度。否则“深挖”“过了头,学生接受不了,就只会弄巧成拙,“过犹不及”了。

三、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积极地、主动地去学好每一节历史课。所以,在教学时,我们不能单纯地把知识全面、系统地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学,喜欢学、自觉地学。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我们不妨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一两个小故事。比如在讲秦末农民起义时,我就根据需要,讲了破釜沉舟的故事;在讲赵匡胤建立北宋时,就利用课件给学生讲了“黄袍加身”的典故。这样一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容易接受,很快就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并且不容易混淆。

其次,还把一些知识以顺口溜的形式呈现出来,如在讲《马关条约》时,用“辽湖台、二亿两、沙重苏杭开工厂”来体现,让学生兴趣昂然、不再枯燥。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接受能力不断增强。久而久之,学生在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就会认真地去上好每一堂历史课。

四、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解决重难点

突破教学难点,方法很多,或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其目的都是为了化难为易,让知识点简单明了,学生容易掌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分清主次、详略得当。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对于那种内容比较繁杂的章节,运用多媒体多种多样的辅助手段,将抽象、陌生的知识直观、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如引用一些典型的事实或资料,并以材料为依据进行分析讲解,从而达到化解重难点的目的。

其次,善用比较法。比较法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认识事物是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在相同历史原因发生的事件我们可以用文字比较或表格比较法。如隋炀帝的暴政导致隋末农民起义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五、利用历史学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明白,学历史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以前发生过的事情,而是以史为鉴、通过历史看今天,从而懂得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能生活稳定、安享太平。否则就要挨打,以此激励大家奋发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美好、更强大,这才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真正目的。

总而言之,在优化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政策下,我们必须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不断提升自己,优化教学方法,有效、高效的上好每一节历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