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1

润物无声—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

黄文

黄文(新疆伊犁州教育局新疆伊宁835000)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5-0110-01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便也达到了教学的要旨。

我们手中的语文课本,传递着人类绵延不绝的文化信息,负载着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作为语文教师,尤其要利用语文教学的阵地,突出教书育人。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利用教材,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给学生以感化、熏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教材中有许多人物的篇目,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各自形象,披露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些都可以作为很好的德育教材。我在教读七年级语文教材《邓稼先》一文时,就人生观话题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德育活动。

邓稼先,“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是一个“大写的人”。作者以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邓稼先这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杰出人物。除引导学生感受选文章法及用语特点外,重点放在对文章丰富内涵的理解上,扣住“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等几句评论性的语句,让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邓稼先表现出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与邓小平讲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们祖国和人民”所表达的心声是一致的,进而引入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让作品中的人物与自己进行心灵对撞,完成一次人生观的教育,思想境界得到一次提升,为苦行学海中的学生,倍添了精神动力。

语文课本中有德育功用的比比皆是,《山的那一边》启示人们追求美好人生,《皇帝的新装》可对学生进行讲诚实反撒谎的完整人格教育,《斑羚飞渡》使学生感受斑羚身上折射出来的团队精神、牺牲精神及以身作则,敢于奉献的优秀品质,还有《中国石拱桥》,《雷电颂》都是极好的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教材,只要稍加引导,就能使他们发挥巨大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不仅限于教材,还可以利用每日新闻、每周格言、周记、作文等形式去得以拓展,语文课堂有德育的广阔空间。

语文教师身兼教书和育人两副重担,只要用心去体会,去实践,善于发掘二者的结合点,使之融为一体,德育工作就有了“春风化雨”的效应,而不是空泛的说教,语文课堂渗入德育内容,定能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