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练习设计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1

小学语文练习设计之我见

余世生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佘市中学415204

练习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好的练习设计,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重新全面认识练习的意义,精心搞好练习设计。

语文课的练习既是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检验和巩固教学成果的必要形式,也是促使学生在课外自觉运用语言文字的必要手段。从教以来,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语文练习的形式和内容尝试进行了改革,致力于趣味性、实践性练习设计研究,着眼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合理设计精练的必要性练习和兴趣性练习,以期达到进行思想教育、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根本目的。

一、寓综合性于语文练习

语文学科,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教学改革归根到底是围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而进行的一系列创新教育。语文首先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只有具备很好的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其它学科。同时,语文更是一门综合学科,学生如果能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能融会贯通地运用其它学科的知识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修养,则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所以,我们在布置练习时,要具有“大语文”观,考虑充分利用其它学科知识为语文学习服务,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去开拓思维、拓展视野。

在常规的语文练习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等形式,基本上是语文课必须的练习形式。这对于学生重温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律是很有好处的。但是,教师如果只是“画地为牢”,简单地就语文而论语文,学生受到的教育效果往往会不好。但是,我们如果跳出语文学科本位,认真考虑练习的综合性,积极调动学生的联想、通感、连类等思维方式,以其它学科感悟语文,那效果就会很好。教学中的这种机会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去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就会让学生摆脱枯燥无味的读写模式,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就是多种综合方式的引进。这样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寓趣味性于语文练习

一般来说,对教师而言,练习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只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对学生是否接受欢迎练习是放在其次考虑的。有的教师甚至认为,练习就是学生应该完成的任务,不管学生是否喜欢做。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教师们设计的练习往往以不可抗拒、干巴巴的、生硬的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也就存在了应付差事的情况,很难能够达到愉悦地完成练习任务的高度。

其实,我们在设计课外练习时,如果能贯彻愉快教育增强其趣味性,就一定能唤起学生练习的热情,让他们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完成。比如,在学完了积累运用中的熟记成语后,我布置学生做“成语接龙”的游戏,看谁接得多,评“成语大王”;又如,在学习了一些故事性较强、情节适于表演的课文时,为了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请同学们自由组合,自认角色,表演课文剧,学生们则兴致勃勃地完成了任务。尤其是他们在扮演的过程中,学会了分工合作、交流探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寓自主性于语文练习

“以人为本”是现行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的不同,学生的能力、智力和性格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完成练习的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从锻炼学生语文能力和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出发,语文练习都应该要强调进度与知识接受相对统一的基础上,体现较强的弹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有可能通过努力来完成。这就需要有自主性练习。

所谓自主性练习,就必须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供学生选择,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是有这样的体会的。

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几项练习:

1.讲一讲,把故事复述给别人听。

2.演一演,自由组合,排练课文剧。

3.读一读,说一说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智者或勇士。

这些由易到难、形式多样的练习,弹性大,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做第3题,能力一般的可以做第2题,有困难的学生只做第1题。这样把完成练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四、寓实践性于语文练习

实践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于语文来说,实践更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的最主要的途径。我们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注意沟通课内外与校内外的联系,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一方面,我们教师要主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尽可能地配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创设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新知。

如我在教学了《海滨小城》一课时,学生通过读中感悟,充分感受到海滨小城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结合这课的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我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公园、街道、大山和水库,要求学生按照先概述后具体的叙述方法,抓住某一方面的特点做口头介绍。这样,我在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的同时,丰富了学生语言,练习提高了说话的技巧,还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