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论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钟志伦

广西北流市第九中学钟志伦537400

摘要:史料为历史之根本,不同的文化出发与历史背景造就出风格不同的史料,深刻理解史料的特点和应用价值,才能够在避免发生歧义的同时,让历史学科大放异彩。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想要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历史素养,就要合理科学的运用史料,以此极大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是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历史,并得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本文笔者就史料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展开分析,并对史料的具体应用策略提出几点建议性策略。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意义;策略

前言:对于史料教学来说,其指的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历史资料展开阅读与整理,并在此过程中发掘一些价值较高的历史信息,以此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并学习历史知识,并得到相关知识面的扩展。通过借助真实历史案例,可以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够时刻保持对历史素材的好奇心,从而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史料是人类重要的发展足迹,因此,将其应用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史料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将历史资料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增加史料在教学中的比例,从而使其逐渐成为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将史料教学应用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重要意义

其一,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历史。将史料教学应用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从而提升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高中历史教师不单单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同时更应该总结并归纳新课改的特点,比如,无论是日常测试、学期末考试、模拟考试、亦或是高考,均是参考史料完成的,这充分证明了史料教学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研读史料的能力,从而带领学生依据史料研究历史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泛读、细读以及核心阅读等,是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史料并还原历史,从而深化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其二,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将史料教学应用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1]。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并非是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也不是让学生单纯掌握历史事件,而是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质疑,且做到不唯上、只唯实。与此同时,更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并尽量做到能够理顺脉络,井井有条。

其三,能够为历史教学提供一定的依据。将史料应用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历史事件发生与当时的文化、经济、政治以及社会背景等存在着极大的联系,且任何事件都无法摆脱现实,而独立存在。有效应用史料开展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价值观,同时帮助其更好的认识历史,从而提升其学习效率。

二、将史料教学应用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选择史料,有效进行引导

对于史料而言,其数量非常之多,不同学生对同一史料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为了能够使史料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首要任务即是摸清学生的具体学习水平,同时认清其认知能力,在将实际教学内容和标准作为依据,合理选择典型性与启发性的史料当作教学素材。与此同时,为了能够使选择更具科学性,教师还应该提升自身素养,从而选出能够提升学生品质与素养的史料。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材中关于“太平天国运动”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史料学生多角度探究反抗者最终失败的具体原因,并指明历史的局限性,要除去封建主义反抗者的污蔑和消极评论,切勿使学生认为反抗就等于做无用功。此外,在解释史料的过程中,不同学生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教师可以借助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进而得出正确其有创意的结论。

(二)营造良好的史料情境,将学习方法传授于学生

借助史料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够在有效的交流与互动中感悟历史,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试论结合的良好学习意识。外国著名历史研究学者汤普森曾提出,真正的历史教学要将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认识历史,并在探究过程中使其获取知识。为了能够更好的营造教学情境,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史料,并将其作为背景展开教学。例如,当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近代英国侵略印度”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图像或视频,并将克莱武的话作为史料。“富庶的城市在我脚下,强大的国家在我手里,在我一人面前打开了充满金条银锭、珍珠宝石的宝库。我一共拿了二十万镑,直到现在我还在奇怪,为什么我这么客气[2]。”之后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进而在具体情境当中感悟殖民者的惨无人道。

(三)创建历史问题,增强学生的史料思维

常言道,学习贵在产生疑惑[3]。提出有效的问题是高中历史史料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其不单单是师生之间探究史料的必要前提,更是检验学生掌握史料知识的重要方法。在针对史料创建问题时,教师应该遵循如下原则:首先,将史料的特点与品质当作依据;其次,创设的问题必须具有方向性、针对性以及拓展性;最后,提出的问题必须可以引导学生由逐步探究,同时有助于创建良好的教学气氛。以“北美大陆新体制”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1787年宪法》与《1781年联邦条例》为依据,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1787年宪法》体现出了哪些原则,对欧亚具有怎样的影响?而《1781年联邦条例》展现出美国的什么样的政治体制?英美政体存在着哪些不同?通过这些相互关联的问题,可以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更过促使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思维是学生内化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有效提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史料,从而获得一定的历史知识。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史料的研究和应用,可见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史料尤其是文字史料,在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史料教学的重要意义,合理选择史料,有效进行引导;营造良好的史料情境,将学习方法传授于学生;创建历史问题,增强学生的史料思维等,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素养,从而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