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材料解读击破“教材无用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1

一则材料解读击破“教材无用论”

闫永梅季洪娟

——如何利用教材知识解读材料题

闫永梅季洪娟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中学276000

每当大型考试(包括高考在内)结束了,很多同学都会感叹:考试和课本的关系不大,学课本还有什么意义!这是比较典型的“教材无用论”,属于“学习无用论”的一种。面对这样的尴尬处境,作为教师,究竟该怎样帮助学生克服这种负面的情绪呢?

可其实,很多材料看似和教材知识没有关系,但此时的教材知识已经成为历史的课程知识,它框定了我们理解和回答问题的框架,给了我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我们学习教材要将教材作为一种学习的媒介,一种“例子”,这也符合新课改着眼能力培养的精神,所以学习当“活学活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的学习状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但却是未来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下面结合事例展示一下利用教材知识或是课程知识解读材料题的过程。

请阅读下面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凯恩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说:

集权国家已经非常清楚地向我们表明,中央对资源的动员和对个人的严格控制发展到了威胁个人自由的基础的程度,我并不否认这一点。我说的是,我们还根本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这种危险现在是不存在的,因此,无需就此争论。问题是我们是否从19世纪的自由放任状态过渡到自由社会主义时代,我这里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就是我们能够为了共同目的而进行有组织的共同行为,促进社会正义和经济公平,并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选择、信仰、思想以及表达,企业和财产的自由。

问题:据材料概括凯恩斯主义的特点。(4分)

在阅读这则材料的时候,就要将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当做历史的大背景,将材料中的信息融入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解读。

如“凯恩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说”这句话,根据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有几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可以得出:①“凯恩斯”的身份和主张:他是英国(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名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经济思想家,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观点不谋而合;②“经济大萧条”指的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③凯恩斯在这一时期说的话肯定是要阐述自己的主张,即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做题时要有这样一个知识的预判。

我们接着往下读材料,“集权国家已经非常清楚地向我们表明,中央对资源的动员和对个人的严格控制发展到了威胁个人自由的基础的程度,我并不否认这一点。”这一句话如果没有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历史(即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经济的发展情况)作知识铺垫,是不太好理解的。在这里“集权国家”的做法,很明显凯恩斯并不完全赞同,和他们所强调的“个人自由”有冲突,所以可以初步设想“集权国家”指的是苏联。接下来我们来证实一下。“中央对资源的动员和对个人的严格控制”,应该指的是苏联实行的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由于双方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所以凯恩斯并不完全赞同苏联的做法,因此“我并不否认这一点”。如此一来,这句话就能解释得通,因此,我们就可以完全肯定“集权国家”就是指苏联,凯恩斯认为苏联对国家经济干预得过多,威胁到个人自由,带来了一定的弊端。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接下来一句话:“我说的是,我们还根本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这种危险现在是不存在的,因此,无需就此争论。”在解读材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一些代词的具体内容指的是什么,如“这种情况、这种危险”指的是:“中央对资源的动员和对个人的严格控制发展到了威胁个人自由的基础的程度”,即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和政治威胁到(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不存在”表明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并不够,同时又不主张不能像苏联那样,所以要适当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如何来适当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呢?材料中“问题是我们是否从19世纪的自由放任状态过渡到自由社会主义时代,我这里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就是我们能够为了共同目的而进行有组织的共同行为,促进社会正义和经济公平,并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选择、信仰、思想以及表达,企业和财产的自由”,指出了途径——自由社会主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后面有解释。“能够为了共同目的而进行有组织的共同行为”,即发挥国家对经济的组织、干预作用;“促进社会正义和经济公平,并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选择、信仰、思想以及表达,企业和财产的自由”,则是指保护好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制度,这和凯恩斯前面的几句话是相互照应的。

综合起来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了。当然这需要同学们有非常清晰的头脑,和比较好的归纳总结能力,才能总结出言简意赅的答案。参看答案:强调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适当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走介于传统自由放任和“集权”之间的“自由社会主义”道路。

综上,通过题目的讲解,学生大体明白教材并不是无用的,它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同样的一道题,学过的和没有学过抑或是基础知识不好的同学,得到的答案会有巨大的不同,这就足以说明教材并不是没有用的。诚如达尔文所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对历史教材的学习,更多是指导学生学会历史思考方法的学习,看似无用,但内含的方法却是最为有用。学习知识不要急功近利,否则,我们赢得了眼前,却丢掉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