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时代号召,培养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响应时代号召,培养创新能力

张泽泽

青岛市技师学院山东青岛266229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充分说明了创新在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意义,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成为擦亮中国创造、中国智造闪亮名片的重要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要求“建立健全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如何落实相关文件的要求,在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基础上,切实达到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成为当今人才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创新能力职业院校机械专业

机械专业人才一直是很多企业需求的一类的人才,现代企业对机械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才既要有高水平的操作技能,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以便于企业生产长期保持活力。因此机械专业人才必须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而职业院校机械专业教学方面也应该不断地寻求更好的模式。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技工院校的学生往往自主性较差,基础知识普遍薄弱,但他们思维比较活跃、有个性。因此,技工院校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寻找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秀品质和潜在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技工院校机械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机械制图,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专业基础课。在开始第一节课时,教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要阐明专业课的学习与文化课学习的差异,使学生明白只有认真听教师讲课、积极思考,才能获取较好的成绩。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前要多准备实物,如扳手、螺丝刀、钢丝钳、千斤顶以及零件图和装配图等,让学生了解零件的制造过程。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到实训室参观,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一种新奇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只有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进行创新。

二、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要打破“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机械制图是一门抽象难学的课程,由于学校使用的教具、模型很有限,挂图又显得比较呆板,无论教师如何描述,有些学生就是想象不出实物的形状结构,所以传统的方法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方面效果不甚理想。随着计算机在制图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利用CAXA实体设计软件辅助教学。CAXA实体设计软件自带长方体、圆柱、圆锥、六棱台等的三维模型,点击标标拖动所要的图形到设计环境中,叠加实物和挖掘实物像堆积木一样简单和直观,方便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的结构和形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和自学留一些余地,机械制图课中的一题多解训练就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形式,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理实一体”教学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保障,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将学与做贯穿专业课程学习始末,是现代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创造能够自主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组合体及其剖视图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橡皮泥等自己动手制作模型。在车间实训环节中,教师可采用项目教学法,将企业的生产零件作为教学项目来讲解,使学生了解企业产品,在真实的生产情境下做到将理论付诸实践。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可安排学生自主设计产品。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如烟灰缸、奖杯、国际象棋等加工项目,利用CAXA软件进行加工。学生在独立完成整个加工程序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技能,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了创新能力。

四、增强实训创新基地的建设力度

为了确保学生可以在实训创新基地得到更多机械实践的学习机会,在实训环节中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能得以提升,令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这一重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所以为了最大化提升学生的校内实践创新能力,学校必须增强实训创新基地的拓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创建并完善学校内的实训基地。另外,还需要增强和校外机械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联系,以合作共赢为目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从而开发出更多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习与实践的机会。当然,学校亦应当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到企业的实践操作环节中去,了解与掌握一线岗位生产必须具有的操作技能,如此才得以弥补校内实训基地教学设备条件的不足,而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后,亦能清楚知道大型企业对于机械类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之后学生便可更有针对性地提升与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因此,唯有建设实训创新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学生才能真正从书本走向实践应用,实现从学生到社会需要人才的成长与蜕变,才能更为适应当今社会机械类职业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龚春芬江西A学院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反思[D].江西农业大学,2017。

[2]王岩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及创新能力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