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教学中自然科学论证的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哲学教学中自然科学论证的尝试

吴振国

吴振国(临清工业学校山东临清252600)

【摘要】哲学教学过程中运用自然科学理论论证能够使理论性较强,抽象的哲学知识变成有趣的、形象的、具体的、生动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教学气氛和节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关键词】自然科学论证;科学性;趣味性;综合运知识

哲学本身理论性强,逻辑性严密,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中易枯燥。如何把教学的理论性、抽象性让学生感到形象易懂。紧密结合自然科学内容进行哲学教学是比较好的办法。中学哲学教学与自然科学的内容结合起来教学既能贯彻、辩证唯物主义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掌握正确的方法论,又能把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是中学生能够在自然科学论证过程中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趣味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和掌握知识的强大精神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就十分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学。南宋教育家朱熹在《小学集注》中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过程积极化。”整合学教学过程中,把哲学的理论性、逻辑性、抽象性与自然科学的趣味性、具体性。生动性结合起来引入新课,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们在讲授《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一课用印度的传说舍罕王在小数字面前吃大亏的例子来导入新课。传说印度的舍罕王打算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发明人的胃口并不大,他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上8颗麦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这并不是很难办到的,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谁料想还没放到地二十格一袋麦子就已空空如也。舍罕王很快就看出来,即便把全印度的麦子都给他,也实现不了他的诺言!

果真如此吗?这位发明人的胃口真的不大吗?他要求的麦子究竟有多少?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悟出什么哲学道理?

我们来计算一下,这位发明者的麦子究竟有多少:所需麦粒总数

1+2+2^2+2^3+2^4+……+2^63=2^64-1=18446744073709551615(粒)。

一公斤麦子大约有4000粒左右,那么一吨麦子就是4000000粒,这样一除,4626174068165504246粒麦子大致上是1406543517041吨,也就是说需要一万四千零六十五亿吨麦子才能满足发明者的要求。这个发明者好不贪婪。不要说在五千年前,就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要生产出这么多麦子也要一万零好几千年吧。

聪明的国王犯了一个大错误——忽视了量变,不懂得量变与质变的论证法,在看来似乎微不足道的数字面前吃了大亏。

有趣的故事,精密的推算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成功地激发出学生急切想学习新内容的强烈愿望。

二、恰切落实重点

教材中的教学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部分。教学重点的落实情况,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突破难点

教学难点,是教学中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是课堂教学的“拦路虎”,解决不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那么,在高中哲学教学中如何才能突破难点、扫除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障碍呢?自然科学论证法应是较好的手段之一。

例如,在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一课时,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教学难点之一,学生普遍难于理解,不好接受。此时,教师可以用伸手抓飞弹的实例来进行突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有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

因为,学生在学过高一《物理》有关运动与静止关系的知识后,便能迅速对这一事例做出正确的解释。

这样,由于学生容易把握形象思维,但缺乏辩证思维能力的特点而造成的理解障碍,在引用了自然科学的现象进行论证之后边迎刃而解了。

四、解疑开拓

当然,课堂教学

只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和形式,课堂教学结束并不意味着学生学习的终了。教学中既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的的沟通,还要注意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沟通,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进行大胆的有益的开拓,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之做到学以致用,学所有用。要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对当前日新月异的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成果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形成并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例如,1997年“克隆羊”技术的成功,实现了高等动物遗传学意义上的“无性生殖”,被称为生物史上的一颗原子弹,同时“克隆”技术也引起了伦理界的普遍关注。认为“克隆”技术一旦从动物界转向人类自身,将会带来道德灾难。那么如何看待“克隆”技术呢?政治教师可以就这个问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写小论文,开展辩论赛……通过活动既可以使学生用所学的只是对新成果做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总之,结合自然科学进行哲学教学,通过科学严密地论证帮助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和理解,能够增加哲学教学的趣味性、科学性,拓展学生的事业,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树立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哲学基础知识教学参考书(第二版)主编:张伟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