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ay教学标准片平台建设之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1

X-ray教学标准片平台建设之探讨

齐生智刘建明凌惠华贺晓莲余莉马晖

齐生智刘建明凌惠华贺晓莲余莉马晖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摘要】利用各种方法收集临床X-ray片,经过与专家共同筛选,选出适合教学用的X-ray片,制作为教学标准片平台,应用于影像诊断学的教学中

【关键词】X-ray片教学标准片

【中图分类号】R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358-01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医学影像学诊断已成为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1]而X-ray诊断是影像诊断中最基础和最为常用的手段,因此X-ray阅读及诊断是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但由于目前很多医学院校开设了影像学专业,因此,大型医院的影像科室均为影像专业人员,随之也带来各医学院校由于其他主干课程繁重,非影像专业的教学中普遍较忽视影像诊断学。[2]但根据我们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乡一级的基层医院,根据国家政策,基本都配备“三大件”(心电图仪、B超、X光机),由于种种原因,影像科室很少有相关的专业人员,他们非常欢迎有一定阅片能力的毕业生。我院培养的医务人员主要服务于基层,因此必须具备基本的阅片知识。目前我院没有完整系统的教学X-ray片库,各任课教师根据情况自行选择一些X-ray片进行教学,标准不一,学生掌握程度也有较大差异。为了使X-ray教学标准化,更适应于临床工作,经申请,“X-ray教学标准片平台建设”确立为我院2011年院级重点教学科研课题。(课题编号:HZYKY201101)目前课题已进入尾声,现就课题前期工作情况与大家共同分享、探讨。

1.X-ray教学标准片平台建设过程

1.1编制X-ray教学标准片目录

1.1.1前期调研:对我市15个乡镇卫生院的X-ray检查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了解应用X-ray检查的常见病,多发病,并对这些疾病进行分类整理。在此过程中也收集了部分X-ray片。(100张)

1.1.2编制目录: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结合助理医师考试大纲,编制了教学标准片的目录,以此为依据收集典型X-ray片

1.2收集整理X-ray片

1.2.1收集:我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放射科,目前已应用DR技术,存有大量的电子版的DR片,根据需要,选择近3年300张较典型的DR片;课题组成员在临床工作中,如发现有价值的X-ray片,及时用相机拍摄成图片保存下来,并附简要的病情介绍,一年中三名课题组成员共收集120张;动员在临床工作的同事朋友收集典型X-ray片及病历100份。

1.2.2整理及初步筛选:课题组成员先对收集到的X-ray片按照目录分类整理,初步筛选,去除一些不典型的及拍摄效果较差的,共选出350张。

1.3组织专家对X-ray片进行遴选、评审

组织医院影像科专家及相应临床科室专家与课题组成员共同对整理出的X-ray片进行遴选,并讨论每张片的优缺点、是否适用于教学、教学中重点展现的特点等内容展开讨论,最后确定210张X-ray片为教学标准片。

1.4制作教学平台:

将选出的X-ray片制作为教学课件,应用于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影像诊断学》的教学中,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2.感想与体会

2.1X-ray教学片灰度对比不统一:由于各医院设备及人员专业水平有差异,收集的X-ray片清晰度有较大差异,加之部分片又经过相机翻拍,最后又输入电脑,最终制作成学生可见的教学片,这个过程中间环节较多,影响图片效果,因此教学过程中X-ray片显示的灰度没有统一的对比而各不相同。

2.2收集“典型”X-ray片较困难:虽然各种权威的专业书籍、教材都详细阐述了各种疾病的“典型”X-ray表现,但在收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典型”表现在一张片上很少见,往往是这张片的“肺纹理紊乱”很清晰典型,而那张片的“片状密度增高影”很明显。因此,一种疾病的表现需要用几张片来表现。

以上这些问题,都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与解释,也正好应用这一情况使学生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并明白:“同一疾病病程不同可有不同影像以及不同疾病也可能有相同或相似影像表现”的道理,帮助学生杜绝形而上学的“看图识字”式的学习和诊断方法。[3]同时,我们也将探讨是否有必要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对教学片进行处理,使之更加“标准化”。

参考文献

[1]余靖.浅谈如何提高中专医学影像诊断学[J].中国中医药.2011,7:101

[2]李莲.关于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影像诊断学教学思考与探索[J].医学教育.2012,50(15):122

[3]余靖.浅谈如何提高中专医学影像诊断学[J].中国中医药.2011,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