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与教材有机结合的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群文阅读与教材有机结合的尝试

杨家琴

杨家琴(四川省宜宾市黄桷庄小学校四川宜宾644000)

摘要:在语文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既要保质保量完成国家规范性课程的教学任务,又要与时俱进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我们选择了现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群文阅读实验。在尝试中粗浅地收获了群文阅读教学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的另外一片蓝天。

关键字:群文阅读教材有机结合尝试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3-0090-01

群文阅读在当今百花齐放的语文课程改革浪潮中独树一帜,倍受广泛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的高度认同。群文阅读是以“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要方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富有三大特征:自主阅读、师生共享、集体建构。这三大特征恰好可以很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现行的规范性国家教材主要是以主题整合为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往往更关注必要的语文知识、优美语言积累以及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体会运用语言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对文本多元化的解读。为了突破语文教学改革的颈瓶,我们多数语文教师也进行了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而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也有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一个语文教师在一周甚至是一学期有限的语文教学时间中既要完成国家规定的规范性教材的教学任务,又要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阅读量去进行单独的群文阅读课研究,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我思考着为何不去将群文阅读与教材进行有机结合的尝试呢?我主要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将同一单元的课文进行组群教学,打破习惯性的单篇教学。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时,可以采用将《白鹅》、《白公鹅》、《猫》、《母鸡》四篇课文分成两组课文进行教学。一个以“作家笔下的鹅”为议题,一个以“老舍笔下的动物”为议题来分别进行组群教学。第一个议题,从整体上比较《白鹅》《白公鹅》两篇文章,因为国家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作家丰子恺与苏联作家叶诺索夫两位作家以不同的笔触,塑造了白鹅是身份高贵的“老爷派”,白公鹅是威武的“海军上将”的“形象”,使两只鹅的形象变得鲜活,都是“傲”,白鹅是自命清高的“傲”,白公鹅是桀骜不驯的“傲”。通过品读描写两只鹅吃相的具体语言,对比“白鹅”架子十足和“白公鹅”主宰一切的吃相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写同一种事物时,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作家会让我们感受不同的风格,相同之处在于都运用拟人、反语的语言形式,表达对鹅的喜爱,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到了不同的语言风格,从而丰富语言积累。

这种进行对比阅读,可以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材料里去寻找,去思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又能提升学生阅读思维力,也可以相机在其中对比思辨时解决关键词句的理解。这样进行教学减轻了教学课时压力,也很好地解决了考试与能力并重发展的问题。

将教材里富有共性的课文进行组群教学,打破一个单元一个单元逐一完成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源于我刚在进行《爬山虎的脚》的教学时,我在黑板上板书了“爬山虎”三个字时,有几个学生就开始自由地读了起来“爬山虎的脚”。其中有一个学生高高地举起手,我问他想说什么时,他说“我发现了后面还有一篇文章题目里也有“爬山虎”,题目叫《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当时多数学生都纷纷说他们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发现全班学生似乎对教材里同时出现“爬山虎”的题目非常感兴趣,我顿时想到既然学生那么感兴趣我为什么不顺势引导呢?我立刻就让学生同时自主阅读《爬山虎》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两篇文章,让他们在第一课时扫除两课的生字障碍,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了解了作家情况。在第二课时我就提出了“作家眼里的爬山虎”的议题,让学生在两篇文章中寻找两位作家眼里的爬山虎有什么不同,从哪些词句里面感受到的,为什么不同。通过两篇文章的对比阅读,学生惊奇地发现作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心中的相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意象。叶圣陶是在长期观察中发现了爬山虎会爬的奥秘,深深地喜欢上了爬山虎。肖复兴是感激叶圣陶的关怀帮助,而难以忘却和蔼可亲的叶老窗外的爬山虎,那片爬山虎不仅是一种植物,而成为了一种象征意象。如果将这两篇文章割裂开来进行传统的教学,学生兴趣没有那么浓厚,他们也无法深入地发现不同作家眼里的同一事物是不同的。

将教材里“我的发现”的议论点作为议题,创新地回顾整理本单元课文。比如在四年级的童话单元里的“我的发现”里在讨论童话的特点,我就以“童话里的超常魔力”为议题,让学生在本单元的课文里去寻找“超常魔力”,探究作者是怎样赋予童话魔力的,这些魔力起什么作用。这样以议题组群复习课文,既可以“温故”又可以“知新”,学生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略读课文拓展的群文阅读课,让略读课文简略而丰厚。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都有一篇略读课文,并在教师用书中,再三强调,理解内容要低于精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技巧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因此为了更好地体现单元主题,我们可以采用群文阅读教学。如何鑫老师将毕淑敏的《学会看病》与课外的两篇同题材的文章《藏在矛盾中的母爱》《剥豆》进行有机结合,再阅读了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和廖武洲的《母亲的心》,让孩子们泪声俱下,更深层次感受了母爱。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加深精读课文表达方法的群文阅读,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运用表达方法。如《夸张让童话炫起来》。先让孩子们读了《巨人的花园》,学习夸张手法,再选取有一组文章进行阅读,获取、整合信息。这种教学结构,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群文阅读是一种魅力无穷的教学的方式,我在群文阅读与教材有机结合的尝试中,粗浅地收获了群文阅读给我的课堂带来的另一片天地。我们将带着思考走进群文阅读教学新天地,攻坚克难,不断前行,领略这边独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孙本旭.《白鹅》与《白公鹅》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3]潘月.《浅谈群文阅读》

[4]李国惊.《群文阅读培养小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现实思考》

相关关键词

群文阅读在当今百花齐放的语文课程改革浪潮中独树一帜,倍受广泛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的高度认同。群文阅读是以&ldquo 议题&rdquo 为依托,以&ldquo 粗读略读&rdquo 为主要方法,以&ldquo 分享 感悟&rdquo 为核心,以&ldquo 探索 发现&rdquo 为乐趣的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富有三大特征自主阅读 师生共享 集体建构。这三大特征恰好可以很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ldquo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 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rdquo 而现行的规范性国家教材主要是以主题整合为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往往更关注必要的语文知识 优美语言积累以及抓住句理解体会运用语言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对文本多元化的解读。为了突破语文教学改革的颈瓶,我们多数语文教师也进行了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而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也有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一个语文教师在一周甚至是一学期有限的语文教学时间中既要完成国家规定的规范性教材的教学任务,又要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阅读量去进行单独的群文阅读课研究,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我思考着为何不去将群文阅读与教材进行有机结合的尝试呢?我主要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