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起点”VS“历史落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低起点”VS“历史落差”

单荣兵

关键词:差异;低起点;历史落差;低要求;低标准;低难度;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知识累积;共同发展

作者简介:单荣兵,现任教于江苏省大丰市小海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毕业班教学工作并任语文备课组长,已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多篇。

学生的个体发展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如果累积发展,最终就会形成所谓“优等生”与“差生”的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知识累积等诸多方面的“历史落差”。如何去缩小这种落差,使得所谓“差生”也如“优等生”一般跟上正常的教学节奏,笔者认为在小班化教学中降低教学的起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

一、“低要求”VS“学习习惯的落差”

经常有教师评价某个学生:他很聪明,就是学习不认真。确实,教学中这种“聪明”的差生实在是太常见了。对这种学生,许多教师都是用严厉的教诲与责罚来处理,其效果往往不如人意。其实,将这种“聪明”的差生与优等生一比较就会发现,他们的学习习惯与优等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不良的学习习惯是他们学不好的根源。

教学中,不妨就将教学的起点定在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上。比如就从引导他们合理分配学习与娱乐的时间做起,引导他们排除干扰,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对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应宽松一点,让他们有自我调整的机会,并在分配学习任务时就注意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方法,计划好完成的过程,在完成过程中及时催促。这样,由宽到紧,由扶到放,从最初完成一点到完成一部分,到最终逐步跟上“优等生”的步伐,习惯成自然。而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与“优等生”同等要求,则有可能由于习惯的落差而导致差生无法准确及时地完成学习任务,进而进一步自暴自弃,从而厌学、不学。

教学实践使笔者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知识。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思考能力随之提高。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与其我们在绞尽脑汁地想让学生学多少内容和知识,不如多多思考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低标准”VS“学习信心的落差”

“他一直就这样差,这么多年了,没有一个老师能把他教好的。”我们许多教师都有过这种看法。殊不知,差生对自己也是这么看的。经过教师多年的“教诲”,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天生就不是读书这块料。有时尽管某个问题自己懂了,被教师点名发言时,声音也如蚊子般哼。

重塑这些差生的学习信心,是让他们重新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发生转变的关键。教学中我们不妨先从降低评价学生的标准做起,不以分数论英雄,把评价的标准定位为看学习态度,看进步的程度。这种标准要求不高,能够给每一个学生努力的机会。在评价时不妨放大差生的优点,将表扬的范围类别也扩大一点,要让“光荣榜”对差生来讲跳一跳就可以摸到,这样他们才有信心去跳、去摸。比如在课堂发言评价时,我们不妨就将起点标准定在鼓励发言上,只要差生敢于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就应当鼓励,也可以制造一些让差生表现的机会,使其尝到成功的喜悦,这对重塑差生的学习信心大有益处,而不要让课堂只成为优等生表演的课堂。

教师要增加差生的成功体验。学生没有经历过人生的坎坷和生活的磨砺,缺少韧性,往往经受不起大的挫折。而适度的成功体验往往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成功者的自我认识,从而成为上进的动力源泉。例如,可以让他们去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以获取学习的成就感。所以,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让他们经历成功的体验,帮助他们构筑美好的自我形象。

教师要帮助差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和潜力,发展自己的长处,张扬自己的个性。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拥有的巨大潜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他们深信,只要自己在某些领域的努力能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成功。帮助学生分析自己遗传因素中的长处及早确立正确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用美好的未来激励他们形成顽强的自信心,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操作来从中挖掘自己的潜力,也体现了个性化教学。

教师要帮助差生建立合理的成功期望值。人的天赋及后天条件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建立自身发展水平的合理的成功预期,教育他们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应使学生明白,美好的前景与脚踏实地、点点滴滴的艰苦努力,甚至多次的挫折、失败是分不开的。所以,可以通过学习有关实际操作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成功期望值,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低难度”VS“知识累积的落差”

由于知识的累积相对脱节或欠缺,造成差生在接受新知识或解决综合型问题时形成知识或心理上的障碍,从而对进一步学习、解题失去兴趣或被动应付。

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基础做起,哪怕是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到了九年级,学生有不明白的,仍然应该拿出来讲,比如汉语拼音就是一例。切不可由于站在高台上就拆了上来的台阶,应该给每一个差生走上高台的机会。教学中应该根据实际降低教学知识的难度,这样能有效地弥补差生知识的脱节与欠缺。比如在语文中考复习时,对古诗文默写的复习,由于古诗文范围广、数量大、要求高(默写不能错一个字,还要能根据要求默写运用),加之复习时间有限,对这类知识的复习巩固一直令基础差的学生为难。他们往往选择放弃或被动应付。其实,这类知识是极易掌握与得分的。我们在复习时不妨先缩小背记的范围,只要求差生掌握常见常考的基本的古诗文,而对这些常见常考的基本的古诗文还可以再减至具体的名句名段(事实上生活中用得着的也不过这些),给以充足的时间,耐心的辅导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从正确书写每一个字做起。在检查默写时,不妨先要求能够看上(下)句写下(上)句,在此基础上再要求能根据文意默写,最后再尝试根据要求运用。范围由小到大,题目由易到难,搭好台阶,引导差生最终走上较高的平台。

总之,降低教学的起点,绝不仅仅是在教学中从低难度知识讲起,而应该是有针对性地根据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选择教学的起点,要切实可行,切实有效,“低起点”应该是一个多角度、多层面的概念。降低起点是为了获得较大收益。在小班化教学中,降低教学的起点,对解决教学中“优等生”与“差生”的诸多“历史落差”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它最终势必会缩小“优等生”与“差生”分数上的落差,缩小教学效果的落差,最终实现面向全体、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桂长兰.低起点多层次教学法初探[J].中外教学研究,2007(5).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小海中学

邮政编码:224121

“LowStartingPoint”VS“HistoricalVariance”

ShanRongbing

Abstract:Loweringstartingpointofteachinginsmallclassteachingisaneffectiveattempttosolvehistoricalvariancebetween“topstudents”and“poorstudents”.Teachersshouldleadpoorstudentstodevelopgoodlearninghabitsbyloweringrequirements,rebuildpoorstudents’learningconfidencebyloweringassessmentstandards,remedydisjunctionanddefectivenessofknowledgebyloweringthedifficultiesofteachingcontents,thustorealizetheobjectiveoffacingallandjointdevelopment.

Keywords:difference;lowstartingpoint;historicalvariance;lowrequirement;lowstandards;lowdifficulty;learninghabits;learningconfidence;knowledgeaccumulation;joint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